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稚
我的爸爸,在60歲後才明白一個道理:兄弟姐妹間,不管關係再好,2個地方也要學會“裝啞”。所謂裝啞,大概來說就是,不要去說不該說的話,不要去發表不該發表的意見,在適當的時候要學會保持沉默。
以前,我的爸爸並不贊同這一點。
他作為家族裡的大哥,總是莫名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完全不關自己的事,也不管做不做得到,只要他的弟弟妹妹打電話來,他都會竭盡全力地幫忙。毫不客氣地說,我爸面對他兄弟姐妹的事,比自己家裡的事要熱心多了。
平時在家裡,基本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我媽負責,我爸什麼都懶得管,但是面對兄弟姐妹的家事,他卻是比誰都上心,完全不計較成本。
直到,他因此付出相應的代價。
第一,就是經濟方面的情況,不要說得太多。
我爸是那種沒什麼心眼的人,他自己並不會嫉妒別人的成就,也會發自內心為兄弟姐妹的進步感到開心,所以他的弟弟妹妹誰家有什麼喜事,包括但不限於孩子考上了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等等,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爸爸通知。
甚至很多時候報喜的弟弟妹妹不是親的,是我爸爸的堂弟堂妹這種關係,反正我爸爸的心態就是:只要叫了他大哥,就是一家人。
自然,我爸爸也是那種不會藏著掖著的人,自家是什麼情況,也會一股腦說出去,包括自家的經濟能力。
前些年,我大學畢業以後,家裡花錢的地方少了,就攢了一些錢。我爸喝酒的時候,把這事說出去了,結果說出去的第二天,我有一個叔叔就來找我爸借錢。這個叔叔也不是我親叔叔,他的父親和我爺爺是親兄弟。
這個叔叔借錢的原因,是想要買房子。他離婚了,把原先的房子分給了前妻,自己已經45歲還沒有房子,他就想借錢在縣城買一套房。
我爸回來說了以後,我媽不同意這事,因為這個叔叔收入雖然可以,但是眾所周知,他花錢大手大腳,基本攢不下什麼錢,而且他老婆之所以離婚,就是因為他不顧家,還染上了賭的毛病,多次不改。
於是,我爸就去問叔叔:自己手裡有多少錢?
一問就傻眼了,那個叔叔自己手裡完全沒錢,他就想著借錢買房。至於貸款,他說讓兒子還,關鍵是他兒子剛剛高中畢業,他再說不讀了,讓兒子出去打工。
這下我爸也不想借了,但當時他已經把話說出去了。於是這個叔叔就不滿,說我爸說話不算話,後來他們關係也不好了。我爸以前一直對這個叔叔很好,每年他在外打工回來,都會來我家吃飯,我爸也借過一些三五百的小錢給他,這個叔叔就沒有還過。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如此,當你為對方做得多了,就會成為理所應當,後來某件事做得不好,反而成了你的錯。
所以,家裡的經濟收入,就算是在兄弟姐妹面前,也不要講得太多。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你掙得多掙得少說出去都不好,掙得多了要麼有人借錢,到時借與不借都不好,要麼被理解成炫耀,掙得少了對方也有可能低看你一眼,這就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
不卑不亢,好好過自己的日子,把自己的傾訴欲藏起來,經濟錢財方面的事,在家裡和自己的枕邊人討論一下就行,否則的話,就很容易自找麻煩。
第二,不要去管別人的家事。
兄弟姐妹間,最忌諱的便是去管別人的家事。
很多人雖說心裡明白這一點,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總是下意識忘記。
比如,有的時候,大家作為兄弟姐妹,可能比較相信對方,就會把夫妻之間的矛盾說給兄弟姐妹聽,這個時候你聽聽就好,千萬不要替你的兄弟姐妹打抱不平,去說對方另一半的壞話,去出相應的主意,免得到時候自己裡外不是人。
別人的家事,他們兩個人自己解決最好,其中的是是非非,你也不可能全部明白,多數人描述事情的時候,總是下意識站在自己這一方,可能說得不夠客觀,你聽到的也不一定是全部的事實。
所以,有的人本意只是想要吐槽而已,沒想真的離婚,對方也沒你想象中過得那麼不好。
你摻和進去了,你以為你是在替你的兄弟姐妹出頭,是在做好事,殊不知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就是在給自己添堵。
我有個姑姑,也就是我爸的妹妹,她婚姻不幸福,老公家暴,他們鬧離婚鬧了很多年,一直沒有離婚。前年再次被家暴,姑姑來找我爸,我爸就很生氣,當時非要把我姑姑的老公打一頓,當然被人攔住了。我爸提出來說,實在不行就離婚,讓我姑回來買個小房子,以後就在我們這邊生活。
我爸一直以為,他和妹妹才是一家人,實際不然。我姑最後離了嗎?肯定沒有,他們再次和好了,並且我姑還對我爸差點打了她的老公有意見,雖然是當作玩笑話說出來的,但這也說明我姑姑還是向著對方。
性格決定命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就算你們是兄弟姐妹,你也要尊重對方自己選擇的人生,不要試圖去說服或者拯救對方,任何人都揹負不了別人的命運。管別人的事太多,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氣。
任何關係裡,都不例外,所以做個時刻都拎得清的人,少發表自己的看法,少去教別人做事,真的很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