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青(沃民高科沃德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一則有關中國遊客大規模赴韓國旅遊的報道引發了韓媒的關注。
韓聯社2月2日反映,7000名中國中小學修學旅遊團將前往韓國仁川,其中,首批2000人於1月26日至2月6日,剩餘5000人將於7月啟程。而在此前,韓國仁川文化體育觀光局於去年9月邀請中國校長團前往考察旅遊,進而促成了7000人規模修學旅遊團的成行。中國遊客大規模入境韓國,這並非首次。中國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早已於2023年12月搭載2500名遊客停靠濟州道西歸浦市。在美拉攏日韓對中國施壓大背景下,相信會有部分國人對此有複雜心理感受,但從理智上分析,需要正確看待相關情況。
一是中國遊客大規模赴日韓旅遊,無可厚非,不應打著愛國名義進行指責
近年來,上層持續釋放加大對外改革開放的訊號。只要外交部沒有釋出旅遊警告,那麼國內遊客去哪旅遊,是其享有的正當權力,也體現了加大改革開放、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精神。不能因為日本或是韓國政府跟著美國腳步走,在軍事或是經濟領域出臺反華措施,就反對國內民眾去上述兩個國家遊玩。
二是對比之下,較少聽到外國遊客大規模入境,值得我們反思
疫情結束後,外國遊客並未如當初設想的快速恢復。去年底以來,有關部門連續出臺多項便利措施,旨在歡迎外國遊客入境,然而目前來看,效果欠佳。而在抖音等平臺,我們可以看到,新馬泰、韓國旅遊市場快速升溫,日本更是在這個冬季成為歐洲遊客重要的觀光目的地。
三是打通最後一公里,才能事半功倍
外國遊客未能大規模來華觀光、旅遊,問題出在“最後一公里”上。在多個網路平臺,我們可以看到部分網民的提及的問題,主要包括:外國遊客來華後其自身的手機應用難以正常使用、難以使用微信、難以使用打車軟體、難以支付費用,甚至還對入境後不能隨意住宿也感到非常厭煩,同時還對去旅遊景點時需要預約感到極為不便。
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外國遊客大幅減少了,因為來了之後幾乎寸步難行。然而他們前往附近的日本、韓國等地,幾乎不存在上述問題,因此在首爾、東京等街頭,外國遊客隨處可見。
也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儘快借鑑其他國家做法,打通外國遊客來華後的最後一公里,前期實施的減化簽證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