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3月16日,這一天在歷史的長河裡,就像是被永久地染上了一抹刺眼的血色。
01《美萊村四小時》
美國兵在越南的廣義省,美萊村,對著500多個手無寸鐵的村民——老人、婦女、孩子們,展開了一場毫無人性的屠殺。這事兒,不就像是人性最黑暗的一面被無情撕扯出來,擺在陽光下曬嗎?
到了1989年,英國的約克郡電視臺做了個紀錄片,叫《美萊村四小時》。這片子不僅僅是敘述,它像是用冰冷的手指,直戳觀眾內心深處最不願觸碰的那塊傷疤。披露了一大堆新的證據,讓這場屠殺的細節再次震驚了全球。你想啊,這片子在美國放映之後,能不引起轟動嗎?那是必須的。
02殘酷的真相
講真,這事兒給人的震撼,不僅僅是因為那一天的殘忍,更在於它後來如何被世界所知曉和記憶。每拍一部紀錄片,就像是在對歷史的傷口又添了一道印記,提醒著人們:看看,這就是人類曾經犯下的錯,是我們這個種族的恥辱。
但你想想,為啥這些紀錄片、這些記錄、這些證據,這麼重要?因為它們讓我們有機會反省,有機會告訴後來人:咱們得從這些錯裡學點啥,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不過,說到底,這世界啊,還是得有點希望,得相信人性裡總有光明的那一面。否則,咱們怎麼對得起那些在暗無天日的歲月裡,失去生命的無辜之人?
這個《美萊村四小時》,根據邁克爾·比爾頓和凱文·西姆那本書拍的。這不僅僅是一部紀錄片,簡直就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最陰暗的那一面。
講的是美軍第11步兵旅的故事,其中,一個年輕的美國士兵,瓦爾納多·辛普森,到了老來,孤零零地蝸居在密西西比州的一個破屋子裡,窗戶都得加欄杆,門鎖得一層套一層。這屋裡,連光都不肯留下一點縫隙,全是陰暗和沉重。
採訪時候,這老兵全身發抖,眼裡滿是淚水,嘴裡說出的話,卻是如此令人發寒:自己曾在美萊村殺了25個人,還剝頭皮,肢解屍體。他說,那個下令的連長,歐內斯特·麥迪納,命令不僅僅是要他們殺人,連貓狗都不放過。
這個故事,聽著就像是從最深的噩夢裡爬出來的。但它又是那麼真實,發生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辛普森說:“我開槍打死了他們——那個女士和小男孩,小男孩只有大約2歲。我開槍打死正在逃跑的老人、婦女和兒童。”每說一句,就像是自己內心的一次審判。
此外,他在《美萊村四小時》裡還講出了自己的心魔,那些年乾的事,比惡夢還惡夢。開槍、割喉、剝頭皮、砍手、割舌頭……這種事,你想都不敢想,他卻做了。然後,這些事情就像一根刺,紮在他心裡,讓他夜夜夢迴美萊村,夢裡那些被他害死的人來找他算賬。
辛普森的生活,就是一出悲劇。他兒子意外被人射殺,女兒也病逝,自己最後三次自殺未遂,最終還是選擇了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他說,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在越南的殺戮,是對他的懲罰。這話聽著,你不知道該說他迷信,還是他的良心在用最極端的方式來懲罰他。
另一邊,威廉·凱利,這位美萊村屠殺的主犯,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每天下午五點四十五,準時下班,從珠寶店走到停車場,開著賓士回家。這種規律的生活,聽著挺平常,但知道他的過去之後,這平常就變得詭異起來。當歷史學家和記者想要探究真相,給那些無辜的靈魂一個交代時,凱利卻以生意為由拒絕接受採訪,甚至不客氣地讓人離開。
這兩個人,一個是被過去的罪行折磨到自殺,一個則似乎把一切都拋在了腦後,繼續他的生活。但真相是,無論他們怎麼逃避或面對,那些無辜的生命都不可能回來,歷史的傷疤也不會因此而癒合。
美萊村屠殺中的直升機飛行員休·湯普森和勞倫斯·科爾伯恩,這倆人,他們在美萊村的天上飛,可心裡卻像是被重錘一錘錘地敲打。想象一下,一個晴朗的早晨,你開著直升機,本以為是支援地面的普通任務,結果眼睛裡看到的,卻是人間地獄。
湯普森說,1968年3月16日,他看到一名受傷的越南女子,本以為能救她一命。結果呢?他們的直升機低空盤旋著,目睹了那場冷血的殺戮——麥迪納上尉走到女人面前,先是一腳踢開,然後毫不猶豫地扣動扳機。科爾伯恩的話更是直白,他們眼睜睜看著,一個沒有武器、胸口受傷的年輕女子,在他們的注視下被無情殺害。
然後是那條壕溝,堆滿了屍體。湯普森說,他感覺不對勁,感覺那壕溝裡還有活人。但當他詢問是否可以幫助壕溝裡的人時,得到的答案竟是讓他們“儘快擺脫痛苦”的殘忍開火。這不就是對生命的極端不尊重嗎?
