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水果生意不好做,還不如開著大卡車在街頭賣水果。雖然價錢便宜些,可是量大,又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稅費,賺一個是一個,說不定比在超市賣還賺錢些。”
這是我堂妹的原話。
我堂妹,在我們這邊的一箇中型超市承包了一個櫃檯賣水果。這些年來,靠著賣水果供兩個兒子讀書,上大學,還買了兩套房。談不上大富大貴,在普通人裡面,也算是小康了。
前天回孃家碰見她,聊了會家常。
她嘆著氣說:今年水果生意不好做,銷量比往年差了很多。
她給我科普了一下她賣水果的基本情況:
銷量最大的是蘋果、梨、香蕉、葡萄這類平價水果,銷量大,但是不賺錢,主要是賺人氣。
龍眼、草莓、紅毛丹這些中檔水果,買的人要少很多。普通人家一般是家裡來了客人,或是送人,才買一些回去。賣得少些,可是和賣平價水果的收入差不多,因為利潤大。
最賺錢的還是那些外國進口的高檔水果,雖然購買這些水果的人連買蘋果的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可是利潤大,價格高,利潤是賣蘋果的十倍還不止。她的收入的一大半就靠的這些高檔水果。
如榴蓮,從泰國進口的金枕榴蓮,定價都是在採購價的基礎上翻幾倍甚至更多,車釐子的毛利潤還要大些,因為它的損耗也大些。泰國進口的山竹也是一樣。
當然在我看來,她說的平價水果我也覺得不便宜。一斤蘋果七八元一斤,隨便買七八個上十個,也得五六十元。香蕉要便宜一些,大部分時候只要三四元。梨五六元,大青棗也不便宜,要八九元一斤。
她笑道:“你說奇怪不奇怪,買蘋果的是自己回去吃,買榴蓮、車釐子和山竹的也是自己回去吃。只有那些買龍眼的、草莓的,倒是送人的多一些。
我笑笑說:”不奇怪,你想想人們在買這些水果時的心理就知道了!”
她說去年一年,除掉成本、各種開支,也就掙了個生活費,這樣肯定是不行的。她打算今年合同到期就不在超市賣水果了。準備轉戰街頭,開著大卡車賣水果。
就在路口、居民小區門口、公園邊賣。她說她眼光準得很,今年就這樣幹,絕對比在超市來錢多。
她說,反正她的供貨渠道還在,這賣水果的門門道道她全通。
我笑道:“你不怕城管?”
她也笑道:“我既然想在街頭賣水果,這個肯定是考慮過了的撒(“撒”是武漢這邊的方言,語氣詞,相當於普通話裡的“呀”“啊”——作者注),我自有我的對策。“
弄不明白,堂妹想在街頭開著大卡車賣水果,面對城管,會有什麼好對策呢?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