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上下綿延5000多年,自然誕生了一批有膽識有能力的英雄豪傑,要說起這幾千年來湧現的仁人志士和英雄豪傑,那想必數不勝數,像衛青、霍去病、呂布、關羽、徐達、鄭成功等人都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嶄露頭角,但是如果要說誰是風度翩翩的英雄男兒,這份榜單就要精簡不少,而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也便是白馬長槍的常山趙子龍。
論武功,趙雲是公認的三國時期僅次於呂布的實力戰將,論人品,趙雲謙遜謹慎,對上不卑不亢對下又極盡關愛,算得上為數不多的優秀將領,對國家,趙雲忠心耿耿,一輩子跟隨劉備,在危難時刻也從未心懷不軌,最終在北伐大業剛開始時,年邁的趙雲耗盡心血而亡。
可就是這麼一個有實力又受人愛戴的將領,最終一輩子不過是劉備的保鏢,一輩子都沒得到劉備的重用,這其中又有什麼隱情呢?
趙雲追隨劉備之因
趙雲跟隨劉備南征北戰30餘年,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中參加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像火燒博望、長坂坡之戰、入川之戰、汗水之戰等劉備大獲全勝的著名戰役中,趙雲都是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一員大將,甚至身為蜀漢的五虎大將,趙雲也是受到最高評價的。
畢竟相比於關羽的傲慢、張飛的暴躁、黃忠的年邁、馬超的有勇無謀,趙雲的身上很難看到絕對的缺點,也因此諸葛亮十分看重趙雲,只不過這沒有缺點也要分人賞識,劉備對趙子龍一輩子不溫不火,雖以四弟之名稱呼,但是卻從來沒有提拔重用。
不過從趙雲來看對待劉備可謂忠心耿耿,這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劉備在最一開始給了趙雲足夠的信念支撐。
公元191年時,趙雲就時常感嘆時局動盪朝政不穩,19歲的趙雲帶領常山百姓組織起了一定的武裝規模,當時在投靠公孫瓚時正好遇到了年輕的劉備,兩人一見如故,劉備本就是皇室宗親,加上能說會道自然讓落魄的趙雲刮目相看。
雖然趙雲對功名利祿不太感興趣,但是劉備嘴裡描繪的一幅大漢盛世的景象,這對於當時有著滿腔抱負無法施展的青年才俊趙雲來說,真可謂經受了一場醍醐灌頂的洗禮,看到了希望的趙雲也更加堅定了追隨劉備的腳步。
劉備除了是一位戰爭家、軍事家外更是一位心理學家,他對趙雲的心理狀態拿捏可謂剛剛好,有時的無條件信任讓趙雲如獲至寶,更讓他十分受用。
劉備趙雲在河北一別之後直到7年後才再次相見,當時劉備依附在袁紹手下,但再次見到趙雲後竟喜極而泣,當天晚上二人更是同床眠臥,雖然劉備當時是敗兵之將,但是仍是當時的英雄豪傑,要知道古時對這種封建觀念的上下級尤為看重,劉備和一個偏將在一屋休息,這也是對趙雲莫大的信任。
人心都是肉長的,雖然趙雲一身本領但也需要有賞識的王侯將相,正如同當年關羽請戰華雄時,袁紹等人對此頗為不屑,甚至還有人叫囂著要先斬了關羽,如果不是曹操的仗義執言恐怕就沒有溫酒斬華雄的典故了。
這就說明,在朝廷這種“體制內”,能力是一方面,資歷和貴人提攜更是重中之重,趙雲和關張二人一樣,有著滔天的本領卻苦於無人帶領,而劉備的出現則是趙雲不得不抓住的一次機遇,更何況他二人本就十分對脾氣,這也是趙雲決心誓死追隨劉備的原因了。
趙雲的本領
忠誠是一個加分項而並非必須項,只有對那些有能力有本領的人來說,足夠忠誠才能讓人在欽佩之餘更加尊重,正如同一個反面的例子——呂布。
他雖然是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對陣劉關張三人也未落敗,但是因為愛富嫌貧、背信棄義,一輩子認了兩個義父,甚至還要拜曹操為義父,這才惹得張翼德怒罵“三姓家奴”,本事高但卻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而趙雲卻不然,他的忠誠自然不必再說,從軍事能力上來看,趙雲更是十分出眾。
早期的趙雲剛一出世就先給文丑一個下馬威,這算的上立威之戰,但是趙子龍的成名之戰還是要數長坂坡前七進七出救幼主阿斗那一次。
