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叨叨小科
在我國古代社會的發展中,社會的人口數量普遍相較於現代比較少,甚至平均壽命也大打折扣。
但我們反觀古代人的生活,日常起居生活嚴格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規律,吃的食物也是自給自足的純綠色出品。
按照古人這般如此正常且規律的生活,壽命理應不低於現在,但實際上歷朝歷代的古人壽命都比較低,夏商時期平均壽命僅僅十幾歲,據統計在如此繁華的唐朝也僅僅只有27歲,甚至到了清朝也不過三十幾歲的平均壽命。
那麼,為何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此健康,但壽命卻這麼短呢?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古人的壽命普遍較短呢?難道沒有壽命長的人所存在嗎?
古人的壽命為何如此短?
古人的生活看似十分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不像現在這般夜生活豐富,凌晨兩點的街道上還有人在划拳、喝酒、吃宵夜,古人在凌晨兩點都要睡醒一覺了,因此大家都認為古人的睡眠時間非常充足,十分的養生。
但大家卻忽略了古人在雞鳴時就需要準備起床了,大家經常都是天不亮就需要起床,普通人需要在天亮之前趕到田間地頭開始一天的勞作,而在朝廷無論是官員還是皇帝,在大早上也要起床去上朝。
古人們雖然幹活起得早,但回家的時間卻非常晚。普通百姓經常披星戴月扛著鋤頭回家,官員們也必須要忙完一整天的政務才能夠回家。
在如此高體力的勞動生活中,古人們一天也僅僅只能吃兩頓飯,長此以往,這樣高強度的作息和長期吃不飽飯也容易給人體帶來負擔。
同時,古代人平均壽命非常低的最致命的原因主要是醫療水平低下。
在古代時期,由於衛生條件的限制,部分地區時不時就容易爆發瘟疫,而這樣的大型瘟疫人們經常無法判斷其源頭在哪裡也就無法對症下藥,經常性導致村莊和小鎮大規模人口死亡。
瘟疫雖然嚇人,但在醫療條件方面,醫生們的醫術水平也十分有限,醫生們並不同於現在的持證上崗,大部分可能只是赤腳醫生,他們有時候對於病患的症狀和病情都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
甚至許多的古人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家庭比較貧困,遇見了自己或者家人生病的情況,為了省錢大家都會選擇自己解決。
在古代,人們興許只是遇見小小闌尾炎,但在當時的醫療水平和條件影響下,也就不得不“重開”了。
除此之外,繁多的戰役、雜七雜八的稅收導致糧食短缺更是“壓死”百姓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古代社會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發生戰爭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殊不知每當一場戰爭開始則意味著對百姓的搜刮開始。
國家需要行兵打仗之時,自然也就需要大量的糧食來滿足戰爭中士兵的生命需求,這時大量的糧食需求也就由政府的苛捐雜稅來向百姓徵求,老百姓們也許花上一整年時間攢下來的糧食,國家說需要就必須上交。
國家除了需要糧食還需要大量計程車兵,大批的強壯勞動力在面對戰爭時,必然會被國家抽調而走,而失去了強壯勞動力的家庭也就會影響家庭的糧食產量,百姓也就再次陷入了吃不飽飯的貧窮狀態,長期的糧食不足則又會引起百姓的饑荒和戰亂,由此的迴圈往復,百姓也就苦不堪言。
由此來看,古代人的壽命在醫療水平和戰亂的多方影響下備受摧殘,大家的壽命也就自然減低,這也就是古代皇帝們為了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而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恢復百姓生活的生機。
為何皇帝的壽命也短?
縱觀古代歷史,我們會發現不僅普通人的壽命短,天下人口中喊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皇帝壽命也普遍較短。
古代普通百姓壽命短可以歸咎為醫療條件、生產水平的限制,但皇帝可是坐擁天下最好的生活條件,吃的是珍饈佳餚,生病了配有醫術高超的御醫,為何他們也經常性的短壽呢?
