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為什麼如此混亂?
答案其實並不複雜,那就是曾經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秩序正在發生改變,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俄羅斯、印度、歐盟也在發揮各自的影響力,數字技術已經打破傳統的物理隔絕,原有的世界格局不得不重新排列組合。
01
如果把二戰後的世界做個劃分,90年代前,美國統治著西半球,蘇聯統治著東半球,兩大陣營相互鬥法,同一個世界不同的夢想。
雖然冷戰期間戰爭不斷,但整體規模相對可控,美蘇兩位大佬本著“死道友不能死貧道”的處事原則,大體維持住了全球的戰略平衡。
90年代畫風突變,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也轉換為一超多強,或者說是單核世界、美國獨霸全球的局面。
也是從那時起,美國一邊高舉民主主義的大旗持刀傳教,一邊以全球貿易的形式管理並統治著世界秩序。
而到了2008年,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在經歷阿富汗、伊拉克戰爭以及次貸危機之後,美國開始質疑自己的世界警察身份,他們不再熱衷推廣自己主導的全球貿易,甚至也不再做全球價值觀的拉拉隊長。
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美國雖然沒有變弱,但其他國家卻在不斷變強。
他們在美國所主導的全球貿易規則面前長期處於被動,所以一旦實力允許就開始爭奪話語權,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制定了自己的遊戲規則。
如果把全球衝突的根源進行歸納總結,咱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出答案。
首先就是俄羅斯的覺醒。
要知道,俄羅斯為了融入西方,先後經歷了資本血洗、軍事閹割以及地緣戰略上的重大讓步。普京本想以普通大國的身份與西方世界相處,結果換來的卻是疏遠和背叛。
從喬治亞、到敘利亞、再到烏克蘭,俄國人很生氣,後果當然也很嚴重!
普京不裝了,攤牌了!
所以當烏克蘭準備徹底倒向西方的時候,俄國人毫不猶豫的出手,在維護自己底線的同時,也徹底與西方世界決裂。
第二件事就是中國的崛起,改變了美國主導全球經濟的格局。
在加入WTO之前(2001),中國的經濟總量約為1.34萬億美元,全球排名第六,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還不如旁邊的東南亞。
在美國人看來,一旦中國深度繫結全球貿易體系,那他的政治、經濟甚至社會體制也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美國人猜對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
在加入WTO的二十多年裡,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國內生產總值暴漲了十倍多,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數億人擺脫了貧困,但社會執行模式卻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
換句話說,中國變得更富有更強大,但卻沒有變成美國想要的樣子。
更麻煩的是,隨著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中美之間出現了貿易逆差、智慧財產權糾紛以及科技創新競賽,這讓美國人認為中國的崛起嚴重威脅了自己的利益。
所以美國這些年玩了命的搞科技封鎖、近岸外包、去全球化,說白了就是對過去二十多年工作的全面否定。
最後一點,就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內部出現了嚴重撕裂。
要知道,全球化的本質是供應鏈和生產網路的再分配,發達國家的資本和製造業向成本更低、利潤更高的發展中國家去轉移。
在這個過程中,資本集團賺的是盆滿缽滿,但國家卻失去了傳統制造能力,大量底層人民失業,並逐漸成為全球化過程中的犧牲品。
川總就是敏銳地抓住了這個關鍵性問題,那句“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實際就是讓製造業迴歸,讓老百姓獲得工作機會,讓美國擺脫那些花錢不討好的全球性事務。
比較有意思的是,拜登上臺後對川總進行了全面否定,但卻始終貫徹川總的經濟政策,說明美國的全面收縮不是什麼個人意志,而是“選票們”的集體要求。
理解了以上三點,也就能看清如今的世界為啥這麼混亂?從俄烏、到中東、再到臺海局勢,全球90%的地緣緊張和衝突,大多是從這三個邏輯中推匯出來的。
我們正處在一個沒有領導者的世界,或者也可以理解為原有的世界格局已經被打破,新的世界秩序正在悄然形成。
02
那問題就來了,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世界會發生怎樣的改變?誰又將成為全球秩序的領導者呢?
