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92年,哥倫布航行時無意間發現了美洲大陸,並將當地的土著命名為印地安人,16世紀初,義大利人阿美利哥再次踏足了美洲大陸,並將這塊土地命名為亞美利加州,至此美國的國名雛形開始出現!
自此之後大量的歐洲人開始踏足美洲大陸!
1607年,近百名英國殖民者在北美的起沙比克海灘上,建立了美洲大陸上的第一個殖民地詹姆士鎮。此後以城鎮化與城邦制並行的北美殖民地就此誕生。
彼時的北美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幾乎所有土地都處於原始面貌,由活躍在美洲大陸上的印第安人土著管轄。許多在歐洲難以度日的罪犯或宗教迫害者蜂擁而來,緊接著是看到商機的資本家、地主、貴族等。
1620年11月21日,一艘名為五月花號的商船抵達北美的普利茅斯港口,船上的41名自由成年人共同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秉承著自由自治的原則,為日後的美洲政權奠定了自治政府的基礎。
而歐洲人大肆殖民北美洲的同時,無數北美原住民前赴後繼,與殖民者展開了長期戰爭。
這讓殖民者出現了嚴重的勞動力匱乏,萬惡的黑奴貿易就此在北美盛行。
到了1733年,英國殖民者共計在北美洲東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並形成了成熟的文化、政治以及繁榮的經濟。
但實際上,這13個殖民地雖然隸屬於英國,可殖民地上的殖民者卻被視為英國次等公民。
尤其是在1756年後,北美的英屬殖民地與法國爆發了一場持續7年的戰爭,簡稱七年戰爭。
戰爭以英屬殖民地的勝利告終,英國也成了北美地區最大的殖民國。
可即便是戰勝了法國人,大西洋彼岸的英國政府依然對北美殖民地上的公民進行高壓統治。極強的稅賦以及苛責的法律,都讓北美地區的殖民者深受其害,並因此萌生了獨立的念頭。
到了1773年,英國政府頒發了著名的茶葉法案,允許東印度公司直接在北美傾銷茶葉。
這一法案嚴重損害了北美農場主的利益,連帶著讓13個州的民眾在經濟上蒙受損失。
波士頓殖民地的人們更是直接闖入港口的東印度公司商船,將船上的茶葉、羊毛等倒入海中,史稱波士頓傾茶事件。
該事件成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
英國政府為了鎮壓北美民眾,於1775年4月19日正式往北美集結兵力。
幾乎就在同一天,位於萊剋星頓的一支英國軍隊遭到了北美殖民者的伏擊,此次交戰被視為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戰。
同年7月4日,北美殖民者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州脫離英國統治,併成立美利堅合眾國。
但英國方面並不承認獨立宣言,並繼續往北美增兵鎮壓起義者。
1777年,英國苦於前線兵員匱乏,緊急從德國境內花重金招募了一支僱傭兵。
但這支德國僱傭兵趕赴北美后與北美英軍失去呼應,被4倍於己的美國民兵圍困於薩拉託加,最終向美國民兵投降。
這場大勝被美國人稱為薩拉託加大捷,並被視為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在此次大捷之前,美國民兵無論是規模、戰術、裝備還是士氣都遠不如英國正規軍,一直處於節節敗退的戰略防禦階段。
可在薩拉託加大捷後,美國民兵士氣大振,尤其是在法國人持續不斷的增員與援助後,美國軍隊直接轉入戰略進攻階段,將英軍打得節節敗退。
西班牙與荷蘭也緊隨其後,加入了反擊英國的戰鬥中。
到了1781年10月,美法聯軍攻下英軍在北美的最後一個據點,約克鎮,8000英軍向美軍投降,美軍就此贏得了決定性勝利,基本確認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同年,英國議會在慘敗面前,被迫贊成議和。
到了1783年,英美在巴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但獨立之後的美國各州立即出現了內部鬥爭的問題,各州的權力與聯邦的權力無法得到平衡,就連最基本的聯邦憲法都無法修繕,最後在華盛頓的調和下,北美13州才初步通過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1789年,華盛頓正式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任總統,此時的美國依然以靠近大西洋的北美東岸13州為主,但蓬勃發展的工農商業已經讓市場趨近飽和,西進運動就此爆發。
美國人透過購買或武力征服的方式,一路從大西洋西岸往太平洋東岸開疆拓土。
先是從法國手中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州,又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如今的佛羅里達州。
之後又先後從墨西哥手裡搶來了加利福尼亞以及德克薩斯州。