這場以劉備完敗的長坂坡之戰中,趙雲可謂大出風頭,不過這風頭差點是拿自己的性命換回來的。
長坂坡前的一場鏖戰將劉備的人馬殺得四散奔逃,兩位夫人都下落不明,趙雲帶著阿斗獨自面對曹操的數十萬大軍,饒是如此險境,趙雲也未有半點膽寒,七進七出殺了曹軍一個片甲不留,當然這其中自然有曹操的愛才惜才之意,要不然趙雲就是有10條命恐怕也逃不過。
但是在這場一邊倒的戰事中,趙雲一人獨斬曹軍50員大將,其中不乏淳于導、夏侯恩等人。之後的趙雲一直在劉備身邊做貼身衛士,沒有太多上場征戰的機會,但是趙子龍的威名一出,也讓不少人為之膽寒,甚至在趙雲70歲時,自己的偃旗息鼓戰略還輕鬆斬殺了韓家五虎。
雖然有不少人說趙雲這輩子沒打過硬仗,沒有面對一流高手取得過直接勝利,但是縱觀趙雲這一生參加的大大小小戰役,能在他面前走的上十招的將領卻鳳毛麟角,這樣的成績即使放在關羽等人身上也十分罕見,所以趙雲的武藝自然也不必有所懷疑。
在劉備稱王封五虎將時,一向心高氣傲的關羽在聽到趙雲獲封時,也是由衷的感嘆到“子龍是自家兄弟,理所應當”, 關羽是何等高傲之人,這輩子除了結拜的兄弟外,唯有呂布、趙雲、曹操、孔明和龐統等幾人讓他欽佩,這也能看出趙雲隱藏的真正實力了。
劉備不重用趙雲之因
然後即使是這麼厲害的趙雲,在劉備的麾下卻一直是個不溫不火的職位,別說比起關羽張飛了,就是比起張遼高覽等人來說職務也差了不少,畢竟趙雲在蜀國的職務不過就是劉備身邊一個保安隊長罷了,他的任務就是保護好劉備的安全,那麼趙雲為什麼得不到劉備的重用,他又為何心甘情願還一直跟隨劉備呢?
趙雲得不到重用的原因無外乎有三點,首先便是他與劉備並非有著結義之情,劉備在創業後期最信賴三個人,關羽張飛和諸葛亮,關張二人是他的結義兄弟這自不必多說,古人是非常看重兄弟感情的,雖然三人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一個頭磕在地下這就證明了三人從此榮辱與共。
諸葛亮是劉備費時費力請出山的謀士,想當初三顧茅廬自己一個皇室後裔都能委身拜訪,對諸葛亮的態度自然不一樣,而趙雲雖是劉備口稱的四弟,但畢竟跟過別的主子,不是劉備創業初期的絕對元老,這點是趙雲的硬傷。
其次便是趙雲本事太大,有能力有本事當然重要,但是在傳統封建社會的官場來看,本事太大倒可能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關張二人掌管著蜀國的大批軍馬指揮權這無可厚非,說破天這地盤也是他們哥三個的立身之本。
而趙雲如果能指揮的動軍權,那麼劉備很有可能擔心他會擁兵自重,這就能解釋通為什麼白帝城託孤時劉備把軍權交給了李嚴而不是趙雲,畢竟李嚴沒法上場打仗,兩個人之間還能行成掣肘,這也是劉備的用人之道。
這最後的一點便是劉備最擔心的一點,趙雲尊的是漢而非自己,從關二爺遇害時,趙雲和秦宓等人苦苦勸解劉備不能與孫權發生衝突時,劉備就明白了,這桃園結義的兄弟情終究只是劉關張三人的,趙雲跟隨自己只不過是為了恢復漢朝大一統的旗幟。
如果自己不興漢換成曹操、孫權等人興漢,那麼趙雲一定會義無反顧的投身對方,自己和他就要在戰場上相見了,也正是此次事情過後,趙雲和劉備的關係更加疏遠,劉備征討吳國更是沒帶趙雲和諸葛亮去,這也能體現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當然劉備不重用趙雲並不代表他對趙雲百般為難,無論是在演義還是在正史中,劉備對趙雲都是十分信賴關照的,只不過在涉及到更深層次的職務和秘密時,他又不得不心思縝密的留一手了。
結語:
歷朝歷代王侯將相若想建功立業,靠的不光是滿腔熱忱和抱負,更需要果敢的用人手段和政治手腕,所以劉備對趙雲的防備不過是為君之人的基本戒備罷了。
而趙雲身為臣子,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沒出差錯,所以直到今日,白馬長槍趙子龍的名號才能一直流傳,劉備與趙雲之間幾十年的相處共事,也形成了超乎常人的默契,兩個人的關係更是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不堪,要不然蜀國也不會發展壯大那麼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