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鄭和嚴選,必屬精品”,鄭和對中國人的生活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大明時期,鄭和接到下西洋命令僅僅利用十四個月,就造了六十四艘大船,運載兩萬八千人前前後後用28年的時間接連七次下西洋,弘揚大明國威,交流物質文化!
率領船隊航行距離最遠的時候直接到了東非大陸!縱觀歷史這樣的壯舉從未有之!
所以說鄭和下西洋絕對是人類航海歷史上的一次偉大壯舉,而鄭和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最偉大的、最有成績的航海家。
可是眾所周知,海上航行對船的素質、動力要求都很高,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來看,要想橫穿印度洋,不被風浪撕碎,船隻上面最少得有一個“發動機”,周深結構為鋼骨架才可以進行長途跋涉的運作,要不然也就只能在景區當個“困獸”。
但發動機在明朝的科技面前那就是“天外來物”,是四百年之後十九世紀的產物,那麼問題來了——鄭和是如何在沒有發動機的情況下漂洋過海,七次下西洋從未“歇菜”,圓滿完成任務呢?別被電視劇騙了!看看那“老祖宗”的智慧吧!
大明不養閒人,朱棣身邊的“三寶太監”
鄭和為雲南昆陽人家中次子,因為祖父和父親去過麥加進行朝覲,所以被奉為“朝覲者”,整個家族都臉上有光,在十里八鄉那是妥妥的聲名顯赫,備受尊崇。
鄭和的父親馬哈是支援元梁王疆場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因為馳騁沙場,天有不測風雲,馬哈戰死後,一家人在洪武十五年被前來平定雲南的人給搞得死的死傷的傷,而鄭和在當時僥倖活了下來。
可是大明不養閒人,鄭和這個看著還算精壯、識趣的小夥子,就被當做“戰利品”捉回了軍營中做宦官雜役,因為有眼色,識大體,所以鄭和得到了跟隨軍隊作戰的機會,直接做到了“雜役中的戰鬥機”。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權勢見長,鄭和所在軍隊劃到了朱棣手下,而少年朱棣也因為表現出色,被朱棣親手選中,安排進去了燕王府照顧自己起居。
後來燕王朱棣和他的侍從鄭和開啟了南征北戰的生活,而鄭和沒有一般太監的“尖聲細語”而是高大威武,五官深邃,還有勇有謀,完全挑不出任何毛病。
所以朱棣對鄭和很是滿意,漸漸的鄭和也就成為了朱棣的心腹太監,從那之後朱棣每一次“進步”就伴隨著鄭和的前後呼應,後來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成功登基,還離不開鄭和的屢立戰功,扭轉大局。
長得俊朗養眼,做事還從不掉鏈子,誰不喜歡這樣的一個“朋友”?所以鄭和在朱棣心中直接有了一個無法替代的地位,鄭和的職位也直接一躍成為“內官監太監”,而鄭和在那個時候也被朱棣賜姓“鄭”,改“馬”為“鄭”。
而後明成祖朱棣一手締造了一個“永樂盛世”,大明國力空前強盛,可是那個找不到的“大侄子惠帝朱允炆”卻一直是朱棣的心頭之“刺”,於是朱棣決定開始下西洋尋找朱允炆,同時開始向四周的國家探索,讓他們向中國臣服,宣傳大明的強盛。
鄭和這個長相俊俏,身材挺拔,有勇有謀的心腹,自然就成為了朱棣的首選,而後鄭和就開啟了他的傳奇大航海!
可是當年,船隻沒有鋼結構,沒有發動機,鄭和是如何成功往返七次下西洋的,這就是為什麼外國人會認為中國的,大明朝是個極其恐怖朝代原因。
鄭和與“大航海時代”
鄭和接受了朱棣的任命擔任正使開啟了明朝“大航海時代”,想要下西洋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出能夠遠航的船來,並且帶上足夠多的能夠代表大明的昂貴物品,一來必須要顯示出大國氣派,二來這人必須要多帶一些,避免上岸之後被有些國家的人欺負。
鄭和首先就在船隻結構上面下了很多的功夫進行了不少改良最佳化,大明朝有了宋元時期造船技術的沉澱,可以說關於造船這方面已經爐火純青了,全國在鄭和的號召下開始積極造船,一些大船長能夠達到147米,寬更是有著51米!
這樣的船隻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絕對算是“超級巨獸”了,要知道現在的十萬噸航母也就300多米,可想而知如果這樣的大船靠岸在當時的“外國人”眼裡是多麼的震撼,大明當年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解決了遠行船隻的問題,鄭和就開始在航海的“導航”上面下心思,以“過洋牽星術”為基礎,之動作了一整套完整的“天文航海技術”,在天文導航,物標導航等等領域都有著不小得造詣,茫茫大海,鄭和透過摸索確定了自己的方向,為後世提供了重要的航海依據。
弄清楚了方向之後,鄭和還有一個為神秘的“技術”,那就是船隻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難不成在古代的明朝就已經有了什麼先進的“發動機”技術了嗎?
其實不是,在明朝鄭和開始航行的時候,因為時代背景的技術手段限制,就已經確立了他們的航海方式是“風帆航行”,也就是說鄭和下西洋那是“乘風而去”,“風”作為了大船的主要動能,透過觀察大明時期各種關於船的記載和繪畫,不難發現,那時候的船“帆”是真的很大。
而根據鄭和七次下西洋的不同節點就可以看出,鄭和下西洋所利用的就是海上季風和海流季節變化規律進行的“史無前例”的遠航。
與此同時有了一個大方向的“風力”作為動力之後,就可以正式的揚帆起航,而船隻上還有眾多船伕和水手負責在風平浪靜或者需要急速前進的時候划槳來改變船隻速度或者規避一些危險。
而海上季風等則需要很高得經驗,所以鄭和花了二十八年進行了七次下西洋,已經是頗為偉大的,鄭和下西洋直接讓我國的大航海時代比西方造了一百多年,實在是為古人的智慧感嘆啊,但是我們卻是構建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沒有向某些流氓一樣殖民和侵略!
參考文獻
陳曉珊. 鄭和下西洋與中國古代航海技術[J]. 文史知識
張廷玉. 明史[M]. 清代: 卷三百四 列傳卷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
白壽彝主編. 中國通史·第九卷(下)[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介南. 鄭和下西洋(中英對照版)[M]. 2010-01: 第四章 規模空前的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