並在西進途中不斷對北美原住民大開殺戒,多次發動對印第安人的戰爭,掠奪了大片土地,最終將國土擴充到了太平洋東岸。
可就在美國人忙於開疆拓土時,大西洋對岸的英國對喪失北美殖民地一事越發的不甘心,他們派出艦隊在公海上持續攔截美國船隻,並扣押美國船員。
英美雙方就此爆發了第二次對英戰爭。
戰爭一開始,早有準備的英軍佔盡優勢,甚至在1814年8月攻入美國首都華盛頓,並焚燒了總統府以及美國國會。
但美國人依託本土作戰的優勢節節抗擊,最終在1814年12月戰勝英軍,雙方於比利時根特簽訂合約。
美國也就此擺脫英國在政治上的控制以及經濟上的滲透,就此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此時的美國在國土上達到飽和,但國內的經濟卻出現嚴重的分歧。
美國北方的資本家藉著便利的港口和充足的能源不斷發展工商業,而南方則依靠著充足的光照和水源大力發展農業。
此時的美國仍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國內有著數百萬之多的黑人奴隸,他們都是在過去的幾百年裡被販賣到美國的。
可問題是北方的資本家需要更多的自由人進入工廠,成為工人。
而南方的種植園農場主則需要廉價的黑人奴隸,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185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宣告美國各州是否接受奴隸制全由各州自行決定。
1860年,新任總統林肯的反奴隸制進一步加深了南北方的矛盾,並於次年爆發了南北戰爭。
在戰爭早期,南方邦聯曾取得過初步的勝利,但在1862年,林肯發表瞭解放奴隸宣言後,越來越多的原黑人奴隸加入到了北方邦聯部隊中,北方邦聯就此士氣大振。
到了1865年,北方軍攻佔了南方邦聯首都里士滿,同年4月9日,南方邦聯投降,美國正式消除了奴隸制。
從此時期,美國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也消除了南北對峙。
在政府實施的一系列經濟改革舉措下,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尤其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大批的英國人帶著工業革命的尖端技術,偷渡到了美國,這更讓美國的工商業蓬勃發展,並逐漸成為一個發達的現代化國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遠離歐洲戰場的美國大發戰爭財,不斷向參戰雙方售賣軍火和債權,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大收益國。並依據創造出了高達160億美金的債權順差。
到了1931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還打算故技重施,並在二戰的前中期繼續大發戰爭財。
可日本卻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美國也不得不參戰,最終與1945年8月,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並結束了二戰。
而在二戰期間,各大參戰國都損失慘重,只有美國本土遠離戰場,因此二戰後的美國無疑是當時世界上經濟最發達, 工業最先進,軍事也最強大的國家。
美國趁機利用資本與政治的影響,滲透了全歐洲,先是利用馬希爾計劃控制了歐洲經濟,又組建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一軍事聯盟,將歐洲各國納入自己的軍事同盟之中。
最後又利用美元繫結石油的戰略,讓美金一躍成為世界通用貨幣,就此成了世界當之無愧的霸主。
此時地球上唯一能夠制約美國的只有蘇聯。
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了以遏制共產黨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也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1950年,朝鮮內戰爆發,美國以杜魯門主義為綱領出兵干涉,最終與中國在朝鮮半島上爆發衝突。
戰爭的結果以美國人的戰敗告終,這也是美國自南北戰爭以來的第一次敗仗。
可美國的強大並不只體現在軍事上,即便之後又在阿富汗等戰爭中失利,依然無法改變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尤其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世界政治格局就處於一超多強的態勢下,美國仍然是當仁不讓的世界霸主,將世界其他國家遠遠甩在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