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物知識局
古人有云“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對於食物的需求不管是遠古時期還是古代文明當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歷代君王都十分看缺的,不過對於食物的烹製卻因為朝代不同所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物質不算豐富的古代,能夠吃得東西也並不多,甚至在宋朝前期沒有鐵鍋的朝代,連炒制而成的食物都很少。
不過即便沒有炒菜,卻在沒有鐵鍋的宋朝之前,就出現過火鍋等食物,究竟又是如何做出來的呢?
古人對於吃飯的進化
民以食為天,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這句話都十分受用。
不過也正因為吃飯是人生存的必備條件,所以對於吃飯和食物製作這一板塊,我國從蠻荒時期就不停在探索和進步,直至宋朝就出現了鐵鍋這類產物。
不過在沒有鐵鍋之前,古人們又是如何製作一日三餐的呢?
朝代不同製作的工藝也就不同,在蠻荒遠古時期,吃的食物一般都是動物的肉食,和一些野果,一日三餐都差不多。
這主要也是因為製作簡單,只需要用火烤熟就能夠吃下去,通常也是沒有調料的。
而到了我們熟知的夏商春秋時期,就出現了石板等物品,從最初的烤制也有了進化,多了煎制。
從這時起也開始流行大米,不過那時由於受到地域和種植工具的侷限性,一般只有皇室、貴族才有大米供應,而且也並不是每一噸都有。
所以在那時主要還是吃野草和動物肉較多,打獵的獵戶也相對較多一些。
先秦時期,青銅器開始起源,那時就慢慢有了半煮半蒸的方式,一般吃的較多的就是饃饃、米飯不過菜餚,還是以煮的佔據大部分。
秦漢時期,人們就開始學會把大米曬乾以後密封起來,等到需要吃的時候就拿出來,放進燒開的湯水當中浸泡,和燕麥片的吃法有些類似。
不過在宋朝之前吃得比較多的菜餚,還是以煮的為多,除此外就是盛行吃一些冷盤蘸醬,一般都是大蔥、瓜果等等,也有用瓜果煮成湯食來食用的。
秦朝時期宮廷之中也流行吃火鍋,其實就是最早期的銅製火鍋,不過也並沒有那麼多豐富的調料,只是用湯水煮一些菜餚,不過因為吃法新穎,也被皇室經常使用。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就開始有了類似於炒飯一樣的食物,在米飯中混入各種蔬菜,一起煮水,然後收幹汁水後,攪拌均勻一起食用。
到了唐朝時期,冷盤的吃法並沒有改變太多,不過對於米飯的吃法已經開始多樣化發展了。
並且到了唐朝,也開始流行火鍋這樣的吃法,調料也稍微多了一些,在唐代史料記載中,宮中就多次過節吃火鍋的現象。
鐵鍋的流行
到了宋朝時期,人們對於食物的做法就可謂是千變萬化了,並且由於對食物的看重,宋朝就研製出了最早時期的鐵鍋,開始出現了炒菜,不過那時用的比較多的還是動物油脂進行煸炒。
並且到了宋朝還研發出了針對於夏冬兩季不一樣的食物!
在炎熱的夏季,宋朝人研製出了水飯,原理就是將大米或者小米透過熬煮變成米湯,徹底放涼以後把蒸好的米飯放進去一點點,發酵一晚上。
第二天直接盛出來拌在做好的新鮮乾飯上直接吃,味道酸酸甜甜的比較開胃解暑,這樣的做法也出現在宋朝的宮廷宴上。
不過放到現在可能不太會有人喜歡吃那樣的飯食,因為咀嚼久了以後會難以下嚥,有種吃餿飯的感覺,如果一定想要體驗一下,可以將醪糟拌在乾飯裡,口感非常相似。
除了水飯以外,宋朝冬季寒冷,不少人都想吃一些熱乎的食物,因此在宋朝不少街鋪中就出現了炙豬肉和炙豬皮的做法。
這種美食和我們現在的烤五花肉類似,不過宋朝所放的調料除了白醋和大蒜以外,就沒有其他的了。
為了保證口感,會在吃的時候蘸取梅子醬,口感清爽不油膩嗎,還有許多人會溫一壺熱酒,然後搭配著炙豬肉一起吃。
不過說到喝酒,飲酒易醉,在宋朝雖然沒有蜂蜜、酸奶等解酒的食品,不過宋朝人卻研製出了醒酒菜,製作的方法相對於其他菜餚來說也比較複雜。
首先要將瓊芝菜浸泡在米泔水裡,浸泡一個時辰後直接放在太陽底下曬,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有專人坐在一旁不停翻攪直至完全變白。
不過到了這一步都還沒有完,當完全變白以後還要拿出來洗乾淨,將其搗碎,搗碎以後還要放入鍋中煮熟。
