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3838字,閱讀時長大約6分鐘
前言
公元前 643 年的11月,發生了一場令人震驚的事件,齊國王宮中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慄。無數屍蟲從國君齊桓公居住宮殿的窗戶爬了出來。原來在兩個月前,那個九合諸侯、南伐蠻楚的齊桓公竟以一種近乎難堪甚至恥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那個一手締造齊國霸業的齊桓公為何死的如此悽慘?又是誰將齊桓公逼至如此絕境落得如此下場呢?呢今天老達子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伯樂與千里馬的千古佳話:齊桓公與管仲
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君主齊桓公,姓姜,齊氏(原為呂氏),名小白,是春秋五霸之首。小白在與公子糾爭權之中成功奪取國君之位,即位為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最成功之舉莫過於任用管仲為相。曾有一次,他差點處死管仲,但在鮑叔牙的勸說下保全了管仲。鮑叔牙曾言:幸得跟隨陛下,如今陛下成為國君。若陛下只欲使齊國強盛,擁有叔牙和高傒足矣;若欲成就霸業,非得管仲不可。管仲所至之處,國家必興旺,不可輕忽。
正是這番話語促成了管仲後來的輝煌事業。然齊桓公因晚年昏庸,未聽從管仲生前的教誨,最終被易牙、豎刁等奸佞之人活活餓死。
管仲堪稱治國奇才,而齊桓公則如伯樂,發掘出管仲這匹千里馬,信任並重用之,終成千古佳話。
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簡要分析
1、實行九合諸侯政策
齊桓公在得到管仲的支援後,提出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口號——尊王攘夷,以周天子為中心,崇尚周王室,討伐周邊的戎狄,保護中原文明。
在這樣的背景下,齊桓公開始了多次會盟,其中第一次是“北杏會盟”,參與國家有齊、宋、陳、蔡、邾等諸侯國。這是第一次以諸侯身份組織的會盟,會盟命令由周天子釋出,未參加會盟的遂國隨後被齊國滅亡,從此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開始征伐不服從周王命令的諸侯國。
葵丘會盟是齊桓公領導的眾多會盟中影響力最大的一次。在這次會盟中,周襄王賞賜齊桓公一些珍貴的物品,包括祭祀所需的胙肉、天子專用的車馬和彤矢弓等,這些獎勵是周天子能夠給予諸侯國的最高禮遇。
儘管在春秋時代,周天子的約束力已經大不如前,但各諸侯國仍將周天子視為唯一的中心。齊桓公獲得這樣的獎賞是無上的榮譽,其他諸侯國也對此表示認同和敬服。
2、武力與德行兼備
在齊桓公的時代,由於他倡導“尊王攘夷”的政治旗幟,對於戎狄而言,齊桓公除了動用齊國的軍隊外,還可以召集其他諸侯國共同征討,使得中原地區相對於戎狄而言成為無法觸碰的存在。
此外,齊桓公也利用這樣的旗幟來消滅那些不聽命於他的諸侯國,先後滅掉了譚、遂等諸侯國,對其他諸侯國而言,面對齊桓公,他們只能選擇服從或者被他的武力所征服。
當然,齊桓公並非僅靠武力屈服他人,他還具備較高的道德品行,比如善待他國。齊桓公幫助邢國驅逐戎狄,並協助其重建。還有魯國,他幫助魯國確立君主並保全國家。
從武力和道德等多個方面來看,春秋時代的其他霸主都未能在這些方面超越齊桓公,因此齊桓公一直被譽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的晚年極其悽慘,拜三豎子所賜
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小白實現了國強民富、號令天下的抱負,成為春秋時期的卓越霸主,留下了不朽的史冊記載。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位霸主的晚年命運卻飽受悲劇折磨。
若將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比作生命中一輪皎潔的滿月,那麼他晚年的遭遇則如同月全食般突現,圓月瞬間被黑暗吞噬。
千餘年後,北宋著名政論家蘇轍撰寫《六國論》,特別在《管仲論》中對管仲提出了尖銳批評,指責其“應有所作而未為”。他譴責管仲未能有效培養齊桓公,也未能選拔出合適的接班人,最終導致了一場悲劇性的齊國覆滅。
這場悲劇涉及三名歷史人物,被稱為“三豎子”,即齊桓公的三位親信寵臣。他們與齊桓公之子聯手,在一夜狂風呼嘯的黑暗中,突襲皇宮,將齊桓公軟禁其中。士兵用磚石封閉宮門,築起高牆,使齊桓公與世隔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三豎子之一:易牙
易牙,是春秋時期備受讚譽的美食家,實質上便是一位出色的廚師。正如諺語所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易牙可謂是廚師界的狀元!
