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古代是科技、醫療、經濟均不如現代發達的時期,所以人們無論是對古代的生存環境還是個人衛生大多都是一個髒亂差的印象。
畢竟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我們能使用的洗浴用品琳琅滿目,什麼牙膏、洗髮水、沐浴露、肥皂香皂、洗衣液等。
那古代人沒有這些東西,他們是怎麼保持個人衛生的呢?千萬不要以為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古人就不講究衛生了,其實他們比我們想象中更愛乾淨。
古人也非常注重個人衛生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代人特別注重這一點,如果自己不愛惜,做了有損身體的事情,那是被視為不孝的行為。
所以早在秦朝時期,古人便有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說法。到了漢朝時,還出現了“休沐”的規定,即官員連續上五天班之後,能夠專門休一天的假來洗澡。
而“勤洗手”這個習慣也是從古代就傳下來的,據考古學家考證,大約在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就習慣用清水吸收,避免造成汙染,感染上疾病。
而且為了不造成水資源的浪費,一般洗手的時候下面還會放著接水的器皿,這就是象形字“盥”的含義。
《禮記·玉藻》中記載:
“日五盥,蓋謂洗手不嫌頻數耳。”
意思就是每天要洗五次手,而且次數越多越好。勤洗手雖好,但是洗的太頻繁就讓人懷疑是不是這個人得了“潔癖”。
比如北宋大書法家米芾就對洗手有著過分的執著。身為一名大書法家,平時寫寫畫畫時難免弄髒雙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米芾每次弄髒手的時候,就會去洗上好多遍。
這可比我們現代人還要講究衛生,如果是這種頻率,家裡的香皂,洗手液恐怕要不了幾天就要重新買了吧。
那麼古代人是用什麼洗手的呢?只用清水確定能洗乾淨麼?
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開始運用天然洗滌劑來洗手了,而這個被稱為天然洗滌用品的東西叫做“潘”,通俗點講其實就是淘米水。
古代物資匱乏,穀物也不富足,淘米水在古代可以算得上奢侈品。後來為了提升清潔效果,也為了節約成本,人們就找到了一種更加便宜實用的洗滌品—皂莢。
皂莢在南北朝時期流行,當時的達官貴族洗澡時都會用到,而且除了洗澡,皂莢還是一種《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藥材。
它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如痰多壅塞、咳逆上氣、或卒然昏迷、口噤不開、癲癇痰盛、關竅阻閉、腸燥便秘等幾十種症狀。
《金瓶梅》裡,潘金蓮每回洗澡都要“抖些檀香白礬”,西門慶也要“等丫頭取那茉莉花肥皂來我洗臉”,遭潘金蓮一頓搶白,“我好說的,巴巴尋那肥皂洗臉,怪不得你的臉洗得比人家屁股還白!”
時至今日,在一些偏僻的地區依舊還會有人使用皂莢來代替洗衣粉、肥皂來洗滌衣物和雙手。
古代的人工合成的洗滌用品
除了那些天然的產物,古代是否有人工製造的洗滌用品?答案是肯定的,這個東西就是“澡豆”。
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記載,澡豆的製作方法就是把豬的胰腺洗乾淨,然後去除脂肪磨成糊狀,最後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勻的攪拌混合,最後經過自然乾燥就變成了可以用作洗滌的澡豆。
而且澡豆不僅具有洗滌能力,還有著滋潤皮膚的效果,這在古代屬於非常高檔的洗滌用品了。
只不過豬胰腺這種原料想要大量獲取確實有點難度,所以澡豆也並沒有在民間廣泛普及,只有那些達官貴族才能夠用得上。
但是古代人類的智慧是偉大的,後來的人們發現了改進方法,他們發現草木灰比豆粉更加好用,於是就放棄了豆粉。
用現代的話講就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等碳酸類化合物,這些碳酸化合物呈現鹼性可以使澡豆的清潔能力更強。
原料也從原來純粹的胰臟變成了胰臟和脂肪的化合物,後來人們把改良後的澡豆稱為“胰子”,這也是現代肥皂的主要化學成分。
由於胰子的製作成本和難度下降,產量就跟著上漲,產量上漲,價格就慢慢降了下來。胰子也就逐漸走進了老百姓的家裡,再也不是古代富豪權貴們的專屬用品。
古人又是如何清潔口腔的呢?
《禮記》中說"雞初鳴,鹹盥嗽",這說明古人早就有漱口的習慣。古人清潔口腔通常也都是用手指和柳枝。
到了唐代之後,人們開始用柳枝做成刷子狀,然後蘸點中藥粉末或者藥水刷牙。
到了宋代之後,刷牙這一行為就更加普及了,大多數人都非常重視口腔衛生,不少人堅持早晚刷牙。
大街上還有專門賣用馬尾製作的牙刷,此外《歲晚幽興》中記載,宋代還有揩牙粉、固齒藥,以及“以補種墮牙為業”的醫生。
平時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官員們還會口含雞舌香,避免口臭。
古代的公共澡堂
為何說宋朝是最講究衛生的朝代,因為公共澡堂也是這個時期誕生的,與之共生的一種職業,就是搓澡的。
眾所周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是出了名不修邊幅的邋遢鬼,身上長蝨子,常年不洗澡,就連其妻子都不願意與他同床睡覺。
葉夢得《石林燕語》曾將王安石“經歲不洗沐”作為一件怪事加以記述。表明洗澡在當時中上層人士中已經成為一種起碼的衛生習慣。
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公共澡堂的地方了,而且不光是城裡,就連各大寺廟也設有供人沐浴的溫泉池子-湯池。
不過,也有一些大戶人家在自己家裡建造浴室,不光可以方便自己,還可以方便遠道而來的客人洗塵。
甚至一些講究的人,在沐浴完之後還會再身上塗抹一些香料,讓自己的身體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宋代還有個叫蒲傳正的資政,非常喜歡洗澡,還為此發明了大洗面、小洗面,大濯足、小濯足,大澡浴、小澡浴。
洗小澡,要用百來斤熱水,五六個人伺候;洗大澡,要用一百六七十斤熱水,八九個人伺候。每日洗兩次臉、兩次腳,過一天洗個小澡,再過一天洗個大澡,洗完要塗脂、搽粉、薰香。
這種澡堂子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可一窺澡堂面貌。
結語
看完之後相信大家都對古人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吧~在個人衛生方面,古人其實和現代人相差不大,只不過他們使用的洗滌劑大多都是來自大自然。
如果讓你回到那個條件“艱苦”的日子,你能做到和古人一樣講衛生嗎?.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勤洗澡愛刷牙,古人如此“講衛生”
北京晚報:沐是洗髮浴為洗身 古人咋“洗澡”
中國數字科技館:古代沒有香皂和洗髮水,古人是怎麼洗澡、洗頭髮的?
北京晚報:肥皂小史:從皂莢到香胰子
澎湃新聞:胰子製造業
北京晚報:中國泡澡歷史悠久 明清公共浴室禁止傳染病攜帶者入池
文/編輯:無聊看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