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過年了,又出現了一波波的排隊盛景。
有人排隊買年貨、有人排隊旅遊,有人排隊回家...但論匪夷所思的程度,哪裡都比不上這個地方。
它就是美國倉儲會員店老巨頭Costco。一個活了50多年的老超市,人們排隊有多瘋狂?
開業第一天,周邊交通就是人山人海,至少3小時進場。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周杰倫來開演唱會。
採購場面更是堪比春運,不到20分鐘,愛馬仕、中型草莓熊等商品被搶光。開業第二天,也得排隊半個小時才能進。
對此陣仗,有網友感嘆,“深圳人的鄉愁是商場。”
關鍵是,價格還不低。交完299元的會員門檻,每個產品單價基本不低於百,顧客隨便拿拿東西,就能輕輕鬆鬆花上萬,一來二去,等於掏空廣東人錢包。
就算這樣,人們還是擠破了頭血拼。短短几天,Costco拿下了13萬會員,開業當天沒去的人,不是不想,而是等人流沒那麼火爆的時候去。
2024年第一波潑天富貴,為何就砸中了Costco這個老傢伙?
拿著小板凳血拼,
購物車開成碰碰車
過去,內地遊客去香港,發明了一個詞:血拼。
如今風水輪流轉,這一幕竟在內地也上演了。廣東人的瘋狂,無法想象。
有人戲稱去Costco,要經過四重關。
第一關,是大門口,好不容易排隊2小時進去,還要排隊爬樓梯過第二關。
接著第三關,是排隊推著購物車選東西,最後終於進入第四關:排隊至少1小時結賬。
開業前幾天,幾乎每個去Costco的人都躲不過這四個關。
以至於,在Costco,有人特意提前拿好小板凳,購物車都能開成碰碰車,逛個超市,硬是逛出了環球影城的既視感。
要知道,一般超市能擠成這樣,更多是因為本身面積小,塞不下太多人。
而Costco,購物面積足足達1.5萬平方米,就這樣,硬是被龐大人流擠出了小超市的感覺。
為了容納客流,停車場也設計了三層,近1000個停車位,還配備有充電樁,顯然還是低估了廣東人的熱情。
據深圳龍華區工信局的訊息,開業當天,Costco創下不少記錄:會員開卡數全球第一,開業當天銷售額全國第一。微信指數也顯示,Costco深圳店開業後,熱度一度遠超山姆。
如此陣仗,連一貫高冷的山姆都開始緊張了。
就在Costco開業那幾天,有山姆會員連續收到簡訊,內容一反常態,卻也一針見血,表示自己有更多的折扣商品。
甚至在地鐵上鋪滿廣告,連試吃都加大了分量,這也算是活久見的山姆。
作為在中國吃遍會員店紅利的山姆,都被Costco這人流陣仗戳到了,可見Costco有多猛。
然而比Costco更猛的,是中國人的戰鬥力。不光是逛的人多,買得也猛,創造出了種種戰績:
16分鐘,17萬的愛馬仕直接被搶空;
Costco的大型草莓熊玩偶,1999元一個,最後被搶的寥寥無幾。
甚至還有網友曬出一輛整箱茅臺的購物車,逼得官方出來闢謠,還是發簡訊的那種。
相比奢侈品,更多人的購物車,都是被食品填滿,蔬果、烘焙區的客流最多,大型的草莓、莓果禮盒都成為搶手貨。
因為人太多,一度連三大電網應急車、特警、救護車都得開來,以防不時之需。
種種排隊奇觀背後,要知道,深圳的Costco開業時間可是在週一。
很多人不禁感慨,“深圳人是都不上班嗎?”
一次血拼上萬塊,
為何還能拿捏13萬人?
