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今年微信群裡的那個“紅包大戰”徹底啞火了,說好的紅包雨呢?
這現象真可謂是出奇的一致,幾乎是所有微信群裡都不見了紅包的蹤影,一改往年那個紅包滿天飛,熱鬧非凡的景象。
開啟手機,掃一眼各個微信群,你會發現,這幾乎出奇一致的默契,實在是讓人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以往每到過年,微信群就化身成歡樂的海洋,紅包接力賽般的熱鬧場面彷彿成了約定俗成的習俗。
甭管是親戚群、同學群,還是公司工作群,紅包總是如約而至,大小不論,那份心意和熱鬧勁兒,讓微信群瞬間變成紅包狂歡的主戰場。
尤其是公司的領導們,出手闊綽,不僅紅包一個接一個,還伴隨著溫馨的祝福語,點燃了整個群聊的熱情。
然而今年,這股紅包熱潮突然降溫,所有的微信群裡,紅包活動偃旗息鼓,甚至連一句簡單的祝福語都變得罕見。
公司的領導們也不例外,曾經那個帶頭髮紅包的身影消失了,微信群裡只剩下靜悄悄的沉默,這份默契的程度,讓人驚訝之餘也有些失落。
要知道,即使是前兩年疫情期間,雖然線下活動受限,但是線上紅包的發放從未停止,反而成為了許多人連線情感、傳遞祝福的新方式。
然而今年,這股紅包熱潮卻戛然而止,一切迴歸平淡,彷彿大家都在一瞬間達成了某種共識,不再透過紅包來傳遞祝福,而是選擇以一種更為內斂的方式度過春節。
這驚人的默契,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是大家的生活壓力增加,錢包捂得更緊了?還是逐漸意識到,親情友情的維繫,不應單純依賴紅包的多少?
又或者是對紅包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反思,對“數字化”祝福的厭倦,想要回歸更為真誠樸素的傳統方式?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與當前的生活壓力有關。
經濟環境的變化,收入的下降,讓很多人在面對紅包時,更多地考慮起了現實的收支平衡,不再是以往的隨意灑脫。
畢竟,每一份紅包背後,都是實實在在的付出和生活的點滴積累。
與此同時,隨著人們對電子紅包和祝福語的深入認知,敷衍的電子祝福越來越不受待見。
許多人開始意識到,真正的祝福不在於紅包的大小,而在於那份真誠的心意和麵對面的交談。
比起機械式的點選紅包,親朋好友間的一句貼心問候、一頓圍爐夜話,更能傳遞出濃厚的人情味和節日的溫度。
於是乎,今年的微信群裡,大家默契地選擇了沉默,不再盲目跟風發送紅包,而是選擇以更為質樸、真誠的方式表達祝福。
這種默契的背後,是對現實生活壓力的坦然接納,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本質的迴歸。
這靜悄悄的微信群,彷彿在告訴我們,生活總有變數,而我們也在不斷地適應和調整,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慶祝每一個節日,去珍惜每一次相聚。
後“紅包大戰”時代
“紅包大戰”因為成為了撬動綁卡和普及移動支付的重要契機,因而每一年春節紅包大戰的“戰況”也與移動支付市場的格局變化息息相關。
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首秀,當年除夕夜紅包收發總量便達到0.16億個,累計400多萬人參與,從除夕到初八,參與使用者總數達到800萬。2015年除夕,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10.1億次,同比增長60多倍;時間來到2016年除夕,微信紅包參與人數達到4.2億人,收發總量達到80.8億個,同比增長7倍。 至此,微信完成了從在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佔比不足20%到佔比近40%的增長。到2017年除夕,儘管沒有做官方推廣,但微信紅包收發量依舊達到142億個,同比增長75.7%,微信的市場份額也進一步攀升。 同時期,支付寶也一直在奮力反擊,接連多年聯手春晚為紅包大戰造勢。
與參與集福和收發紅包的人數快速攀升相應的是,支付寶守住了從2014年開始下滑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到2018年春節,紅包大戰的新局面同樣隱隱顯露出未來移動支付的發展趨勢。 一方面,儘管移動支付市場雙巨頭的格局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未來幾年裡也很難被顛覆,但無論是銀聯還是後來的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仍不會停止對於移動支付市場的爭奪。 前述幾個玩家中,蘇寧在2018年春節砸下5億,今日頭條拿出10億,其決心可見一斑。 而銀聯自去年聯合各大銀行推出雲閃付APP之後,一直希望透過整合自己的銀行資源優勢,重新開啟移動支付市場的局面。銀聯加入紅包大戰,加碼移動支付未嘗不是這個行業的一個變數。 另一方面,支付寶和微信今年雙雙為自己的兄弟業務讓路,似乎都有意在這場持續了五年的大戰中儘量低調,或許是因為整個國內移動支付的市場空間已經見頂。
在沒有官方活動推動的情況下,參與微信春節紅包活動的使用者數量達到7.68億,微信總共活躍使用者數也不過9億左右,幾乎能夠使用微信的人都已經在收發紅包。支付寶的情況亦是如此,5.2億使用者中的一半以上都被捲入了這場紅包大戰。 再來,線下場景價值迴歸的判斷同樣適用在紅包大戰上。 支付寶線下的掃一掃紅包早已成為了常規專案,隨著收錢碼遍及各個商戶。
微信支付今年春節的“新春搖搖樂”,也旨在鼓勵使用者的線下消費。此舉一度被視為支付寶線下支付碼逆轉了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後,騰訊的防禦之舉。 看來,移動支付戰爭尚未結束,春節紅包大戰就不會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