這倆人,他們心裡明白,他們所處的這個環境,這個所謂的戰爭,有多麼的錯亂和殘忍。他們為自己無力阻止這場屠殺而感到難過。
03爭議不斷
這《美萊村四小時》一出,就像是一顆炸彈,轟在了平靜的水面上。它不僅僅揭開了美萊村屠殺的血腥真相,更是把鏡頭對準了那些高高在上、試圖掩蓋真相的權力者。亞歷山大·黑格那份“不能有人被調查、指控或定罪”的備忘錄,這不就是典型的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嘛?
然後是威廉·凱利,這哥們兒成了美萊村屠殺的代罪羔羊,唯一被判有罪的人。但在尼克松的干預下,他的囚禁生活,比度假還輕鬆。這不是明擺著的特權階級操作嘛?這種事,在那個年代,能不讓人憤怒嗎?
紀錄片拿到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這本身就是對它價值的一種認可。但回頭看美國國內的輿論,那可真是五花八門。《波士頓環球報》和《華盛頓月刊》這邊兒給的評價還算客觀,認為這部紀錄片提供了全面的背景,從戰爭的損失到軍方的掩蓋,再到軍官的無罪宣判,這些都是事實,是不容否認的真相。
然而,《芝加哥論壇報》那邊兒就出來唱反調了,說這部紀錄片“扭曲了越南戰爭的畫面”。我看這事,總覺得,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千差萬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歷史的真相是不容篡改的,無論你怎麼說,那些無辜的生命都不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復活,那段血腥的歷史也不會因為你的否認而消失。
04美國的謊言
美萊村屠殺,一開始美國軍方是怎麼做的?封口,隱瞞,彷彿什麼都沒發生。但真相是什麼?總有浮出水面的那一天。
約瑟夫·斯特里克這位電影製片人,他可真夠硬氣的,帶著團隊跑遍美國,找到了那5名願意打破沉默的老兵,拍下了那部22分鐘的《採訪退役者》。這不就是給那場屠殺的真相一把聲音,讓它能在這個世界上回響嗎?
根據這些老兵的回憶,美萊村的事,不是偶然的,而是蓄意的。想想看,麥迪納上尉告訴他計程車兵,美萊村滿是敵軍,沒有平民。結果呢?當美軍抵達時,村裡根本就沒有武裝人員,村民們還在為趕集做準備呢。這不是騙人是什麼?然後,在威廉·凱利這個軍官的煽動下,部隊用了4個小時,對著手無寸鐵的村民進行了殺戮。
這5名老兵說,他們當時是在執行命令,部隊裡存在“復仇”情緒。我看這事,心裡就像是被堵了一塊,既難受又氣憤。這些老兵,他們在那一天做的事,或許是命令使然,但那些無辜的生命,他們又有什麼錯?
05殘忍的屠殺
1968年3月,查理連計程車兵們,他們在越南的泥潭裡掙扎,想要活下去。從67年底到這一刻,傷亡已經40多人,士氣和神經都緊繃到了極點。然後,就在那個屠殺發生的前兩天,他們又失去了一個兄弟,被地雷炸死。
屠殺開始的那一刻,彷彿所有的理智和人性都被放逐了。先是一個村民被刺刀捅死,接著有人被推進井裡,然後是一枚手榴彈的投擲。一群無辜的婦女和孩子,跪在寺廟周圍,最後,他們的生命在槍口下戛然而止。
那個場面,想想都讓人心痛。婦女用身體覆蓋著孩子,希望能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他們。然而,這份偉大的母愛,在那場無理的屠殺面前,顯得如此無力。
其中一個黑人老兵的話,讓人感到特別的心酸。他說,當時他不想殺害任何人,但是卻有槍指著他的頭,軍官的話語“要麼是你,要麼是他們”,讓他陷入了絕望的選擇。
此外,不光是殺人,還有割耳朵,對婦女進行強姦和肢解。這種事,放在哪個世界裡,都是禽獸不如的行徑。
從10歲的小女孩到40多歲的中年女性,沒有一個是被放過的。這些女性,在死之前,還要承受那種難以想象的性暴力。美軍的那幫人,他們怎麼就能做出這種事?一個女孩子被扒衣服的時候,還有士兵惡毒地說她是“越共的妓女”,這是人說的話嗎?
我看這事,就覺得這不僅僅是戰爭的悲劇,更是人性的悲劇。那些無辜的生命,他們的尖叫和哭泣,直到今天,似乎還能在耳邊迴響。這世界上,有的錯誤是無法彌補的,有的傷痛是永遠無法癒合的。
06激起的反戰情緒
《採訪退役者》這部電影啊,它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刀子,直插進了那段歷史的傷口裡。這不是一般的電影,它比任何驚悚片都要緊張,因為它講的都是真事兒。施暴者親口講述他們是怎麼摧毀美萊村的,聽那話,你能不心驚膽戰嗎?這就是70年代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實故事。
《紐約時報》說得對,那些士兵的證詞,真實又理性,看完之後,你只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悲傷。悲傷的不只是那些無辜的生命被殘忍奪走,更悲傷的是,這些暴行竟然是人能做出來的。
還有評論說,《採訪退役者》是一部冷血的電影。在我看,這冷不僅僅是影片裡那些老兵講述罪行時的冷靜,更是對這段歷史冷漠的控訴。
這部電影雖然只有22分鐘,但它激起的不僅是反戰情緒,更是對人性的深刻反思。它讓美國人,也讓全世界的人站出來,對那些在戰爭中的暴行說不。這種力量,這種勇氣,是任何政府或軍隊都壓制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