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一年,也就是1922年,在中國大連旅順,一個五十六歲的男人迎來了一生的終結。
縱然壽命不算太長,但他一輩子卻足足養育了38個兒女,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則是他的遺言:
“勒令所有後輩不許當中國官、不許當中國人。”
此人名為愛新覺羅·善耆,不僅是響噹噹的清朝皇族,甚至還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肅親王。
而且早年間他在朝為官的時候,思想開放、為官清廉,算晚清朝廷裡難得一見的好官了,那為什麼會發生如此轉變呢?
一切都要從清末空前動盪的風雨飄洋中說起......
大清同治五年,愛新覺羅·善耆出生於北京東交民巷的肅親王府中。
光是看這個家庭住址,就知道這個孩子日後必然顯赫輝煌,更何況作為皇太極長子豪格的十世嫡孫,“肅親王”這個至高的頭銜,遲早有一天會落到他的身上。
而善耆也絲毫沒有辜負這份期望,他從小接受著最好的教育,而且老祖宗留下的弓馬騎射也十分嫻熟。
年紀稍長一點後,武藝變得相當過人,還經常路見不平仗義出手,在家族中頗有些名氣。
當同治八年,善耆的祖父肅格親王華豐去世後,他的父親隆勒承襲了王爵。
而善耆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考封成為了二等鎮國將軍,後來又相繼就任了頭等侍衛、正白旗漢軍副都統、備引大臣、署正紅旗護軍都統等職務。
雖然官位不是很高,但都是一些重要且掌握權力的官職。
一直等到光緒二十四年,父親隆勒也病逝後,善耆終於正式接過了家中的鐵帽子承襲親王。
而事實上,他也是清朝最後一位肅親王了。
年輕的善耆原本急著想要施展抱負,但奈何正遇到了八國聯軍侵華,只能一路保護著老佛爺東奔西逃。
而在後來回京的路上,又偶然認識了一個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人也就此徹底改變了善耆的人生。
此人名叫川島速浪,正是後來臭名昭著的女間諜川島芳子的養父。
他本人常年定居中國,一直在暗中為日本侵華作著前期研究工作,此時正在日軍中擔任翻譯。
而善耆不能預測未來,他在和川島速浪結識後,兩人聊得十分投機,彼此以兄弟相待。
後來很長時間也保持著緊密聯絡,這也是他終其一生都堅定親日的根源之一。
不過當善耆正式回到北京,開始掌握權力以後,他倒也確實表現出了非同常人之處,在當時還曾多次引起轟動。
比如為了補償八國聯軍毀壞了肅親王府,善耆被委任崇文門稅務衙門正監督,這是個肥到流油的官職,但他不僅一分錢都不肯貪,還嚴令下屬們藉此發財。
而且管理起來異常嚴格,一方面讓百姓和商人們交口稱讚,一方面也讓朝廷徵的稅款一絲不差。
但這種做法在腐朽的晚清政府裡,卻被視為一種作秀的表現。
於是不久後,善耆就被調任,成了工巡總局管理巡撫大臣和步軍統領,等於同時兼管京城的市政建設和警察事務。
不過善耆仍然很不消停,他新官上任便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先是在京城裡架設了第一批電話線,在各個衙門裡都裝上了電話,同時又推行西洋馬車、白話文,整改路面、到處建公共廁所......
以現在的目光來看,善耆的這些做法可以說是相當先進,不過對於那時候的清政府和許多頑固的保守官僚們來說,簡直是不能入眼。
所以向上面告狀的人越來越多,最後沒過一年多時間,善耆再次被調任。
這一回,他來到了理藩院,就任管理巡撫大臣。
理藩院是清代管理邊疆民族事務的機構,看起來似乎不咋地,但實際上地位相當之高。
一般情況下理藩院的尚書都只能由親王擔任,所以能看出,善耆雖然在朝中不討喜,但清政府對王爺還是關照有加的。
而善耆自己也確實沒閒著,他一點也沒有想要留在京城享樂的意思。
幾個月後就真的直接遠赴蒙古進行考察去了,而且還不是做做樣子,而是詳細地跑遍了大半個蒙古,認真瞭解了當地民情、畜牧業建設及工業、鐵路、水利等情況,然後給朝廷寫了一篇長長的改革方案,其中不乏優秀可靠的建議。
此後的善耆仍然長期貫徹自己特立獨行的風格,先後任職於宗人府、民政部等處,也由此開創了許多“全國第一”:全國第一支消防隊、第一批公共廁所、第一個派出所......
