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詩人中,會經常出現一個西域小國,這個西域小國就是樓蘭。
中國詩人寫的詩中樓蘭大多是反面形象。
比如說王昌齡先生的詩句中提到樓蘭寫的是“不破樓蘭終不還”。
而到李白的詩時,則是“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那麼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對樓蘭這個西域小國有這麼大的敵意呢?他們到底幹了什麼?
一、樓蘭曾多次挑戰中原封建王朝
早在漢朝時期,當時的漢王朝就已經知道在西域地區有樓蘭這個國家了,而漢王朝也對樓蘭比較敵視。
這主要是因為樓蘭的位置比較關鍵,它靠近當時西域少有的水源,又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是連線內外西域的一個交通支撐點。
誰能夠控制樓蘭,誰就能夠更好地控制西域,可當時樓蘭是匈奴的小弟。
漢朝的歷史如果形容一下,可以算得上是與匈奴帝國的對立史。
從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就一直在與匈奴帝國打仗。
漢匈戰爭持續了很久,直到東漢王朝中後期,匈奴帝國才算是基本上消失。
在漢高祖以後,漢朝的歷代君主通過了多年的勵精圖治,才總算有了和匈奴帝國正面交手的能力。
在漢武帝時期,漢朝的軍隊多次出關攻擊匈奴,取得了勝利。
但因為匈奴帝國的戰鬥力過強,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匈奴人對西域的控制力都是很強的。
很多的西域小國也都以匈奴馬首是瞻,其中就包括樓蘭。
當年匈奴人就是靠著控制了樓蘭,才能夠斬斷西域的內外交流。
當時的漢王朝曾多次希望樓蘭可以改旗易幟投向漢朝,但均遭到了拒絕。
所以在漢元鳳四年的時候,漢朝的大將軍霍光直接派使者刺殺了樓蘭王,然後把樓蘭的都城往南部遷移,隨後樓蘭算是成為了漢朝的土地。
可當年樓蘭的確是最不服從漢朝指揮的西域小國之一。
哪怕後來樓蘭已經被滅掉了,在無數的中原王朝的詩人詩作中還是會習慣性的提到樓蘭。
特別是到了唐朝的時候,因為當時的環境又決定了這些詩人也喜歡透過要對樓蘭喊打喊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態度。
二、寫樓蘭的很多都是唐朝詩人
實際上樓蘭經常會出現在唐朝詩人的詩作中,李白,杜甫等人都曾經在詩作中寫到了樓蘭。
而當時他們所處的環境正值盛唐時期,雖然馬上就要安史之亂了,但唐玄宗中前期也就是開元年間和天寶初年,當時的國家確實民富兵強。
唐朝的軍隊完全控制著西域,甚至有能力與西域外圍的阿拉伯帝國正面作戰。
當時阿拉伯帝國和盤踞在高原上的吐蕃帝國,就是唐王朝最大的敵人。
哪怕唐王朝依舊強盛,也解決不了這兩個對手,所以那時在西域經常會發生戰爭。
那時吐蕃帝國時常派兵襲擊屬於唐朝的西域,而阿拉伯帝國又在外西域虎視眈眈。
所以對於那會兒有志氣的唐朝詩人來說,都是支援在塞外用兵,在西域之外用兵的。
因為對於那會兒的唐朝人來說,西域就已經是我們不可分割的歷史領土了。
但他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必須要曲筆。簡單來說就是有些事情大家都清楚,但是不能夠寫的那麼直白。
就比如說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時候,開頭兩句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這個漢皇指的是漢武帝劉徹,可實際上白居易寫的是唐玄宗李隆基。
他是在嘲諷李隆基重視女色而不處理國事,最終造成了安史之亂。
所以說那會兒的唐朝詩人在寫西域戰事的時候,就願意帶上樓蘭。
這既是表達自己的支援態度,也是為了做一些文學上的修飾。
結語:
不過樓蘭實際上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大約在公元四世紀末,樓蘭城就已經被廢棄了。
漢晉時期樓蘭能夠繁榮,主要是因為在樓蘭城設立了西域長史府。
可隨著晉王朝的滅亡,西域長史直接被撤銷了。當時樓蘭城這裡又因為河道改流,不像之前那麼繁榮。
所以久而久之,整個樓蘭城就都被廢棄了。
直到清朝光緒26年的時候,瑞典的探險家才在羅布泊西部發現了這個已經被塵封了超過1300年的歷史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