隨後在趁熱 倒進容器裡,同時還要放進去十幾片梅花瓣,這個步驟必須要趁熱進行。
等待徹底凝固以後,就倒在案板之上切成細長的條,食用時還要搭配姜泥作為蘸料一起使用才能達到醒酒的作用。
先不說能不能解酒,喝了酒在等下人把醒酒菜製作,好恐怕酒都已經徹底清醒了,在古代,不少人做好菜餚後,都喜歡用作料輔助在一起吃進嘴裡。
而在古時最主要的調味品就是鹽、梅子、酒這三樣,到了宋朝時期慢慢開始會加醬和花椒,主要的口感還是以酸為主,並且醬也是“麥醬”和“豆醬”為主。
並且吃涼食的時候一般不會將醬料攪拌在一起,而是一盤涼食,一小碗醬料,蘸取後進行食用,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感受到食物本身的味道,而不是醬料的味道。
對於鹽使用的人群也並不相同,古時分為粗鹽與細鹽,只有達官顯貴才可以使用得上細鹽。
而透過細鹽烹製出來的食物也更加有口感和層次一些,普通人家就是用粗鹽或者鹽塊,食用時需要自己搗碎或用熱水將其融化以後,倒入菜餚之中。
而對於梅子的使用就和如今我們使用料酒類似,一般都是用在魚類、肉類等具有腥氣的食物上。
除此外,因為主要的口感偏酸,所以在製作菜餚時也會利用梅子獨特的味道來增加食物的酸性。
帝王的不同待遇
對於不同食物各個朝代都有不同的烹飪方法,然而無論是哪個朝代,對於年夜飯的重視都是非常高的,吃年夜飯的習俗也由來已久。
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吃年夜飯,那麼古代的帝王對於年夜飯的規格,又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呢?
在商周時期年夜飯桌上就有了銅鼎煮肉,一般煮的肉類都是牛羊肉居多一些,另外還會搭配一些瓜果等涼食一起上桌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周時期比較流行的一種蘸料叫“蚳醢”,而這種醬料的製作原料就是螞蟻的卵。
而這種原材料還十分珍貴,以至於這種叫做蚳醢的蘸醬,哪怕是貴族皇室都只有在重大節日或吃年夜飯這樣的場合,才有機會吃上一口。
秦漢時期就對周朝流傳下來的八珍進行了初步的改良,做成了山珍海味,並且將原本食用的豬牛羊等食材換成了熊掌、燕窩等等更加珍貴的食材,並且對於酒的釀造也更上一層樓,開始盛行一些果酒和蔬菜酒。
而秦漢時期君王對於早膳也有要求,一般都是肉食在搭配豆飯為主,漢朝時期早膳多為粥和餅,樣式並不是很多。
隋唐時期對於乳製品和油炸類十分情有獨鍾,以至於研究出了一味菜餚將兩者相結合,那就是一道名為“仙人臠”的菜餚。
這是用油炸後的雞塊加上乳汁進行煨燉,雞塊中既有油炸的香氣也有乳汁的濃厚。
唐朝時期的人們早膳就十分熱衷於“胡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饢。
那時的官員們上朝來不及就會在袖口處藏一個,上朝時也會躲著偷偷吃一點,和我們讀書上課時偷吃差不多。
除此外宮廷中還比較流行面片湯,唐代君王對於粥的喜愛多過於飯食,另外還有一道名為“巨勝奴”的菜餚,深受皇室宮廷的喜愛,和如今的炸麻圓非常相似。
這種菜一般會出現在年夜飯的最後,寓意為團圓福滿,所以在當時這樣美好的寓意就十分受君王的喜愛,這道菜餚也會作為重頭菜系作為壓軸出現在年夜飯上。
宋朝人吃的早膳就比較多了,一般都有豆漿、炒肝、粥飯等等,宮廷中皇帝還比較愛吃油條,搭配上豆漿。
而宋朝宮中對於油條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有豆漿的,有沾糖的,也有沾醬的,簡直是把吃做到了極致。
清朝時期就十分崇尚於吃動物內臟以及油炸後的動物,比如煮熟過的雞鴨,鴿子,鵪鶉 都會再用油炸一遍,外酥裡嫩。
其中慈禧最愛的一道菜就是“看燈雞”,這道菜就是將雞先用高湯熬煮,煮熟後在放入油鍋煎炸。
一日三餐當中都藏著每個人對於生活的熱愛,隨著朝代的發展,人們也開始追求美食上的花樣和口感,講究一個色香味俱全。
回首古代生活,吃飯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哪怕在沒有鐵鍋的時代也能做到五花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