每當9月3日來臨,全國上下都會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以緬懷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歷史。但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抗戰勝利日選在了9月3日,而不是其他日期,比如8月15日或者9月2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揭開歷史的面紗。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抗戰勝利日的確定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日期選擇問題,而是涉及到當時國內外複雜的政治和歷史背景。在抗日戰爭的最後階段,中國戰場上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透過廣播宣佈無條件投降,這一訊息迅速傳遍了全世界,按理來說天皇釋出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應該意味著戰爭結束了。
更關鍵的是,日本天皇在詔書中壓根就沒提“投降”這兩個字。
這裡邊有一個有無國際性的法律根據的問題。投降訊息的宣佈並不意味著戰爭立刻結束。但在隨後的幾天裡,中國各地的抗日武裝力量還在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最後的戰鬥。天皇宣佈終戰了,但法理意義還不夠。就好比說當今社會你去和誰做個交易都會簽訂合同一樣,來讓雙方都有一份法律上的保障。不可能說你廣播一下就完事了吧。
從1945年8月9日,昭和天皇開御前會議,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到8月15日早晨7時整,經中美英蘇四國政府磋商約定,從四國首都重慶、華盛頓、倫敦、莫斯科,透過無線電廣播用漢、英、俄語向戰場上的海陸空部隊、向世界各國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直到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蘇里號戰艦上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但為何中國選擇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日呢?
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從歷史意義上講,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軍隊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攻,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為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將這一天定為抗戰勝利日,更能凸顯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抗爭和偉大勝利。
其次,從國際視角來看,9月3日也是二戰結束的一個重要標誌。雖然日本在8月15日就宣佈了投降,但整個二戰的結束是以軸心國家的無條件投降為標誌的。9月2日的投降書籤署,標誌著日本正式成為了二戰的戰敗國,也意味著二戰的全面結束。而日本簽字投降於9月3日才算正式生效。至此,才算真正從法律意義上確定了日本投降,同時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因此,將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日,也體現了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緊密聯絡。
綜上所述,抗戰勝利日選擇9月3日,既是對中國抗日戰爭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歷史事實的肯定,也是對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精神的傳承和弘揚。這一天,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勝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我們都應該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開創未來。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應該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傳播抗日戰爭的歷史,讓更多的人瞭解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激發全民族的愛國熱情和奮鬥精神。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歷史的傳承和發揚,讓抗戰勝利的光輝永遠照耀在我們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