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康熙私訪》裡的三德子嗎? 據說他的原型是跟隨康熙時間最長的總太監趙昌。
但令人失望的是,雍正即位後不久,這個跟隨康熙六十年、深得康熙信任的“老人”就被殺了,很快就被雍正處理掉了。
眾所周知,雍正掌權後,所有與他爭奪皇位的兄弟都被殺或被監禁。 雍正用堅決、殘酷的手段進行清理。 享有盛名的十四歲少年胤禩也未能逃脫命運的詛咒。
而“九子奪嗣”中無足輕重的趙昌,竟然成為了雍正的第一個剷除目標。 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秘密呢?
彼此陪伴,感情親密而深厚
愛新覺羅玄夜很小的時候,趙昌就來侍奉他,充當他的同伴。 兩人只相差兩歲,所以有很多共同話題。 玄夜雖然是皇帝,但眾所周知,他的父親順治帝一生只痴迷於董鄂妃,所以留給玄夜的兄弟並不多。 再加上皇室的一套繁文縟節,每個生活在宮牆內的孩子其實都有一個孤獨的童年。
而年齡相差無幾的趙昌,因為身份特殊,自然有機會和玄夜長期相處。 因此,玄燁即位,成為康熙帝后,將趙昌視為心腹,提拔他為內務府主事。 從此,趙昌一飛沖天,成為康熙朝炙手可熱的名人。
趙昌雖然是個無品太監,而且清朝不如明朝,太監的地位和權力已經縮水到了極點,但他畢竟是康熙最親近的人,相當於一個機密。秘書,所以滿朝的文武官員都不看和尚。 看到佛面,自然對趙常客客氣氣。
趙昌對康熙也忠厚老實。 他盡心侍奉康熙皇帝六十年,很不容易。 當然,好處不少,但僅憑這個理由,在雍正上臺時對雍正動用屠刀就不值得了。
那麼,到底是什麼深層次原因讓雍正皇帝急於殺死趙昌呢? 這還得從康熙末年發生的“九子奪嫡子”說起。
太子不滿足,眾王都躍躍欲試
康熙對二兒子胤礽的感情很複雜。 胤礽的生母孝成仁皇后赫舍裡,對康熙夫婦感情深厚。 可惜,美麗卻命運多舛。 她生下胤礽後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因此,為了不辜負對赫舍裡家族的深愛,康熙在胤礽只有兩歲時就被立為太子。 然而,令康熙失望至極的是,胤礽根本不配擔負起他的重任。 他在監國期間,犯下了許多謀逆不道德的事情,以致五十多歲的父親不得不無奈廢黜他。
但僅僅一年後,或許是出於顧念對赫舍裡家族的深厚感情,又或許是為了平息弟子之間的紛爭,康熙再次讓胤礽入坐東宮。 然而,在第一次廢黜之後,胤礽顯然受到了嚴重的精神刺激,在對待別人的時候,他們常常表現出瘋狂的態度。
更嚴重的是,他還故意策劃了一場陰謀,迫使康熙向他讓路。 東窗事變之後,胤礽無疑又被廢了,從此以後,他就再也無法恢復元氣。
這樣一來,東宮的位置就空缺了,這不得不讓皇子們心中隱藏已久的權力慾望再次被點燃。 畢竟,九五至尊主宰天下的誘惑太大了。
康熙共有兒子三十多個。 其中,以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禛為代表的九位皇子,呼聲最響,慾望最強烈,聚會最多,機遇也最大。 於是,諸侯之間發生了一場明爭暗鬥。 擴張! 史稱“九子奪嫡”!