Costco憑一己之力發明一種現象:
東西有多貴,人們搶的就有多狠。
一旦入了Costco的坑,299的會員費只是小意思。
有人帶著一家老小進去,最後錢包掏空了出來,動輒都是數萬塊,隨便買幾件就要上千。有人粗略計算,短短几天,光是會員費就賣出超2000萬。
深圳的Costco並不是第一個掏空錢包的地方,早在4年前的上海店,就已經充分驗證過這個定律。
2019年8月,Costco閔行店正式開門迎客,10萬元的愛馬仕手提包,促銷價的茅臺、五糧液同樣是“秒空”。
雖然說,Costco深圳店這次能引發排隊熱潮,跟天時不無關係,畢竟現在新年快到了,大家的第一要務都是瘋狂採購年貨,不僅是Costco,大潤發、永輝、物美等國內超市也是相當熱鬧。
但除了趕上好時候,Costco之所以能常開常排隊,還是因為自身的料夠猛。
能讓廣東人排隊送錢,它怎麼做到的?只有一點,就是幹爆品。
一般超市能打的爆品,基本上就一到兩個,而Costco的當家爆品,要說起來就得讓人列個清單。
小到稻米油、冰淇淋被人排隊購買,大到各種眼花繚亂的奢侈品。
有人奔著它家的科克蘭堅果,也有人奔著它家專屬出品的葡萄酒、大玩具。
每件東西吸引人的點或許不一樣,但結果總是一樣,那就是成為火出圈的網紅爆品。
這年頭,推新狂魔不稀奇,推火狂魔才稀有。而這兩個,恰恰都是Costco的拿手好戲。
一方面,是幹品類,嘴上說著“低sku(品類)”,身體卻很誠實,足足有4000多種,覆蓋範圍極廣,無論男女老幼,誰進去,都能挑花眼。
另一方面,在每個品類裡,又有幾個拿得出手且公認爆款的產品。有些是滿足實用需求,有些則是純粹滿足視覺享受,最後總能精準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如此一來,哪怕你不買,都很想去逛。有人說,Costco不像個超市,更像個商場。
茅臺都只是灑灑水,25萬的名錶、99.99萬的鑽戒,甚至還有棺材讓人開眼。
Costco必買清單的攻略在社交平臺上成了流量密碼,網紅博主固然是原因,但它自己才是最大的推手。
在這些爆品背後,是Costco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全球供應鏈的積累上,它家的供應鏈能力也被不少同行當成樣本,總之,你見過的沒見過的東西,都在Costco裡,也只能Costco有。
憑藉越多越出圈的爆品,也成就了Costco的戰績。從第一家上海閔行店開始,到之後的蘇州店、上海浦東店、寧波店、杭州店、深圳店,無一不是如此。
換句話說,Costco新店開張,如果不排隊,那才不正常。
想要爆火變長紅,
Costco還有兩個坎要邁!
如今臨近年關,返鄉回家的人們都開始“騷動”起來。
“爾濱”的兄弟姐妹想念搓澡,山東人則惦記那頓啤酒配燒烤,而對於深圳人來說,最大的鄉愁,就是逛商場。
甚至有網友打趣,深圳人的安全感之一,就是廁所裡有紙!
在深圳人獨特的“鄉愁”下,這些年,Costco、山姆們在中國算是賺得盆滿缽滿。
兩家都誕生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走的也都是“不靠差價、靠會員費”的路子。
不同的是,山姆進入中國,比Costco早了23年,在門店規模上也有優勢,山姆目前在中國有37家,而Costco僅有6家。
作為2019年的晚來者,還是個50多年的外國老字號,Costco能逆風翻盤,的確值得同行學習。
不過有一說一,Costco的玩法也並非不可複製。如今,硬剛山姆、Costco的玩家越來越多,花活也是越來越多。
在倉儲會員店的風口下,想要讓對手不鑽空子,Costco還得注意兩件事:
第一,是亟需提升的使用者體驗。如今在社交平臺,有不少人吐槽,覺得體驗不太好。
除了排隊過長,東西沒有明顯的分類標識,貨架上全是數字,不管是商品,還是退卡,有人說自己想退卡,都找不到地方。
甚至還有人吐槽,現場沒有塑封膜的商品會被人翻得亂七八糟,自己買的麵包明明是八盒,被人順手拿走兩盒。
種種負面體驗下來,有人剛排隊買完Costco會員卡,又被氣得要排隊退卡。
相比國內的fudi,外國的山姆、Costco似乎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太注重購買環境。
比起體驗,Costco更要注意的第二個坎,是來自中國同行“更懂中國人”的圍毆壓力。
這些年,盒馬、fudi氣勢洶洶撒殺入會員倉儲店,Costco固然在供應鏈上有自信,但價格上也不能輕視對手。
不少人說自己在Costco剛買完,價格就下來了。甚至同一件東西,上海和深圳兩家店的標價都不一樣。
與之對比,這時候,被稱為“山姆平替”的fudi、盒馬們,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更關鍵的是,他們也更懂中國人的胃和心。
北京本土會員店fudi,主打一個錯位競爭,會推出更符合中國人、分量更小,也更低價的產品,還額外提供會員洗車等剛需服務。
同樣,Costco引以為傲的獨家爆品和視覺衝擊,同行也未必不能有。
刀哥覺得,fudi們的價效比優勢,實則也是Costco的立身之本。
雖然Costco產品看起來逼格很高,價格動輒過百過千,但都是建立在分量大的前提上。
人們之所以能在Costco瘋搶,也無外乎是因為提前算好一筆經濟賬,發現去Costco更划算才去血拼。無論開到哪,有什麼大牌,Costco一直如它本身在美國的定位,就是“窮人的平價超市”。
所以,會員店想要讓爆火持續,與其說是拼名氣、拼產品,不如說根源還是拼價效比。
無論哪個國家,Costco的火足以說明:
貴不是問題,貴的有道理,讓使用者心服口服,就是價效比。
拿捏人性的,永遠是顛撲不破的商業法則。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