古代的帝王們雖然有高超的御醫但也逃不過病痛的折磨,我們在歷史記載中能夠發現對皇帝去世最多的描述是“病逝”。
由於醫療條件和環境實在較差,御醫們將他們捧在手心中呵護,此朝代醫術和認知所無法觸及的領域,皇帝這時也與普通人一般對於病痛的折磨無能為力。
皇帝們自身帶有的先天性疾病也是使得他們短壽的原因之一,在古代的皇宮中,皇帝那一脈血脈的純度是大家非常在意的事情,也就意味著許多皇帝為了保持所謂皇室的“純潔性”,在近親的範圍內尋求配偶。
近親結婚的最大弊端則是會使孩子患有一些先天性的基因疾病,在疾病的折磨下,這些皇帝的壽命也就自然比較短了,甚至這些疾病基因還會在習俗的促使下代代相傳,大家也就會形成皇帝們壽命較短的刻板印象了。
除此之外,皇帝們那碩大的後宮也是促使他們短壽的原因之一,俗話說“後宮佳麗三千”,皇帝們每天晚上在何處睡覺都是透過翻牌子來決定,在這些後宮嬪妃的美色中沉溺,皇帝們也就會過度消耗人的精力。
白天要忙著處理朝廷中的各項事務,晚上還要和不同的嬪妃周旋,長期以來導致自己的身體虧空,也就促使皇帝們的壽命大大降低了。
甚至有些痴迷於女色的皇帝,迷戀於後宮的生活不理朝政,整日只知道在酒池肉林中往返,那可謂更是活不長了。
皇帝們在朝中大臣和百姓們“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口號中難免容易“迷失”自己,當皇帝們有了一定的政治成就後,腦海中就這句口號也就開始了自我構建,想盡辦法想要長生不老。
眾所周知,長生不老是違揹人間規律的事情,但即便這樣,掌握著天下大權的皇帝們仍然不會放棄。在古代社會中,一直流傳著許多皇帝想要長生不老的“修仙”故事。
在皇帝們的迷信中,他們相信仙丹能夠使人長生不老身體健康,甚至傳說秦始皇曾經找到過仙丹,這也就更加大了這些帝王們找到仙丹的決心,找不到仙丹就讓那些御醫等遵循土方子給自己製作。
實際上,所謂的“土方子”和“仙丹”裡面含有大量的鉛元素,長期服用不僅不能夠長壽,還會導致自己微量元素中毒,使得自己的壽命減少。
縱觀皇帝們短壽的原因,我們會發現雖然他們的生活條件比起普通百姓好太多,降低了意外致死的風險,但也架不住皇帝們自己的“作”。
古代的長壽“選手”
透過上述對古代人的瞭解,我們發現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似乎都逃不過“短壽”的命運,不同的階級總歸有不同階級的難處,那麼,在古代難道真的沒有長壽的人存在了嗎?
實際上,在古代也有一些長壽“選手”在這亂世中脫穎而出。
就春秋戰國來看,官方的平均壽命雖然僅僅只有三十幾歲,但這其中主要是被一些早夭的嬰兒們所拉低了平均值。
在戰亂的影響下,大多人並不能正宮壽寢,而這其中也有一小部分的人們得以較為長壽。
例如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孔子老先生,他的官方年齡為73歲,在當時的平均年齡下,他的壽命顯得尤為長,透過研究孔子的生平事蹟我們也能夠發現一些他長壽的秘籍。
孔子雖然出生於沒落的貴族家庭,但終究還是有著一定的地位和人脈,透過忠季氏走入了仕途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薪資問題上,孔子的年薪就能夠達到俸粟六萬的待遇。
除了主業的做官,孔子的副業也非常厲害,官學的沒落,私學的興起,孔子便是“私學”的鼻祖,孔子一路開始了講學當老師的步伐,收的弟子就有整整三千之多。
在古代求學拜師並不是免費的,孔子的招收學生標準及學費便是“十條肉乾”,只要給肉乾學費,他便會有教無類的教導每一位學生。
由此看出,孔子的財富和社會地位都大大的高於普通人,不僅有錢還有思想,這般充實且衣食無憂的人自然也就長壽。
孟子和荀子也是這般,一個活到了84歲,一個活到了75歲,他們無一不是“士大夫”般的社會地位、夯實的經濟基礎和充實的思想才是最終長壽的秘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自古以來都是這般道理,古代老百姓可謂是經歷生活的百般磨難,但仍然在遇見突發事件時沒有經濟實力來對抗,而皇帝們則是有經濟實力,但財富太多也就難免導致人們胡思亂想,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
最終我們發現,有點小錢且生活充實的人們才是長壽“選手”的最佳人選,因此我們都應該學會知足常樂,在尋常的生活中獲得那一絲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