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歷史的奧秘常常隱藏在一些看似尋常的對話之中。順治皇帝曾向一位高僧提出了一個深具預言色彩的問題:“大清能傳多少代?”而高僧的回答竟然只有短短的14個字。這個簡短的對話卻在百年後成為了一段奇異的歷史預言,彷彿在默默揭示著大清王朝的興衰命運。
這段對話中是否蘊含著超乎尋常的先知之言?14個字的回答,是否真的成為了歷史演變的註腳?
一、帝王的迷思:我的江山能延續多久?
順治,這位年僅21歲的少年天子,日理萬機之餘,常常深深地陷入自己的思緒當中。他迫切地想知道:我的江山,能延續多久?大清這棵小樹苗,終究會抽出怎樣粗壯的枝幹?
這並非他一個人的迷思。在中國悠久的封建君主制歷史長河中,每一位新朝天子繼位之初,都不免會陷入這般疑慮——我的王朝,能存在多少代呢?
這似乎是每一個統治者的共同心魔。於是,中國歷史上許多帝王,也曾向神明或是能人問卜朝代興衰。只不過,問的人多了,有效的答覆卻寥寥無幾。當真沒有人可以準確預言一個王朝的壽命嗎?
這就要從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說起了。在中國的傳統價值觀裡,天子乃天之子,他的統治權力是受天命所託,必須時刻警惕自己的作為,生怕失德從而失去天命。所以古代帝王們格外看重天文、卜筮、算命等,希望從中尋找治國的指引。這就是中國古代盛行帝王問卜的社會文化根源。
其實這也隱含著統治階級內在的危機感與榮辱觀。他們把各種災異視為老天爺對自己的警示,把國祚興衰簡單化為一種“積德”、“失德”的二元論。於是帝王們倍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生怕哪怕微小的過失也會招來天譴,直接導致自己的王朝覆滅。在這種價值體系裡,朝代更替幾乎被視為是天意的自然迴圈。
直到1650年冬,20歲出頭的順治皇帝遇到了那位來自西藏,號稱通曉天機的高僧——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
二、兩個心懷疑慮的靈魂
順治帝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 年僅21歲的順治皇帝剛剛登上這個江山四年時光。然而他的心中卻充滿了忐忑不安——這個本不屬於他的帝位,是他的父親皇太極用武力開啟的大門;如今皇太極駕崩,大權旁落在攝政王多爾袞手中,自己實際上只是一個傀儡;他又何德何能來經營這個剛剛立國的大清江山?
1661年9月21日,剛登基4年的順治帝病逝,得年僅22歲。在他短暫的執政生涯中,困擾著這位稚齡的統治者。
首先是權力的不穩定。作為清朝建立者皇太極嫡長子,他本該順利地繼承大統,開啟自己的盛世。然則牽一髮而動全身,皇太極猝然駕崩讓政局陷入瞬時動盪。太宗死訊驟然傳出,身在盛京的多爾袞迅速控制住了局面。
他挾15歲的福臨為傀儡,讓年僅6歲的順治帝名義上繼位,自己則攝政執掌大權。一時間,滿漢大臣都不確定這位稚齡的統治者能否鞏固皇權。對於順治帝本人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心理壓力。 更為致命的是,他並沒有受過充分的王族教育和訓練。
按照傳統繼承製,皇太子要從幼年開始就跟隨父皇學習文武藝術,熟悉朝政要務。然則冥冥之中皇太極竟然沒有選定繼承人便猝死,使得順治帝即位後手忙腳亂,對朝政方方面面瞭解有限。以至於他在位初年把持朝政的力量非常有限。
再次是文化認同的衝突。作為一個滿族統治者,順治帝深受父皇皇太極“圖強盛疆宇”以桀驁不馴而著稱的侵略意識的影響。他年少即領兵征戰,但對漢人社會的政治運作機制卻瞭解甚少。
在多爾袞十餘年的攝政期間,他基本就是一個擺設。等到親政後,他才發現滿族入主中原,接管清朝這部機器並非易事。他需要同漢文化圈內的漢族士大夫們打交道去開疆拓土、治理水利。這是他最初並不熟悉的。
最後也最致命的是生命與愛情的雙重失去。17歲時,順治帝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妃子董鄂氣。這位來自南方的漢人女子又美麗又賢淑,深得順治寵愛。她為順治誕下三子兩女後不幸因難產去世。這不僅是感情上的重創,也使得順治失去了漢文化世界的精神寄託,在處理滿漢文化關係時舉步維艱。
在這種情況下,失去皇權、皇位,失去天下江山,乃至失去自己的性命,都成為順治帝心頭的一個個大問號。 而在這時,多爾袞恰恰安排了一場帝王和高僧的歷史性會面。如果說順治帝代表著一個迷茫焦慮的統治階層,那麼西藏高僧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也同樣身心俱疲。
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1617年生於西藏波隆地區的一個牧民家庭。他自小就表現出驚人的記憶力和智力。十幾歲便能背誦大藏經,通曉諸多密宗學說。很快他便成為了西藏佛教格魯派最大的拉讓巴活佛。
