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京口三山”自古聞名,其中的“焦山”是萬里長江中唯一四面環水的島嶼。遠遠看過去,滿山蒼翠,宛若“碧玉浮江”。
這座長江中的小島海拔70.7米,方圓38公頃,原叫“樵山”,東漢末年,著名學士焦光隱居在此,漢獻帝三次下詔請他出山做官,他拒不應召,在“樵山”採藥煉丹,治病救人,後人為紀念他,將他隱居的山洞改成“三詔洞”,山名改為“焦山”。
5年前寧夏銀川“同程筆會”,結識鎮江孫道平先生,他陪同我遊覽焦山。從長江邊的象山渡口擺渡過江,幾分鐘時間就到了焦山碼頭。迎面是氣派的焦山牌坊。頂峰有明清風格“萬佛塔”,塔體高42米,七級八面,上有天宮,下有地宮,每層迴廊四通,八面有景,憑欄遠眺,江天景色,盡收眼底。
鎮江當地人說:焦山“山裹寺”;金山“寺裹山”,這說的是直觀景觀。焦山高大雄偉,金山小巧玲瓏;焦山以蒼翠的竹木取勝,金山以輝煌的塔寺建築爭長。放眼望去,整個焦山滿山蔥蘢,寺廟樓閣建築掩映於蒼松翠柏修竹茂林中,還真有“山裹寺”的味道。
“海不揚波”亭意為焦山矗立江心,猶如鎮海之石,故而海不揚波;在佛教是清平世界意思。“定慧寺”山門,一對石獅鎮守大門,門左右懸掛清代光緒年間巴州廖倫寫的楹聯“長江此天塹,中國有聖人”,古樸典雅。
定慧寺原名普濟禪寺,始建於東漢興平年間,距今一千八百多年,殿前的兩株銀杏樹也有八百餘年。康熙南巡焦山將寺名改為“定慧寺”,幾百年了,康熙所書“香林”兩字依然在殿中閃爍。
寶墨軒又名焦山碑林,珍藏曆代碑刻四百多塊,數量之多,僅次於西安碑林,為江南第一大碑林。存有六朝以來刻石百餘方;摩崖唐刻《金剛經偈句》;宋刻《米芾摩崖題名》;《陸游踏雪觀瘞鶴銘》;唐朝儀鳳二年(677)立的魏法師碑,被譽為“初唐妙品”,為國內罕見的唐碑;碑刻有東晉王羲之書《破邪論序》;唐顏真卿《題多寶塔五言詩》三十首,共四十四塊;宋代名書畫家米芾的“城市山林”橫額;黃庭堅的《蓄狸說》;蘇東坡的《題文同墨竹跋》及《墨竹自題》;元趙子昂小楷石刻二塊;清成親王書《歸去來辭》七塊,均為名家手筆。
中國所有的景區建設碑林成風,好像沒有“碑林”就顯得這個景區沒有文化,甚至於一些不入流的景區也建個碑林,找幾塊石頭,再寫上幾個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往往讓你真假難辨?
物以稀為貴,焦山獨有,號稱“大字之祖”的《瘞鶴銘》是寶貝,號稱“碑中之王”。南有鎮江《瘞鶴銘》,北有洛陽《石門銘》,價值極高“二銘”之一。相傳《瘞鶴銘》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到焦山帶來兩隻仙鶴,不料夭折。十分悲傷,用黃綾裹了仙鶴埋在焦山後山。在山岩上揮筆寫下著名的《瘞鶴銘》,以示悼念。因其書法絕妙,當即被鐫刻在山西岩石上。對這個故事我高度懷疑,十有八九是杜撰。
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認為,大字無過《瘞鶴銘》,推為“大字之祖”;曹士冕則認為“焦山《瘞鶴銘》筆法之妙,為書法冠冕”。 天有不測風雲,誰都沒有料到鐫刻《瘞鶴銘》岩石崩裂,此銘墜入江中。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鎮江知府陳鵬年在江中撈到原石五塊,僅存八十六個字,瀟灑蒼勁,書法價值極高,稀世珍品。《瘞鶴銘》是隸書發展成楷書演變過程中的著名石刻,是書法發展史的重要實物,焦山也被譽為“書法之山”。
焦山屹立於大江之中,自古就是軍事要地,號稱“中流砥柱”。八個暗堡式炮堡,三合土分層澆灌而成,堅固異常,呈扇形面對著長江入海口,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臺”。炮臺建於1840年,清政府為加強長江防務,建焦山炮臺,與汝山、象山、江都天廟等炮臺成犄角之勢。
1842年,英軍發動了揚子江戰役,英軍艦沿著長江入侵中國,在鎮江遭到金山和焦山炮臺沉重打擊。焦山炮臺守軍,面對七十餘艘敵艦猛然炮擊,堅守了七天七夜,守島軍民一千五百多人全部捐軀。偉人恩格斯在《英人對華新遠征》一文中說:“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
無獨有偶,100多年之後,百萬雄師過大江前夕,解放軍炮兵為當年鎮江死難軍民報了仇,長江痛打英國軍艦。1949年4月20日打英國“紫石英號”軍艦,直接命中艦橋,正、副艦長重傷,前主炮被擊毀,艦體洞穿,紫石英號17人陣亡,20人重傷,英艦掛白旗投降。解放軍炮兵由於沒有穿甲彈,否則就直接將這幫英國鬼子送到江底餵魚;再打英軍伴侶號艦,艦橋中彈,艦長負傷,兩座前主炮被擊毀,10人陣亡,12人受傷;4月21日,三打英軍倫敦號與黑天鵝軍艦,倫敦號15人陣亡,13人受傷;黑天鵝號7人受傷。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洋鬼子們在中國內河橫行霸道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這還真應了洋鬼子們喜歡說的一句話:“真理在大炮的射程範圍內”。
偉大領袖毛主席聽了這事說:"那麼喜歡打軍艦,就去海軍吧"23軍軍長陶勇調海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海艦隊司令。
鎮江“焦山島”和浙江溫州“江心嶼”類似,都在江中心,四周活水環繞,環境自然就好。大公園,大花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生機盎然,老百姓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