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使命的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建立了大明王朝。
此後,明太祖數次遣將南征北伐,滅夏,平川,擊北漠,定雲南,逐漸統一全國。
穩定全國形勢之後,明太祖除了理順朝綱法紀,恢復國內秩序,積極興業富民,也開始對過往禍害華夏的亂賊進行清算。
泉州的蒲壽庚理所當然走上了明太祖的案板。
蒲壽庚,又名蒲受畊,號海雲,蒲開宗之子,阿拉伯人。其祖上籍由經商通貿由阿拉伯移居占城(現越南),11世紀又從占城移居廣州,經營商舶生意。
兩宋時期中國海運貿易日漸昌隆,泉州逐漸成為海上貿易中心,嗅到濃烈商機的蒲氏家族立即又從廣州後遷至泉州,繼續從事海上貿易。
得益於大宋的開化仁厚,蒲壽庚不僅沒有被驅走,反而還被大宋給予了額外的信任和保護。
南宋末葉,浙、閩、粵一帶沿海海賊猖獗,為了護住海上生意通道,蒲壽庚與其兄一起積極協助官府擊退海寇。因抗擊海賊有功,蒲壽庚被南宋授予閩廣招撫使,兼領泉州提舉市舶司。此後,蒲壽庚便一直掌管泉州市舶司三十年。
有了官帽的加持,蒲壽庚發展海上貿易更加便利,一手紅,一手黑,蒲壽庚家族滿盤通吃,很快便成為泉州的首富。他在法石建海雲樓以望海舶,富而有勢,致產鉅萬,家懂數千,儼然沿海地方勢力的首領人物。
景炎元年(1276年),蒙元大軍圍困臨安,謝太后、宋恭帝走投無路,出城投降。南宋遺臣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擁恭帝庶兄益王趙昰在福州稱帝,是為端宗,繼續與蒙元相抗。
忽必烈派丞相伯顏率大軍南下。伯顏欲招降蒲壽庚,暗申派遣不伯和周青兩人持帶符命赴泉州,許以高官厚爵拉攏蒲氏兄弟歸順元朝。
苦苦支撐的張世傑等人也同樣以高官厚爵拉攏蒲氏兄弟,封蒲壽庚為福建、廣東招撫使,並總統海舶。
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蒙古大兵由浙江至福州,端宗無力與元兵對壘。為了避開元軍鋒芒,張世傑等人護駕選列泉州,駐蹕法石,泉州南外宗子都出城迎見王師。
蒲壽庚前來謁見端宗,張世傑分淮兵2500人命蒲壽庚率海舟隨後。此時的蒲壽庚全然不顧念南宋幾十年的恩澤,緊閉城門拒絕端宗入城。
畢竟無城可依、無險可拒不是長久之計,張世傑只得徵用海舶400多艘,護送端宗前往潮州。
蒲壽庚聞聽張世傑徵用船舶,立即大怒,他乾的就是海上貿易,船舶就是他的身家性命,徵船就等於斷了蒲家的財路。
蒲壽庚立即翻臉,藉口計議守城一事,設酒宴請南宋宗室,將毫無防範的南宋宗室3000多人悉數屠盡。
隨後,蒲壽庚與州司馬田真子用臘丸裹降表,派善水者由水門潛出,向元兵元帥唆都請降。
端宗聞聽宗室被屠,異常憤怒,下旨對蒲壽庚滿門抄斬。然而,此時的南宋小朝廷根本就是有心無力,面對蒙元的不斷進攻,他們只能繼續南逃。
此時,不斷追擊的蒙古騎兵也不知道怎麼辦,畢竟他們也不擅長水戰。關鍵時刻,蒲壽庚站了出來,不僅把自己所有的戰船貢獻了出來,而且還把私人武裝放出來訓練蒙古軍隊。
在蒲壽庚的幫助下,宋元的崖山海戰成為關鍵一戰。此戰之後,陸秀夫揹著年僅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身亡。至此,南宋滅亡。
蒲壽庚背宋降元,屠殺南宋宗室,自然是受到了蒙元的大大嘉獎。始授昭勇大將軍(正三品),任閩廣都督兵馬招討使。至元十四年(1277年)遷任江西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從二品)。至元十五年八月,晉升福建行中書省尚書左禾丞(正二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薄壽庚升江淮等處行省中書左丞並泉州分省平章事。
蒲壽庚統領市舶,高官厚爵,終身安泰,子孫顯貴,蒲氏家族在泉州薰炎長達80餘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蒲壽庚叛宋降元、屠殺南宋宗室的惡行極為痛恨。一個外國人,南宋讓你居住,給你官職,你卻反殺南宋宗室來報答,果然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明太祖下詔:對蒲壽根家族滿門抄斬,將蒲壽庚屍體從墳中拖出,“鞭屍三百”。對泉州其他蒲氏後人作為“餘孽”,所有財產全部充公,男性全部充軍,女性送去軍營為妓。
即便如此,明太祖還不解恨,特下一道聖旨:蒲氏“世世無得登仕籍,世代為奴。”也就是從那時起,泉州蒲氏所有的後代都不能做官,世世代代為賤奴。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聰慧果決的明太祖為3000多名慘死的南宋宗室報上血海深仇,將阿拉伯人在泉州的餘孽盡數剷除,為華夏在東南除卻了千古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