在古代,大家對烹飪並不熟練,菜餚製作技巧單一,要麼水煮,要麼直接火烤,甚至不懂得調味,只求簡單煮熟即可。若放到現代,這樣的做法無疑就是徹頭徹尾的黑暗料理!然而,易牙的出現改變了這種局面。
作為一名廚師,易牙對於口味有著驚人的辨別力,並且他對烹飪藝術充滿了熱愛。透過反覆嘗試,他發現透過巧妙地調配水、鹽和火的使用,能夠製作出酸鹹適宜、美味可口的佳餚。
“狄牙之調味也,酸則沃之以水,淡則加之以鹹,水火相變易,故膳無鹹淡之失也。”——王充《論衡·譴告》
這一發現使他成為歷史上首位懂得運用調和技巧烹飪的名廚,並開創了第一間私人飯館。因此,他被廚師們尊稱為祖師,並且被後世譽為廚神。
這位著名的廚師為齊桓公獻上了一碗湯羹,從此成為其最信任的寵臣。在晚年,齊桓公對食物口味越來越挑剔,甚至因不合口味而大發雷霆,甚至當面斥責諸侯供奉的禮品或食物。一天,易牙在齊桓公因飲食問題發怒時,保證給他準備一道從未嘗過的美味佳餚。
歷史上曾記載說易牙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獻給齊桓公食用,但這一說法的可信度有待查證。雖然如此,當天的飯菜確實讓齊桓公非常滿意,從此易牙得到了更高的重用。
三豎子之二:開方
開方,姬姓,是春秋時期衛國懿公的庶長子。根據《東周列國志》的記載,齊桓公攻打衛國時,開方被俘並獻上財寶以求免罪。見齊國強盛,他願意在齊國仕官。開方表面上對齊桓公忠心追隨,十五年沒有回家,甚至在父母去世時也沒有回國奔喪。
然而,管仲認為沒有人會不關心自己的父母,開方的行為違背了道義(開方如何?對曰:倍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
事實上,後來齊桓公病重時,易牙、豎刁和衛開方等人囚禁桓公於室內,並築高牆不讓其他人進入,最終導致桓公餓死。桓公的屍體在床上放置了六十七天,蛆蟲都爬到了外面,沒有人敢收殮。
易牙、豎刁還殺害了一眾官員,立了公子姜無詭為新君,而衛開方則支援另一個公子姜潘。還有一種說法是,齊孝公死後,衛開方殺了他的兒子,然後立潘為齊昭公。
《呂氏春秋》中記載了齊桓公與管仲之間的對話,其中有這樣一段:“公又曰:‘衛公子啟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歸哭,猶尚可疑邪?’管仲對曰:‘人之情,非不愛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據《呂氏春秋》記載,開方在齊桓公還沒有死之前就投靠了衛國。而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的記載卻是:“(齊孝公)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衛公子開方殺孝公子而立潘,是為昭公。”《史記》中記錄的是齊孝公死後,開方協助齊昭公奪取王位。
關於《呂氏春秋》和《史記》兩種說法的矛盾,確實存在一些出入。如果開方真的去了衛國,那麼他如何幫助齊昭公奪取王位,確實不太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及其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都沒有提到衛公子開方(或啟方)這個人,也沒有記載齊昭公奪位的事件。
三豎子之三:豎刁
有一位名叫豎刁(亦稱豎刀)的人物在春秋時期相當引人注目。為了向齊國重要人物齊桓公表達自己的忠誠,豎刁在某天親自下決心割除自己的男性器官,希望能留在桓公身邊服侍。
這種奉獻精神令人深思:一個男人甘願捨棄自己的生殖器,類似於女性刮掉自己的臉,這是一種極具忠誠表達的方式。齊桓公如何能拒絕?豎刁以無與倫比的勇氣成功嶄露頭角,成為齊桓公的首席內寵。
豎刁不僅表現出忠誠,還展示了出色的能力。他懂得巴結上司的技巧,讓齊桓公喜笑顏開。如果把他放到現代,豎刁絕對可以開設一門《如何與領導溝通以提升職位和薪水》的課程。作為齊桓公忠實的伴侶,豎刁不僅善辯,還向齊桓公推薦了當時的名廚易牙。
齊桓公對他們兩位寵愛有加。當管仲病重時,齊桓公詢問豎刁和易牙是否有資格接替管仲成為齊國的宰相。管仲以老練的眼光直言不諱:“豎刁為了表忠心自宮,易牙為了表忠心殺了自己的兒子,這些行為違揹人情,不適合擔任宰相。”
管仲在世時,這番話對齊桓公有一定的威懾力。然而,管仲離世後,齊桓公盡情展現自己的喜好,重用豎刁、易牙和開方。豎刁可以說是齊桓公最寵愛的人,作為領導,齊桓公非常體貼,關心豎刁年紀輕輕就無法生育,甚至將自己的親生兒子過繼給了豎刁,充分展現了對下屬的關懷之意。
“三豎子”亂齊國
這三個人的行為確實奇葩,他們用違反倫理和道德的方式表達對齊桓公的忠誠,贏得了他的寵信甚至有意讓他們取代將死的管仲。然而,管仲看透了這三人的真面目。
他認為,人天性上更傾向於自己而不是他人。如果有人對他人的關愛超過對自己,那就是虛偽,是違背天性,不符合常情。對於不近人情的人,應該遠離他們。因為一個人完全失去了人性,就和野獸無異,什麼事情都可能做得出來。
“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
是的,這三個人中有一個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愛,一個連親情都不顧,一個連自己都不珍惜,怎麼能指望他們會愛別人呢?
然而,齊桓公卻對管仲的勸告置之不理。在管仲去世後,他繼續寵幸這三個人,然而當他生病臥床、無可救藥時,這三個號稱愛他勝過自己的人卻鎖閉宮門,任由他餓死,可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老達子說
我們常常在歷史和媒體中聽到關於善良和英勇的故事,那些為了正義而犧牲自己的人。然而,有一種所謂的好人好事,是捨棄自己的家庭去照顧他人的家庭,甚至願意割下自己的肉來拯救他人。
初看之下,這樣的行為令人震撼和感動,但深思一番,卻會感到極度恐怖。一個人需要達到何等冷酷無情的程度,才能做出如此不近人情的事情呢?
因此,請注意身邊那些缺乏人情味的人,特別是那些在愛情中以自殺相逼的人,儘量與他們保持距離。一個連自己都無法愛護的人,又怎麼能指望他們會愛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