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一個橫亙於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天然大通道,是我國古代中原王朝前往西域地區的必經之路,時至今日依然是蘭新鐵路線路的必經之地,故這裡也被稱為河西走廊。然而由於甘肅地處西北內陸地區,受氣候、地理等因素影響,這裡的年降水量十分稀少,加之受西北季風和當地蒸發量極大的因素導致甘肅、內蒙古西部等地區出現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的乾旱區域。
【河西走廊的情況】:河西走廊南靠祁連山山脈,北鄰北山戈壁、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裡沙漠群,而得益於來自祁連山的冰川融水形成了如疏勒河、黑水河、石羊河等河流自祁連山向北注入河西走廊,再向北流向沙漠深處形成了“居延海”、“青土湖”等沙漠湖泊及綠洲走廊,造就了河西走廊的繁榮之景。然而由於人口激增、工農業用水需求量大、不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資源和修建水庫等系列問題,曾經一度水草豐美的居延海等沙漠綠洲也出現過被沙漠吞噬的情況,雖然後來經過治理,使曾經的居延海地區形成了嘎順淖爾和蘇泊淖爾兩個季節性小湖泊,距離恢復整個居延海的目標還是十分遙遠。
【甘肅“引水造河”設想概念工程】:為了實現分割北山戈壁、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裡沙漠等沙漠群,實現恢復生態和生產力的目標,不少人提出了引水造河的設想方案,而引水造河工程想用現有的河流來實現顯然是不能夠實現的,而若能夠藉助未來將雅魯藏布江水引水工程(肥水不流外人田),把大量水資源引入到我國西北缺水區域,這個方案才能夠得以實現。這個方案分為三段來實施以金昌、武威至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烏海、巴彥淖爾為東段;以張掖、酒泉沿黑水河至額濟納旗的居延海為中段;以疏勒河、敦煌至羅布泊為西段。接下來我們一一分析這些工程的相關配套工程。
【“引水造河”東段工程】:東段工程藉助從雅魯藏布江引調的水在轉變“青海湖”為淡水湖或者在其周邊修建大型人工水庫進行蓄水,再沿著河西走廊調配至東段工程處。將引調的江水沿著石羊河排入,同時自南向北修建多條人工河渠,以民勤為突破口,以人工河渠和人工林為格擋,將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裡沙漠分割開來,同時也將騰格裡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分割,建立河渠+防沙林帶的模式,最後在巴彥淖爾的西北谷地打造大型蓄水庫進行科學治理,逐步消滅騰格裡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在巴丹吉林沙漠和庫布齊沙漠之間的雅布賴山周邊修建林帶和河渠帶,形成以雅布賴山為天然屏障,以林帶和河渠為生態恢復帶打造。
【“引水造河”中段工程】:取調的水源沿著河西走廊蘭新鐵路邊緣抵達黑水河,透過注入黑水河的同時,科學鋪設深入巴丹吉林沙漠的河渠水網,在額齊納旗恢復居延海和中央戈壁之間打造數個治沙恢復生態治理站,逐步對巴丹吉林沙漠進行分割成小區域治理。中段工程旨在於治理巴丹吉林沙漠和恢復居延海為目的,同時切斷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的連貫。
【“引水造河”西段工程】:西段工程在柴達木盆地邊緣的阿爾金山和當金門口的大盆地中修建蓄水人工湖,同時在黨河和疏勒河上游修建水庫,水源由此注入河道,最後匯入羅布泊,成為治理新疆沙漠和緩解新疆用水問題的一個重要管道。
【“引水造河”工程的意義】:利用引調雅魯藏布江的江水,在改造和修建蓄水人工湖和打造河渠、防沙林帶等模式,分割控制治理沙漠群,科學恢復戈壁灘中的植被,實現甘肅的市縣經濟得到發展,使河西走廊的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在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裡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等區域改造成為綠洲、草原等自然風光。實現我國大西北生態恢復戰略和土地“復活”機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