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血性:少年不忘萬戶侯
林覺民,1887年出生於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林覺民的生父是是林孝覬,不過由於叔父林孝穎當時膝下無出,就把林覺民過繼給了他。叫林孝穎,是當地有名的學者,以詩賦著稱於世。他十分重視兒子的教育,親自為他講授國文,對他寄予厚望。
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在北京菜市口慷慨赴死,史稱戊戌六君子。持續103天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也就在這一年,同為三坊七巷人的嚴復、林紓翻譯了《進化論》和《茶花女》,此時民主、科學的新時代思想在中國大地已經瀰漫開來,整個社會呈現的全新的世界觀讓林覺民走上了一條註定艱險的道路。
1899年,林覺民在養父的要求下去參加童子試,他看了一圈周圍抓耳撓腮的學生們,面對此時國家的漂泊動盪,通恨貪圖享樂的清政府,在試卷上提筆寫下了七個大字:“少年不望萬戶侯”,隨後交白卷走人—考試?狗都不考!
非革命無以自強:黃花崗72烈士
1902年,他考入全閩大學堂(今福州一中),這是福建當時第一所官辦新式學校,該學堂的成立也是晚清政府“廢科舉、改書院、辦學堂,推行新學”以圖挽救危機的舉措之一。
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遣警鐘鳴?腥風血雨難為我,好個江山忍送人!---《警世鐘》
林覺民在此係統開始學習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說。課餘時,他大量閱讀《蘇報》、《警世鐘》等進步書刊,常對同學說:“中國非革命無以自強。”
1911年4月27日(清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陳更新等率福建志士進入廣州,林覺民參加黃興領導的廣州起義。
下午5時30分,林覺民隨黃興勇猛地攻入總督衙門,縱火焚燒督署。衝出督署後,轉攻督練所,途中與清巡防營大隊人馬相遇,展開激烈巷戰,受傷力盡被俘。
面對清廷廣州將軍張鳴歧與水師提督李準會審,根據相關記載,林覺民“侃侃而談,暢論世界大勢,以筆立言,立盡兩紙,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訴兩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死也瞑目”。
李準甚至動了惻隱之心,覺得可以留下林覺民為清廷所用。張鳴歧則認為,這個“面貌如玉、心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稱得上奇男子”的林覺民,如果留給了革命黨,實為後患。
1911年5月3日(清宣統三年五月二日),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殺,年僅24歲。
《與妻書》:不負蒼生,獨負卿
廣州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覺民與戰友在香港濱江樓同宿。待戰友們入睡後,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對於即將到來的生死未卜,林覺民在一塊白方巾上給妻子陳意映寫下這封最後的家書。
在寫《與妻書》的同時,林覺民還給他養父林孝穎先生寫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
起義失敗後,有人秘密將這兩封信在半夜裡塞進林覺民家門縫裡,第二天清晨家人才發現這兩封信。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與妻書》節選
與妻書節選譯文:
意映愛妻如見:我現在用這封信跟你永遠分別了!我寫這封信時,還是人世間一個人;你看這封信時,我已經成為陰間一鬼。我寫這封信,淚珠和筆墨一起灑落下來,不忍寫完而想擱筆,又擔心你不能體察我的衷情,以為我忍心拋棄你而去死,以為我不瞭解你是多麼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強忍著悲痛給你寫下去。
與妻書是今日談論起林覺民的故事不可繞過的一個環節。
與妻書是林覺民死前的絕筆書,
是對家中妻與子的無限思念的凝聚,
更是“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的決心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