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潘駿
大年初一晚上,騰訊影片熱播的一檔美食紀錄片《我的美食嚮導》播出了到美食杭州探尋,作為多檔美食紀錄片導演的陳曉卿從鏡頭後走向了螢幕前,他在美食嚮導的帶領下,成為了杭州美食的推薦者,向朋友和觀眾們介紹他探尋的杭州味道。
陳曉卿介紹,《我的美食嚮導》與以往美食節目不同,節目加入嚮導的設定,實際上是提供了一個能夠展現不同視角的想法。另外,“我的美食嚮導”可以用兩個維度去理解: 一個是帶我們去找吃的那個人;另外也意為美食也是我的嚮導,所有的食物,它會帶我們去更好地瞭解這個世界、更好地瞭解我們今天為什麼會這樣。
當陳曉卿即將出發杭州時,有朋友打趣說道,即便杭州真的像網上說的那樣,是個“美食荒漠”,您也算個最美逆行者吧。
在整部50分鐘左右的紀錄片裡,我們看到了有煙火氣的本地小館子,藏在寫字樓裡的笑典皇,復興路上的小狗麵館,蕭山南豐飯店以及拍攝時還未搬家的江南驛。
從錢塘江裡新鮮捕撈上岸的米魚,經過短暫的醃製,加了點毛豆做城紅燒米魚。
紅燒米魚
同樣來自錢塘江的鰻魚,膠原蛋白豐滿,經過潮水反覆歷練,鰻魚脂肪均衡,肌纖維出色。
清蒸江鰻
鍋氣十足的拌川
湯頭濃郁的片兒川
鮮掉眉毛,吃到耳鳴的黴毛豆蒸鮮豆腐
蟄伏在醪糟中的經歷蛻變的糟蛋
節目中,陳曉卿邀請農史專家俞為潔老師一同遊訪。俞老師指出,地方風味的形成不僅與區域物產有關,還受人們對某種口味的持續熱愛的影響。江南地區的人在飲食上偏愛糯食,這源於糯米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如釀酒和作為祭祀先人的貢品。俞老師認為,江南人對糯米的敬重源於它承載著人們與祖先的聯絡。中國作為一個農業社會,農業是文明發展的基礎。在黃河流域農業開始衰落的時候,江南的稻作接替了這一角色。如果沒有南方稻作承接文明,中華文明可能不會延續至今。
形形色色的糯米小吃,不僅讓人眼花繚亂,更是讓人胃口大開。在這其中,龍頭糕更是獨具特色,吃下這口龍頭糕,龍年向無限美好靠“龍”!
到底是不是荒漠
當然,在陳曉卿的眼中,是不信這個世界上真存在“美食沙漠”的,如果有,不是因為懶,就是因為你沒朋友。
95後的馬良,是一位杭州方言博主,經常看她影片的朋友都知道她對“一席地”的推崇。節目組介紹,陳曉卿之前對馬良講“白切雞”那一條印象很深,在杭州拍攝的時候也希望能和年輕朋友聊聊“美食荒漠”,導演組專門聯絡到了她。
這也是馬良第一次上美食紀錄片,她覺得“美食荒漠”的話題首先是被網友帶節奏了。其次,杭州人也有一定的責任。我們過於追求讓大家吃到美味的食物。杭州菜分為飯店裡燒的和家裡燒的兩種。我們重視邀請客人到家裡品嚐家常菜,比如香乾肉絲、雪菜蘑菇裡脊、鯗蒸肉餅等,雖然食材看似普通,但每道菜都很下飯。而飯店菜則是另一種體系……
然而關於“美食荒漠”,換一個角度,就有不同的答案。陳立是陳曉卿團隊的顧問,浙江大學教授。陳立教授是一個充滿智慧、非常有風度、談吐不俗的長者,也做得一手好菜,比菜更驚豔的是他對菜滔滔不絕的講解。他在片中說道:“所謂的美食荒漠,如果這是個問題的話,我們需要找到原因,然後再尋找解決辦法。如果是個話題的話,正經人不應該去參與。”
“我們擁抱著大江南北的風味,對自己的傳統味道視若珍寶”,每一桌食物,都在相聚重逢的人聲鼎沸裡,帶我們去熱烈地再愛一次這個人間;每一個家鄉,都在用味道延續人間的暖意,成為人們跋山涉水,千里奔赴的理由。
陳曉卿的杭州美食清單(完整)
紅燒米魚、清蒸江鰻、鹽水錢塘江白蝦、黴莧菜梗蒸梅童魚、鯗蒸排骨、火腿蒸鴨、黴毛豆蒸鮮豆腐、平湖糟蛋、糟香鯽魚、糟蛋辣白菜、椒麻雞、龍井蝦仁、西湖醋魚、腰花拌川、片兒川、年糕、尺糕、鵝頭頸、豬油糕、龍頭糕、油煎糖年糕
(圖片由《我的美食嚮導》節目組提供)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