咱們首先說說軍事安全秩序。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美國和它的盟友仍是這個星球上的頭號玩家。
至少在未來30年的時間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組織可以挑戰美國的軍事地位,美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可以把士兵和軍事武器投放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國家,其他國家不是做不到,而是根本沒辦法做到。
最近這十幾年,中國的軍事實力在以肉眼能見的速度不斷增長,國防開支超過了2300億美元,全球排在第二名的位置,但目前也只能做到亞洲之內我無敵,亞洲之外一換一。
但客觀來說,狂暴軍費是把雙刃劍,雖然咱們一再強調愛好和平,但日本、菲律賓可不這麼想,結果就是他們更加依賴美國,只為尋求一把保護傘。
再看歐洲那邊,局面已經非常明朗。
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歐國家變得更加依賴美國所領導的北約軍事組織,自2014年以來,北約在東歐的軍事支出增加了40%,德國也在不斷增加自己的國防預算,而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卻越來越小。
兩年打下來,俄羅斯損失了超過20萬的兵力和大量軍事裝備,再加上歐美的大小經濟制裁,未來很難重建自己的軍事優勢。
未來10年,很難有國家能夠撼動美國及其盟友們的軍事地位,但好在大家都有核武器,可以維持紙面上的相對和平,世界再怎麼亂,也不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當然,除了安全秩序,還有全球經濟秩序。
美國仍然是非常強大的經濟體,雖然它的問題也是一大堆,但在金融、科技領域仍是獨一檔的存在。美國可以利用核心技術圍堵他國的科技發展,卻沒辦阻止全球貿易執行。
所以貿易戰打了4年多,中美在經濟上仍然相互繫結,誰也拿捏不了誰。
雖然在過去幾年裡,中美貿易額有所波動,但整體卻保持著巨大規模,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今天的中美貿易關係實際上仍處於歷史的最高水平。
而其他國家的想法就更加簡單存粹了,他們一方面想要得到美國的軍事援助,另一方面又急切盼望進入中國的市場。
根據經濟機構的預測,到了2030年,中國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級市場,這是企業和資本沒辦法假裝看不見的。
如果只有中美兩個經濟體打冷戰,那就很難真正發生冷戰,因為其他國家完全可以遊走在兩大經濟體之間,兩頭橫跳,兩邊同時討價還價。
歐盟擁有最大的共同市場,他們可以制定規則極限打壓外來企業,如果你想在那兒賺錢,就要忍受歐洲人的道德審判和苛刻的商業條款。
印度就更不用說了,雖然經濟資料表現搶眼,但人送尊號“外企的火葬場”,他們致力於扮演中國的替代者,主打的卻是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當然還有日本,這些經濟體的大起大落嚴重依賴中美間的貿易關係,說白了都是中國製造業擠出效應的既得利益者。
如果把過去十年的經濟秩序看作是中美貿易主導下的全球一體化,那未來十年,很有可能是去全球化下的多級市場肉搏戰。
美國會利用它的軍事力量繫結更多的全球經濟利益,比如歐洲想要對抗俄羅斯,那就必須在經濟政策上與美國保持一致;日本擔心被打,那就要在經濟和技術方面作出更多讓步。
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從半導體到關鍵礦產再到科技企業,美國正在用安全秩序維護自己的經濟秩序。
而日本、歐洲、印度還有其他發展中國家將會盡全力確保兩種甚至多種經濟秩序執行, 不讓任何一個主導另一個。
這可能就是未來世界的經濟運轉模式,有點大圈套小圈的意思,中美是兩個巢狀式經濟體,外圍還有多個經濟模式相互執行,這也就意味著全球生意越來越難做,每個國家都會主動或者被動開啟貿易保護主義。
03
瞭解完安全和經濟秩序,咱們再來探討一下未來世界的第三種秩序,數字秩序。
不同於前面兩種秩序,數字秩序不被政府操縱,而是科技公司,從實際意義上講,數字秩序甚至要比安全和經濟更為重要。
咱們舉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我們都知道,北約在戰爭中為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軍事支援,但很少人會注意科技公司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如果不是馬斯克的星鏈為烏克蘭提供了網路支援,烏克蘭的領導層根本沒辦法協調前線部隊作戰,澤連斯基也不可能在老百姓面前展示抵抗到底的決心,烏克蘭很可能在開戰的幾周內完全掉線,士兵的心理防線也會徹底崩潰。
除此之外,社交媒體對於一個國家的影響越來越大。
如果沒有Twitter(如今叫X),特朗普很難在數億人面前展示他的虎狼之詞,也沒辦法導演紅脖子圍攻國會山這樣的驚世之舉。
從阿拉伯之春、到泰國豎三指、再到巴以兩大陣營紐約時代廣場對峙,科技公司決定了是否推廣虛假資訊、陰謀論,或者遮蔽那些真實但不利於和諧社會的內容。
你所看到的都是科技公司想讓你看到的,科技制霸下的社會,沒有一個人能逃的過系統演算法。
資料是生產資料,演算法是生產力。
非常遺憾,這兩類核心資源完全掌握在科技公司手裡,每個人都被系統打上了標籤,演算法決定了你是誰將會成為誰,你的任何行為都將被系統篩選。
換句話說,未來你只能做系統想讓你做的人。
科技公司不再是一個存粹的商業組織,它們將於政府深度繫結,併成為統治機構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管理工具。
如果中國和美國想要在數字化世界擁有更大的決定性力量,那一場全面的科技冷戰在所難免。這也意味著數字世界將被分為兩個部分,就像蘋果和安卓,大家互不相容卻又方向一致。
但反過來,如果科技公司仍然能夠保持全球商業模式,那未來的世界將會是數字與物理間的跨服競爭,一旦數字秩序開始佔據主導地位,那政府的管理能力將會嚴重受挫,科技公司將變成背後的操盤手,我們將迎來技術主導下的世界新秩序。
要知道,科技爆炸和顛覆性技術是沒有暫停鍵的,自Chat GPT釋出以來,人工智慧技術已經突破了人類的想象空間,今天的世界不僅可以創造出新的抗生素還能合成出新的天花病毒,人工智慧不僅要取代人類一半的工作崗位,它還將產生自我意識,併為極少數人創造難以想象的驚人財富。
所以你很難在用數字來衡量這些科技大佬,他們將是這個星球上最有影響力的人,並且主導人類社會的未來。
下一個超級大國可能不是物理意義上的,而是掌握了海量資料並擁有絕對算力的科技企業。
此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