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網上刷到過這樣的影片?不孝兒媳欺負父母、“伏弟魔”媳婦掏空婆家補貼孃家……一樣的劇情但是演員卻各不相同。“網上的影片只要火了,到處都是同一個版本,缺乏創造性。”近日,知名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學博士劉陽做客談話類節目《DOU來聊聊》,闡述自己對網際網路資訊同質化現象的看法。劉陽在節目中表示,同質化雖有其負面影響,卻也是市場繁榮的一個標誌,大量的模仿有時可能成為創新的出發點。
劉陽在節目中提到,觀眾經常可以在短影片平臺上看到大量的雷同內容,從情緒化的家庭矛盾到文案抄襲,這些同質化內容的批量出現。他認為,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市場現象。“網際網路它也是一個市場,爆款顯示了市場的有效需求,各種人蜂擁而至去撿這個需求的紅利,所以馬上就會出現大量的仿製品。”
因此劉陽認為,雖然同質化內容損害了文化的多樣性,但同質化的出現也是某種繁榮的表現,社會對此應該有一定的寬容:“我們必須認識到,相同是不同的來源,相同是不同的基礎,創新往往是從模仿開始的,大家在不斷的模仿中間可能就會有新的想法產生,就會有新的創意產生。”所以,“寬容是繁榮之母”。
同質化現象不只發生在短影片領域,在現實生活或者影視劇文化市場也同樣發生。他舉例說,電視劇《繁花》裡,範總的三羊牌衣服火了,馬上就有寧波小廠模仿。“你看看倚天屠龍記翻拍多少遍?”
但要因此鼓勵“同質化”嗎?劉陽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認為,同質化破壞了文化創意市場,是文化領域的劣幣驅逐良幣,另外大量的資訊同質化會影響人的認知。他用麥克盧漢的資訊內爆理論作為說明:“資訊的不斷的自我複製,像病毒一樣的淹沒每一個網民,當然會影響到他的認知,影響到他的情緒了,這個是我們必須去深刻思考的。”
那麼如何應對網際網路同質化現象?劉陽認為,平臺的角色至關重要。以抖音為例,該平臺已經採取了積極的舉措來打擊同質化不良資訊,包括下架同質化影片、抹除使用者因同質化內容而產生的粉絲、向用戶傳送警示性資訊等。
而同質化不是隻發生在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上的同質化只是整個社會同質化的一個象徵和映象,我們每個人也應該拒絕‘NPC化’”。劉陽認為,同質化的內容之所以讓大家樂此不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隨大流的心理,我們的工作、消費、愛情和衣食住行,都具有高度的重複性。很多人身處同質化的生活中,逐漸NPC化、去社會化。
大家應該重新社會化,劉陽說:“我們要想辦法去建立自己的小社會,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朋友、愛人、同學、家人,跟一隻小動物、一花一草一木,重新建立微觀聯絡。”他認為“真實”至關重要:“去重新建立我們一平米的真實,我們一定要知道即便是在一平米中間,它其實也充滿著巨大的多元。”
瀟湘晨報記者 曹偉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搜尋“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臺;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