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中國人是否去過泰國,“水果西施”在短影片領域都是出名的存在。
每一位抵達泰國夜市的遊客,都喜歡對著“西施”完成任務式的開啟自拍。
所謂的“遊客”,其實就是專指“中國遊客”。
“西施”被炒起來的火,對應著相通的審美,也似乎僅限於“中文頻道”。
若以“考古”視角看待,“西施”的性感營銷從2016年火到2024年,憑藉個人IP帶動了泰旅業的發展。
久而久之,遊客、西施、泰國,三大元素開始“互相帶火,相互帶貨”。
“泰國水果西施”中文搜尋詞條,目前暫無估價。
1.不買東西不能拍照
然而,近期網路開始傳出“西施拒客”的一面:不買東西,不能拍照。
在多位影片現場考察之下,這一幕得到了驗證。
不僅如此,“西施”在夜市的攤點還請了一位“安保人員”:
他在維持現場秩序的同時,也與“西施”保持著“不買東西,不能拍照”的手勢。
隨之而來的爭議,網友開始指出“西施”擺架子,澆滅了中國遊客的打卡熱情,不少人認為她因顏值出名後,迷失在流量之中,開始為每一杯果汁的拍照附上“額外收費”。
然而也有網友表示,“水果西施”的店鋪功能始終是賣水果產品,而一旦拍照錄像的遊客多了,也很容易造成多人圍堵、影響銷售的情況。
但如今這一波的網路熱議,顯然已經剎不住了。
有網友大罵“是中國沒有美女了麼,非得買機票去泰國拍”,有網友還將“問題”對準’水果西施“所在的夜市,直言夜市就該倒閉,因為專為中國人開放,東西又貴又不好....
還有網友拍到了”西施“店面的大蟑螂,在評論區新開了一項“經營衛生稽核”。
據網友@某小漢在泰國的公開拍攝,該夜市內,其他商販80泰銖的對比之下,“西施”當年沒紅起來的價格已經變成150泰銖。
原先的“歡迎大家拍照”也變成了“不能拍,不能拍,買杯果汁才能拍”。
不買果汁的人,只剩下“背影”。
在明碼標價之下,網友們罵歸罵,但自然也明白這並不觸犯任何法律,請保安攔著中國遊客,也是“西施”的自由。
那些強行懟著他人臉部的拍攝,也並不能在“道德綁架”中佔據高地。
只能說,這位被“中國遊客”帶紅的“西施”網紅,在研發出了“中國遊客產品之後”,在商業化中逐步走向了標準化。
以前的親切感,也轉化成了“更以營利性”為目的。
2.泰國“性感營銷” 其實並不止一位“西施”
位於泰國曼谷的喬德夜市:神奇之地(JODD FAIRS DanNeramit),是泰國曼谷現今最紅火的城堡夜市,也是泰外遊客不能錯過的一個旅遊打卡點。
日前,一位擁有10多萬粉絲的知名日本油管博主在結束越南行程後來到了泰國曼谷,並在平臺上分享了一則遊玩上述夜市的影片。
該博主表示,剛開始很驚訝泰國人可以吃生食,而當她嘗試了跳跳蝦之後覺得真的很美味。
期間,她還光顧了因老闆娘美貌而聞名的水果沙冰店,並被老闆娘的美貌所征服。
這也令該油管博主十分好奇,為什麼曼谷會有這麼多性感女商販,並稱她在越南看到的商販大多都是老年人。
水果西施只是正好被中國遊客關注的“代表案例”,以下,還有更多“西施”。
“加油站西施”,加一次油,送一個吻。
鬥雞西施,既是飼養員,也是裁判。
理髮西施,男顧客心甘情願排長隊。
3.服務與被服務 舉手投足皆是敏感
在抖音未出世的年代,泰國與世界各地一樣,已經成為了“看臉中心”,任何營銷導購、娛樂影視,顏值好的人,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泰國民間攝影協會流傳的“出大片”三要素,也緊緊圍繞著“模特好看”,“模特好看”,以及“模特好看”,哪怕畫素裝置再廉價,攝影技術再爛,他們相信好的顏值輪廓,不限清晰與模糊,又或只拍了半張臉。
顏值好,和你出生時的人家有錢與否,幾乎是隨機的,而短影片美顏濾鏡的誕生,也承認了這些競爭要素的重要性。
短影片內卷,也從主播顏值、內涵、題材,走向了更加激烈和精細化的比拼。
泰國和中國,乃至世界,都一樣,總有一部分人,會以此謀生。
那些對金錢的追逐行為,也將在對應的當下時代,變得更直接,更具體,更赤裸。
可偏偏,中國遊客和泰國,永遠都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
因此,作為服務方,泰國只要稍有一點態度上的偏差,太多“客戶”都會以“上帝”的身份,大罵對方一句:不把我們照顧舒服了,你是不是不想混了?!
普通人,得罪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借錢給他,最終你去催款要錢,那就是你的“罪惡滔天”了。
而一段主動且熱情的關係維持,如果滿分10分,你單向努力付出了7分,對方一定會覺得你還倒欠了3分。
泰國在某種程度上,面臨的困境也是如此。
還記得2018年那位假笑的泰國女孩嗎,因為她身穿泰國特色民族服飾,所以每一位中國遊客都想和她拍照,可她的表現,就是鏡頭拍一下,笑一下。
而她的行為,被當時中國遊客描述為:“不想做你TM可以滾的!真的!不要給我在這裡假笑!真是讓人掃興!”
然而,網路支持者卻認為,這位女孩的假笑,難道不合理麼?她也是人,她無法每秒都在保持微笑,尤其在機械化的多人輪流合影面前,只要保證照片上的笑容無誤,其他非工作時間,憑什麼要求人家對你一直笑著?!
“微笑之都”的稱號,當是一種特質,而不該成為一種商品。
但終究有一種情誼,貴在自願,而不談金錢。
泰國人究竟是更愛“中國人的人”還是“中國人的錢”,這番比較,也不能成為情誼關係好壞的判定。
你開了店鋪,我進去消費,你可以感嘆一批又一批的中國遊客來給你送錢,但除金錢利益之外表達的感情和態度,又正是中國遊客最願意留存的溫度。
說白了,中泰旅業,金錢交易的創收來往背後,那些超乎生意本身的情誼,時常被用來相互繫結,讓人對“過於期待”的完美,抱有刻入本能的幻想,而忘記了“時近時遠,各自獨立”的平淡,該有的尊重與理解。
3月1日,中泰永久免籤。
只希望那些無端的猜忌能夠大幅減少,顧客並不是上帝,而開門迎客的商家也不能就此“欲擒故縱”,大搞“高人一等”。
繁榮之上,唯有平等環繞的相聚,一切喜大普奔的喜悅,才能在相互溫暖中更為炙熱。
文:泰國網布周十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