直到光緒三十四年,在這一年,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相繼駕崩,整個朝野內外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清代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登基後,全國都已經開始強烈要求立憲,但攝政王載灃卻對此很反感,畢竟沒有人願意交出手裡的權力。
然而身為皇室的善耆卻始終積極要求立憲,他的根本動機還是想要“扶大廈之將傾”,也就是拯救衰微至極的清王朝。
所以一心想著在立憲之後,自己就可以大展拳腳進行改革,讓這個國家重新富強起來。
不過雖然是“維新派”,但善耆對時局確實頗有些見解,比如在袁世凱的問題上,他就是主張“必殺之”的領頭人物。
即便後來袁世凱保住了一條命而被開缺回到老家,善耆仍然長期派人秘密監視,並表示此人不除,日後必為大患。
總的來說,在載灃掌權的時期,善耆的確在一些方面得到了重用,他和從前一樣,不管做什麼事都格外認真,能夠做的很好,每次給朝廷的上書都頗受重視,載灃也認為他是一個人才。
但同時,善耆也正是因為表現得太積極,所以一直被載灃暗中防備,始終不願意給他兵權。
於是善耆長期想要推動立憲,然後自己出任新政府總理的夢想也就遲遲無法實現。
因為有夢想,所以善耆一直在努力,他對革命黨人表現出的親近就非常罕見。
尤其是宣統二年,汪精衛等人在北京欲圖刺殺載灃失敗後被捕入獄,原本肯定是必死無疑的下場,就是善耆在暗中全力奔走,最終才讓他們三人免於死刑還被特赦出獄。
可惜等到一年後,武昌起義正式爆發,慌成一團的清政府終於還是頂不住壓力,重新起用了袁世凱,結果就是被他反咬一口,逼清帝退位。
縱然善耆等人全力反對,但隆裕太后最終還是作出了選擇,大清就此宣告終結。
清政府的滅亡是善耆一生中最大的打擊,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折。
沒過一個月的時間,這位曾經的肅親王就帶著全家人離開了從小長大的北京前往旅順,而且發誓此生絕不會再踏上民國的土地。
如果說在這之前,善耆還頗有些自己優秀的表現和抱負,那麼在這之後,他只剩下了被川島速浪左右以及滿心想要復辟大清朝的空想。
逃往旅順也正是川島速浪的主意,他的本心當然是利用善耆的身份來謀劃入侵中國。
而善耆一方面是認為日本在自己落難的時候給予了很多幫助,所以心存感激,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利用日本人,來為復辟加一把力。
他在這方面做的可謂是“情真意切”。
明治天皇去世的時候,他親自齋戒素食,遙遙為天皇服喪;
大正天皇即位後,他更是登上高山,拜謁日本侵華將士的亡靈;
而為了拉攏川島速浪,善耆把自己的第十四個女兒金碧輝送給對方當了養女,這便是後來抗日戰爭中大名鼎鼎的女間諜川島芳子。
從清政府滅亡的1912年直到後來的1915年當中,善耆拼盡全力、千方百計地組織了兩次復辟行動,都是藉著日本為了分裂中國想要實施的所謂“滿蒙獨立運動”而想要重新建立起清朝政府,。
本質上和溥儀等人一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滿蒙獨立運動是日本政府在早期對中國逐步滲透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策略,簡單來說就是想要挑動滿洲和蒙古從中國分裂出來,然後納入自己的統治當中,這在兩個地方建立起傀儡政權,也就是所謂的“滿蒙王國”。
這運動一共有兩次,而善耆自己的運動因此也有兩次。
第一次他動用自己的家產購買了大量的軍火運往蒙古,準備響應日本人起事,但物資在半道直接被奉系軍閥截住並且直接沒收。
第二次的時候,善耆可謂孤注一擲,他乾脆把自己的許多田地、礦場等資產全部抵押出去,還找日本財閥又借了一大筆錢,不但重新買了軍火,而且還招募了一群東北地區的土匪充當“勤王軍”。
因為這個時候袁世凱宣佈復辟,成為了全國的公敵,日本人也想要打著討伐袁世凱的旗號從中作亂,形勢“一片大好”。
可惜善耆萬萬沒想到,沒過多久袁世凱忽然暴斃了,黎元洪取代他成為了大總統,復辟也不了了之。
日本方面想要跟新政府搞好關係,直接暫停了滿蒙獨立運動的全部事宜,也嚴令禁止善耆輕舉妄動。
這兩次復辟運動的失敗讓善耆不僅徹底絕望,在經濟上也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之前豐厚的家財一掃而空,雖然日子還是相當富裕的,卻再也沒有資金重新搞什麼“勤王”了。
此後一直到去世,善耆就完全成為了一個標準的“滿清遺老”,他懷抱著頑固不化的復辟保皇派思想,心心念念曾經那頂“鐵帽子”和皇族身份,可惜卻無能為力,只能透過無底線親近日本、把兒女全部送到國外,以及告誡他們絕不可忘記日本的“恩情”,又絕不可當中國人,以此來大發牢騷。
在這樣鬱郁無奈的環境中,到了1922年,善耆終於因悲憤和壓抑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病逝於旅順,走完了身為末代肅親王可悲又寂寥的一生。
然而始終想要實現宏圖大業的善耆可能怎麼都想不到,自己並不能青史留名,反而只能默默無聞的同時,有兩個女兒的名氣在後來卻要比父親大的多。
一個自然是川島芳子,不過這個女間諜雖然知名度不小,卻至今被萬人唾罵。
而另一個則是善耆的第十七個女兒金默玉,她卻堪稱一位奇女子,在時代的浪潮中顛簸了一生,始終笑著面對所有艱難。
不但沒有聽從父親的遺囑,晚年反拼盡全力支援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創立了至今仍在的廊坊東方大學城,還一口氣活到了九十五歲,成了“清朝最後一位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