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由之
4月2日,“731部隊”詞條登上了社交媒體平臺X的美國地區熱搜榜,不久後,“南京”“珍珠港”等和二戰歷史相關的詞條也陸續上榜,引發了許多網友的討論。
為什麼美國網民會突然關心起這段歷史?據我們調查發現,一切還得從電影《奧本海默》在日本上映說起。
美國《紐約時報》關於《奧本海默》上映的報道
3月29日,講述“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生平的同名電影在日本正式上映。由於日本是歷史上唯一被核武器攻擊過的國家,日本觀眾在觀看這部影片時情緒非常複雜。有日本人表示,“這部電影只關注投下原子彈的一方,卻忽略了被轟炸的一方”;有人甚至指責奧本海默“對日本發動了大屠殺”。
4月2日,美國一家自媒體就《奧本海默》在日上映一事,採訪了一位在美國密歇根大學任職的日本學者。這位學者認為,美軍對日本投下原子彈是一種“戰爭罪行”,而電影《奧本海默》掩蓋了這點。
日本學者(上)接受採訪影片截圖
按照國際公認的歷史觀,對日本投下原子彈摧毀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繼續發動戰爭的能力,加速了二戰的結束和世界和平程序。而一名日本學者站出來指責美軍,讓絕大多數美國觀眾極其不滿。
最開始,許多網民還試圖從原子彈的戰略意義進行反駁,也有人查了資料指出,這名日本學者在美國大學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性別問題,她在二戰歷史領域並沒有足夠專業的發言權。
隨著爭議擴大,越來越多的美國網民意識到: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最關鍵的原因是日本對外發動了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日軍才是真正犯下了罄竹難書的戰爭罪行的一方。
經過簡單地翻找資料,有些美國網民終於在日本眾多戰爭罪行中,找到了“731部隊”這一條。他們紛紛轉發相關紀錄片,向其他美國人介紹日軍731部隊在中國大量開展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用中國、朝鮮及各國戰俘測試日軍開發的生化武器效果的歷史。
許多看完介紹的美國網民表示,這些內容讓自己覺得毛骨悚然,越看越生氣。很快,在廣大網民的不斷轉發下,“731部隊”這一詞條迅速登上了熱搜榜。
大概是剛接觸這段歷史感受到的衝擊太深,許多人紛紛表示日本被原子彈轟炸是咎由自取,不僅沒資格要求別人道歉,他們還欠其他戰爭受害者一個道歉。
在這些美國網友的努力下,截至發文時,“珍珠港”“南京”詞條也登上了熱搜榜,且排位仍在不斷上升。眾多此前並不瞭解亞洲地區二戰歷史的網民,也透過這次輿論戰了解到了南京大屠殺事件。
在觀察這些美國網民的反應時,我們也發現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這次爭論的話題從《奧本海默》轉移到“731部隊”,讓世界各國網友瞭解這段關於中國的歷史,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但換個角度說,這次“歷史科普”有點兒過於偶然,許多美國網民對中國的同情,很大一部分動力來自還擊這名日本學者指責美國的行為。
在世界二戰史的交流中,中國的遭遇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在許多英語國家,“大屠殺”(holocaust)一詞被預設指代的是“屠殺猶太人”。向世界清楚明白地講述這段歷史,單靠美國網民一兩次的“網路罵戰”,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