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與轉型
井陘礦區,隸屬河北省石家莊市,位於石家莊市區西部,總面積69.98平方公里。井陘礦區曾是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被譽為“北方最良之煤田”。70年代以後,煤炭資源逐漸枯竭,城市發展開始轉型升級。
井陘礦區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河北省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河北省生態園林縣城。
二、井陘礦區的歷史
夏商周時期,先後屬鮮虞國、晉國、中山國、趙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置井陘縣;
一直到1938年,日軍入侵井陘,以石太鐵路為界,將井陘縣分設路南縣、路北縣;
1947年,井陘煤礦解放,成立井陘礦區管理委員會;
1948年,路南、路北兩縣合併,,重置井陘縣;
1950年,井陘礦區從井陘縣分出;
1958年,井陘礦區與井陘縣再次合併;
1960年,井陘礦區再次從井陘縣分出,與井陘礦務局合併;
1963年,井陘礦區與礦務局分開;
1989年,撤銷井陘礦區,劃歸井陘縣;
1992年,恢復井陘礦區,歸石家莊管轄。
三、名勝古蹟
井陘礦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豐礦工業建築群、天護陀羅尼經幢、井陘窯遺址等;
正豐礦工業建築群,是由北洋政府總理兼陸軍總長段祺瑞及其家族於1913年投資興建,是石家莊地區最大的德式建築群體,包括段家樓群和正豐礦兩大片區,主要建築有總經理辦公大樓、小姐樓、服務娛樂樓、總工程師樓、公子樓等。
天護陀羅尼經幢,始建於唐開元十五年(727年)。由青石雕刻而成,幢身上刻有不同的圖案和佛像,包括龍、虎、獅、象等,是中國現存早期經幢的代表作。
井陘窯遺址,位於井陘礦區和井陘縣中北部,始建於隋代,歷史跨度約1300多年,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
其他還有興國寺(北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舊址、皇冠塔清涼閣(明代)、抱朴道院(明代)等。
另外,井陘礦區是百團大戰首戰首捷之地(破襲井陘煤礦),朱德總司令高度稱讚為,抗日戰爭期間對日軍經濟戰的一個大勝利。
三、其他景點
清涼山,海拔888米,主要景點有好漢寨、神女峰、水龍洞、白雲觀、石林、將軍救孤等。另外,清涼山還是一座道教名山。
青泉起龍山,抱朴道院就位於其中,主要景點有葛洪碑文、三清殿、玉皇廟、子孫聖母殿、馬王廟、六角論經亭、葛洪洗藥池、長壽泉、古戲樓等。
井陘礦區萬人坑紀念館,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區面積870平方米,分為“礦區的由來”,“礦工的苦難” ,“礦山的戰爭”, “礦區的新篇章”四個部分。
其他還有臺陽山(太行小華山)、賈莊古村(唐代)、三宮山等。
四、民俗與非遺
白彪紅臉社火,一種以傳統歷史小說、評書、戲劇人物故事為主的藝術表演形式。
青橫莊槓會,俗稱抬皇槓,起源於清初,是民間表演隋唐演義中,程咬金、尤俊達等人“劫皇綱”的一種藝術形式;
其他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井陘礦區奶奶廟會、起龍山廟會、瘟神廟會、軒山老母佛歌會、礦區抹牌(音樂)、礦區高粱秸杆工藝(技藝)、礦區根雕藝術(技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