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希
64年不遇的白頭硬尾鴨,被武漢市民楊睿在上班路上偶遇啦。
它,是“唐老鴨”的原型,全球瀕危動物、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960年在湖北首次現身,成為中國鳥類新記錄。
64年間,湖北再沒記錄到它的身影,直至1月25日在武漢被曝光……
尋海鷗不遇卻見“唐老鴨”
25日清晨8時許,武漢市民楊睿如常上班,只是上班路上往草湖拐了一下,去尋一尋普通海鷗。
這一拐的驅動力,源自他是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聽協會朋友們說普通海鷗來逛草湖了。
抬眼望去,望遠鏡中不見普通海鷗的蹤影;眼前草湖湖面上浮著一群鴨,不經意用望遠鏡掃視一番:紅頭潛鴨、鳳頭潛鴨悠哉地睡覺或遊弋,其中有一隻鴨子的形態與眾不同,像是把腿蹺起來梳理羽毛。
白頭硬尾鴨在湖面休憩(楊睿 攝)
為看清這隻奇怪的鴨子,楊睿選取了一個近一點的觀察點,“這傢伙的尾羽這麼長這麼醒目,咦,是長尾鴨嗎?但尾羽不是軟的,是硬的。”楊睿定睛一看,轉念一想,基本確認是“白頭硬尾鴨”,因為他曾在去年6月的新疆見過它的真容。
果然,他將拍的影片和照片發給武漢市觀鳥協會後,根據《武漢鳥類新記錄認定規則》,協會在查閱《武漢鳥類名錄》,組織專題討論,經專家雷進宇、麥康鑑別後,認定本次觀測到的白頭硬尾鴨為武漢市第460個鳥類新記錄。楊睿為該記錄發現人。
楊睿觀鳥時間不長,可是“老手”,“觀鳥5年,收穫5個武漢鳥類新記錄。”
“白頭硬尾鴨,可是唐老鴨的原型。”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告訴記者,雄性白頭硬尾鴨的頭大部分是白的,頭頂有一點黑,唐老鴨就是據此創作的。
白頭硬尾鴨在湖面休憩(楊睿 攝)
至於此次發現的白頭硬尾鴨是雌是雄,顏軍表示,因距離較遠,圖片不是特別清晰,可能是幼鳥或雌鳥,雌鳥的可能性更大。
中國首次發現白頭硬尾鴨就在湖北
白頭硬尾鴨,之於湖北,身份特殊且珍貴。
白頭硬尾鴨在中國首次發現於湖北,系我國著名鳥類學家關貫勳於1962年在洪湖透過比對標本確立的新記錄物種。標本來源於獵民於1960年冬在洪湖內獵到的,由洪湖縣食品公司收購併展示(關貫勳等 1962)。
顏軍介紹,首次發現的是被獵的標本,這次發現的是活體,湖北也不是它的主要活動區,所以很珍貴。
白頭硬尾鴨隸屬於雁形目鴨科,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EN),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國內分佈於天津、陝西、內蒙古中部、新疆北部、四川、湖北。
顏軍解釋道,它一般分佈在地中海、西亞至中國西北;在國內,新疆是它的繁殖地,比如春夏時節烏魯木齊就有繁殖情況,國內其他地方,它的記錄都是零星的1-2只,中東部記錄更少。
這次怎麼來到武漢了?顏軍分析,可能是和紅頭潛鴨、鳳頭潛鴨一起,混群來武漢過冬的吧。
白頭硬尾鴨 (顏軍 攝)
草湖有它愛吃的美食嗎?“它是雜食動物。”顏軍說,它潛水覓食,以水生昆蟲為主,也吃點小魚和水生植物。
歲末年初鳥類新記錄含金量高
“今年的鳥類新記錄,比往年來得早一點!”武漢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明亮說,這一“開門紅”特別精彩。
顏軍介紹,一般遷徙季節,新記錄更容易誕生,現在是候鳥過冬的穩定階段,發現新記錄難能可貴,也說明目前武漢溼地上可能還潛伏著更多新記錄,有待揭曉。
本月25日的白頭硬尾鴨,2023年12月30日的斑頭海番鴨(遊海的斑臉海番鴨飛到了上涉湖,湖北只有3次記錄),“歲末年初,武漢鳥類新記錄含金量高!”顏軍說。
更為亮眼的是草湖,在顏軍看來,草湖往年冬季的鳥況不是特別出眾,今年則亮點多多:來了3000多隻紅頭潛鴨,還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斑頭秋沙鴨等。
鳥況變好,作為市級溼地自然保護區的草湖,其保護力量需進一步加強。
連結:2023年武漢喜添7個鳥類新朋友
2023年4月27日,黑枕王鶲在漢口江灘三期活動;
2023年10月有4個記錄:10月11日洪山區喻家山發現歐柳鶯;10月15日,在漢口江灘公園發現紫壽帶;10月23日在東西湖柏泉街道西湖社群二支溝偶遇蘆鵐;10月15日在江夏八分山撞見歐亞紅尾鴝;
2023年12月6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禿鷲巡視到了熱鬧的東湖高新區關南園路;
2023年12月30日,常在海邊活動的斑臉海番鴨飛到了江夏區上涉湖。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