其中八爺胤禩擁有眾多追隨者,甚至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派系,名為八爺黨。 十四老爺子胤禩征戰多年,帶兵出國,也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面對這種情況,只有老四胤禛心清氣少,甘願做一個終日沉思道法、讀書練字的“宅男”。 他還與兄弟們保持著良好而友好的關係。 然而,每次父親派來的人都非常出色、漂亮地完成任務,贏得了康熙帝的連連稱讚。
胤禛不爭的行為受到了康熙的青睞。 康熙在慶祝其執政六十週年之際,還將祭祀權授予了四子胤禛。 這似乎是一種釋放。 某種訊號。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被稱為天子,祭祀是皇帝與天的對話,非常具有象徵意義。 這樣一來,康熙讓胤禛代為祭祀的意圖就很明顯了。
此外,康熙在“九子奪嫡子”最激烈的時刻做出的另一招,其實也可以看作是為胤禛掃清道路的鐵證,那就是封十四子胤禛為貴妃。 元達將軍率軍進駐西藏,處理準噶爾屢次侵犯邊境的問題。
這種“暗起暗落”的組合,徹底摧毀了胤禛在北京的勢力。 種種跡象表明,康熙臨終之際,他想要的繼承人就是四子胤禛!
既然如此,後世雍正篡位之說又從何而來呢? 胤禛上臺後為何要將“九子奪子”的參與者全部殺掉? 康熙忠實粉絲趙昌為何成為第一個被送上斷頭臺的人?
嚴防宮廷機密外洩,改革將引非議
趙昌雖然只是一個太監,但他與康熙關係密切,陪伴康熙度過了整個統治生涯。 這意味著,趙昌作為康熙王朝的第一機要秘書,就像一個“人體硬碟”,儲存著大量的絕密宮廷資料。
這可能包括:皇子與康熙之間的書信、秘密報告和親信名單。 更何況康熙晚年貪圖享樂,造成了國家經費的巨大浪費。 一些不方便透露的往來賬目,在趙昌的腦子裡可能每一個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
這種絕密資訊一旦洩露,不僅會損害王室威信,還會造成朝廷混亂,甚至可能使國家運轉機器癱瘓。 所以,出於皇權的維護和國家的穩定,雍正皇帝只能將其抹去。 趙昌的脖子,只有毀掉這個“人間硬碟”,才能徹底清除康熙王朝的“壞賬”和“黑暗”!
至於後人為何如此批評雍正皇帝,筆者認為,這可能與雍正皇帝在位有關。
這與當時大力推行的改革密切相關。
眾所周知,雍正在位期間,實行了“一人當差、一人交糧”、“分田”、“還錢於眾”等一系列措施,不僅使國庫充盈,官員清明,國家富強,而且對國家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傷害了皇室貴族等既得利益者的感情。 另外,雍正本來就是一個不苟言笑、刻薄、忘恩負義的君主。 所以,那些受到牽連的人,心裡肯定有很多怨言和恩怨,自然就形成了輿論。 市場上,甚至雍正的名聲一直都很不好!
雍正受到後人批評的最大亮點就是他對兄弟姐妹揮舞屠刀,肆意殺害,甚至咒罵兄弟如豬狗。 在中國傳統的孝道思想中,雍正的殘暴行為自然會受到口頭和書面的一致批評。
但我們冷靜分析發現,胤禛即位後,他的兄弟們基本上已經不再對他的王位構成任何威脅了。 那麼,胤禛為什麼還要趕走他所有的兄弟呢? 答案無疑是對親信災難的恐懼!
自古以來,裙帶戰爭對封建統治影響很大,堪稱驚天動地的重要殺手! 唐朝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派系的影響。
所以,康熙弟子拉幫結派、聚集勢力,其實是在自掘墳墓! 即使雍正最終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他仍然不能容忍任人唯親,這是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災難的隱患。 所以,即使他有“殺兄弟”的名聲,他也必須及時剷除這種罪惡。 我們看到,當他最信任的年羹堯逐漸結派之時,雍正不也毫不猶豫地處理了嗎?
這就叫:立志治國銘記歷史,難說以後會背上罵名!
結論
有句話說:皇帝和臣子。 作為一心治國強國的雍正皇帝,他三十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地掌權,積累了豐富的政治鬥爭和執政經驗。
這讓人有理由相信,他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意義深遠的,他絕不會因為一時衝動而濫殺無辜,以報個人之仇。 這與一個銳意改革、自強不息的人是一致的。 這位復活大清、讓大清的命運再延續百年的偉大君主,是極其不相稱的!
至於趙昌和諸侯們,只能作為犧牲品埋葬在歷史的長河裡!
參考:
《清朝十三年:馬國賢在中國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