按照歷史慣例,幾百年來藏傳佛教的最高領袖達賴和班禪都要受明朝冊封,以顯示漢藏普世同治的理念。相比之下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地位則低了一籌。
但當清兵突破關門,多爾袞張牙舞爪要挾西藏高層臣服的時候,明朝既已不存,達賴和班禪還是幼童,此時實權最大的便是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這位藏傳佛教的掌門人。
於是這位佛門至寶不得不遠涉而來,背井離鄉,邁入了這個魚龍混雜、詭譎多變的帝王宮廷。
這對一個出生在高原牧區的藏人僧侶而言,無異是歷盡千難萬險。他原本可以潛心修行,在爾虞我詐的紅塵世界中保持高度清醒的頭腦。
然則此次不得不北上,強迫他放下修行,投身亂世旋渦。一時間他成了清朝權力核心中的異類。在滿清統治者心目中,漢人已經算是他們的臣民,尚且難免歧視。那麼來自西藏的藏傳佛教最高領袖,無疑更像是一個政治工具或人質。兩顆惶恐不安的心,一高一卑碰到了一起。
三、十四字預言揭開300年奧秘
十帝九帝囚,一位在幽州 果然,苦惱的順治把他最牽腸的疑問拋給了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大清國運如何?”
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閉目凝神,過了半柱香的時間,睜開眼睛,語重心長地說出了十四個字:“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位在幽州。”
十四個字砸得宮殿裡鴉雀無聲。半晌,順治皇帝如夢方醒,連聲稱讚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通曉天機、神算無比。
可惜他沒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義。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預言直指清朝覆滅的命運,卻被順治理解成清朝會好整以暇地延續20代皇帝。這可以說是個典型的悲劇性誤讀。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這位遠道而來的高僧說出如此驚世駭俗的預測呢?這就需要從1650年的時空背景說起。
那一年,清廷剛剿滅南明政權,基本完成了對中國本部的征服。此後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南方各省的統治。這是順治帝親政後的頭等大事。而作為入主中原的異族統治集團,滿洲本部的軍事力量仍然是清政權的中流砥柱。然則遼東駐防重鎮文安縣卻因貪官汙吏為患,屢禁不止,導致駐防將士怨聲載道。這直接威脅到清廷對涿鹿關腹地的控制。
眼看著清廷不能有效治理朝綱,文安縣的駐軍騷動愈演愈烈。1650年二月,以討薪為名的叛亂最後演變成對統治階級的公然反抗。文安縣守備也因此兵敗被殺,朝廷對東北邊陲的控制陷入空前危機。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來到北京後的第一個月內。眼看著朝政日非,清廷的統治基礎岌岌可危,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作為一個局外人,他有足夠的清醒頭腦去判斷:這種依靠暴力征服而來的帝國,恐怕難以長治久安。它猶如迅速搭建起來的大廈,看上去體量巨大壯觀,實際基礎卻脆弱不堪。
於是,當順治帝面帶忐忑不安地發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從現實政治的壓抑氛圍中一躍而起,轉換到歷史視域的高度,透過現象看本質,洞察未來,說出了那個深刻預言——“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位在幽州”。
但時過境遷,命運的齒輪毫不留情地將這個血淋淋的預言一一兌現:第九代皇帝光緒帝在慈禧太后的干政下被軟禁在瀛臺二十餘載,直至死去;末代皇帝溥儀則在清朝滅亡後被日本人立為傀儡,建立了偽滿洲國,最終以失敗收場,溥儀被關在了東北的幽暗監獄,至死方休。
結語
一個高僧的十四字預言,竟然神奇般地解開了清朝朝代興衰的金鑰,跨越了300年的歷史長河! 如果我們把時間的長河倒帶回1650年,設身處地站在順治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角度,想必很難看清歷史的全景圖。
順治作為這個異族政權的第二任統治者,正處在權力繼承的最關鍵時期。他一心只想鞏固皇位,維穩邊陲。關於幾百年後大清江山的興衰變遷,他實在無暇他顧。而對於西藏高原上來的大活佛而言,他又怎會料想到日後這個帝國的命運走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