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YY2023年度巔峰盛上,YY直播炬光聯盟“悅見九州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旨在透過直播形式帶領廣大網友領略祖國大好河山,感受各色風土人情,瞭解優秀傳統文化,實現“雲遊四海,悅見九州”。
聚焦非遺文化類直播 YY直播炬光聯盟打造正能量專場
在去年的YY2022年度巔峰盛典上,YY直播“非遺築夢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聚焦“直播+非遺”,並於2023年推出多個精品直播活動,獲得行業高度認可。包括“傳承匠心 探索非遺”系列直播、“讀懂廣州 禺見非遺”系列直播、“非遺築夢 悅見灣區”、“非遺築夢 悅見天府”系列直播等。
近年來,YY直播發力正能量直播內容,並於2022年聯合合作公會與主播正式推出直播行業的首個正能量聯盟——YY直播炬光聯盟。截至2023年底,YY直播累計打造正能量直播欄目15672 檔、正能量直播時長超過113000小時、參與正能量直播主播超過153000人 ,成為直播行業中踐行正能量使命的標杆企業。其中,非遺文化類直播一直是YY直播重點聚焦的內容之一。
今年,在“非遺築夢 悅見灣區”、“非遺築夢 悅見天府”的基礎上,YY直播炬光聯盟“悅見九州計劃”正式啟動。據悉,2024年炬光聯盟將圍繞“悅見九州計劃”推出眾多文旅主題專場直播並投入千萬級平臺資源支援,著重打造“非遺文化直播秀”、“美麗鄉村體驗遊”、“民俗節慶狂歡節”、“熱門景點打卡”等多個板塊直播內容。
此前在“非遺築夢 悅見灣區”的直播中,YY推出了潮州鐵枝木偶戲專場、國家級非遺中山醉龍舞和廣繡專案專場,,三場活動共吸引超過100萬年輕觀眾關注。觀眾們透過點贊和彈幕等形式,表達了對非遺傳承人從小苦練內功、爭取出海表演精神的感動與敬佩。同時,這些傳承人積極將傳統非遺文化與現代潮流結合,並繼續培養下一代傳承人,致力於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YY等平臺的幫助下,“直播+非遺”的正能量傳播有了新正規化。
在“非遺築夢 悅見天府”中,YY直播金牌藝人璐一攜手川劇臉譜大師、川劇表演藝術家歐陽榮華和著名川劇變臉演員丁強,從川劇臉譜繪製和川劇變臉表演兩個角度入手,為網友們呈現了一場“千變萬化”的非遺文化專場直播,累計吸引超42萬人次線上圍觀。
YY的“非遺基因”
YY直播的主要群體為年輕人,2017年,YY直播就響應文化部非遺司的號召,上線了非遺直播專案,推出各類非遺專案為主題的直播內容。
2018年,YY直播參與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主播凱西繹完美演繹“穿在身上的非遺”。2019年,YY直播開創“遇見非遺”欄目,非遺手藝人帶網友一起走進非遺,領略非遺手工藝品之美。
2020年,YY直播以“直播+電商+非遺+扶貧”的創新模式,扶持貴州織金縣繡娘就業增收,透過直播真實生動地展示苗族文化特色、非遺蠟染技藝。2021-2023年,推出《傳承匠心 探索非遺》大型直播活動,“傳承匠心 探索非遺”系列直播獲評中演協直播分會“行業創新案例獎”、廣州網際網路協會“行業十大正能量案例獎”等多個權威獎項。
娛+公會負責人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不僅支援了多場正能量直播,深度參與了多個公益專案,而且幫助主播們豐富了直播內容。”睿廷公會負責人則表示:“我們鼓勵公會的主播、藝人們都踴躍參加正能量直播活動,積極帶動直播間粉絲瞭解、學習非遺和公益知識。團隊內部也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此外,多家公會共同發出倡議,希望越來越多的公會和主播加入炬光聯盟,投身到正能量事業中來。
在本屆年度盛典的節目設定中,更是將“非遺”元素深度展現,YY直播金牌藝人林小珂以遊逛非遺市集為背景,深情獻唱國風歌曲《予君書》。值得一提的是,這段節目中大螢幕所展現的部分非遺畫面視覺效果,是由AIGC深度合成,非遺與科技的完美融合賦予觀眾全新的感官體驗。與此同時,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蜀錦織造技藝製作的蜀錦擺件也以伴手禮的身份送到在場嘉賓手中。
“直播+文旅”鋪開全新方向
中國傳媒大學推出的《跨媒介旅行:直播+文旅發展研究》報告指出,直播具有生產個體化、傳播過程化、營銷短鏈化、應用介面化的突出特性和優勢。當下,“直播+文旅”被視為網路視聽與產業結合得最充分、最有效的領域之一,其不僅能更好地營造旅遊文化流行氛圍、助力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播,而且在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都在發揮積極作用。
YY業務負責人李樂表示,YY直播2023年正能量工作聚焦在非遺領域,推出了多個非常有價值的亮點活動。2024年,YY直播炬光聯盟將繼續依託平臺的技術、流量和資源優勢,持續撬動主播、公會參與正能量活動,打造一個更加成熟、多方參與、良性迴圈的正能量直播體系。炬光聯盟將繼續秉持“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發揮專屬於直播平臺正能量價值”的初心與使命,持續拓寬直播+正能量發展的陽光大道。
YY直播炬光聯盟秘書長王鶴表示,YY在“直播+非遺”這模式探索上得到了充分肯定。未來,YY將繼續整合多方資源,藉助平臺流量優勢,以炬光聯盟為依託,聯合公會、主播,持續賦能非遺文化傳播。最終讓“流量”變“能量”,驅動更多年輕網民深度接觸傳統文化,擔起傳承重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編輯/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