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此刻同時快速穿梭於國內幾大動物園,大機率會遇見這些人。
當你去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尋訪著名的“杜杜”時,可能會在山路上偶遇園長沈志軍——網友感慨“看到沈園長的機率簡直比動物都高”。沈志軍笑言,他巡園時都不一定能看到所有動物。“動物它有權利不見人,而我必須每天都要面對這些事情。”
你也會看到上海野生動物園00後保育員張淑雯,正在悉心照顧4歲的紅猩猩“小葡萄”。“小葡萄”很喜歡這個年輕的人類“奶媽”,出門玩耍時,它和張淑雯常常像好朋友一樣手牽手散步。
而你見到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時,他也許正和救護人員一起準備驅車到野外,放歸一隻被成功救護的野生動物。
如今很多年輕人說,自己長了“動物園腦袋”,逛動物園成了生活中一件很流行、非做不可的事,其中一些動物還成了人氣極高的大明星,擁有自己的粉絲群甚至周邊。
那些和動物朝夕相處的“人類家長”們,怎麼看“動物園熱”?當熱潮襲來,動物園方該如何做好管理、保護、科普、科研工作?新年伊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獨家專訪了國內多家知名動物園的管理者、工作人員。
動物園治癒年輕人的“自然缺失症”
一隻動物忽然會因為一個奇特的原因火,這往往超出動物園工作人員的想象。
比如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以下簡稱“紅山動物園”)的“杜杜”。
“杜杜”是紅山動物園岡瓦納展區新引進的物種,大家起初單純覺得新奇。2023年2月,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說白臉僧面猴長相“炸裂”,紅山動物園就站出來“護犢子”:“‘炸裂’是個什麼形容詞?我們‘杜杜’明明長得很乖巧,且有‘星味兒’。”隨後,“動物園回應白臉僧面猴長相炸裂”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被多家媒體轉發。網友紛紛拍影片調侃,“杜杜”迅速走紅網路。
但紅山動物園副園長白亞麗認為,紅山動物園的火熱不僅是因為動物個體,更多是因為動物園的理念和溫度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紅山動物園一直希望建立起野生動物與野外棲息地的聯絡,用生態化、立體化的形式呈現動物與環境、物種與物種之間的關係,儘量模擬野外環境,為大家展現出野生動物的野性魅力。
白亞麗感慨,來到動物園的年輕人的確越來越多了。根據2023年的資料,來園遊客中,20-30歲的年輕人佔將近六成。
位於青藏高原的西寧野生動物園(以下簡稱“西野”),是青海省境內唯一一家大型野生動物園,承擔著全省的野生動物救護工作。2023年,西野遊客量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70萬人次。
許多年輕人不遠千里趕來西野,排著隊觀看明星“猻大娘”一家,爭著和雪豹“傲雪公主”拍照,微信上用著兔猻的表情包,還在微博“超話”關注被放歸的荒漠貓“黃太急”。
為什麼年輕人會愛上西野的動物?齊新章說,比如兔猻,其實動物園一直都在養,但就沒有幾個人來看。後來,齊新章有意識地宣傳推廣和提前策劃,為動物取了有趣的名字。
齊新章認為,動物的“反差萌”容易受到年輕人喜歡,比如兔猻體型很小,戰鬥力較弱,但是看起來氣勢非常強大,總露出一副“我藐視這個世界”的表情。
在紅山動物園園長沈志軍看來,城市裡的現代動物園,是為珍稀的野生動物在都市裡打造的一個棲居場所。同時,城市的年輕人也想親近大自然、親近小動物,在現代動物園裡,他們能找到共情和共鳴,緩解學習和生活壓力。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學習壓力挑戰都比較大,所以希望能有一個放空的場所,那麼逛動物園自然也就成了治癒年輕人‘自然缺失症’的一味良藥。”沈志軍覺得,追逐自然、自由是每個人的天性。
紅山動物園既是動物園,也是一個野生動物收容救助中心,經常有市民把初學飛行掉到地上的雛鳥、受傷或迷途的小動物送到紅山動物園來,這都是天性善良的表現。“關注自然,熱愛生命,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標誌。”沈志軍說。
“動物福利”永遠沒有“天花板”,只有更好
年輕人越發喜愛動物園,洶湧的愛意伴隨著更深入的思考。網路上,大家開始關注動物保護、動物園管理等內容,並對其產生興趣。
動物的“人類家長”們日常到底在做些什麼?為了照顧好動物,他們會做出哪些努力?
上海野生動物園從今年1月5日到28日,在抖音上開了40場直播,帶大家“雲遊”動物園。直播鏡頭裡,東北虎打鬧嬉戲,再一躍而起咬下用繩子掛起來的食物;“卡皮巴拉”(水豚)情緒穩定地湊在一起嚼著青草,不為外界干擾;黑猩猩“阿朵”悠閒地躺在輪胎上,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
上海野生動物園00後保育員張淑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她如今的工作單位,就是自己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工作場所。
張淑雯小時候幾乎每個月都要去一次動物園,動物讓她獲得了“治癒感”。高考填報志願時,張淑雯的爸媽更希望女兒學金融、教育等專業,而張淑雯堅持報考動物醫學專業,並如願被錄取。
畢業後進入動物園,張淑雯一開始被分配在袋鼠和羊駝區域工作,後被調去靈長類區域。她主要負責照顧的動物是一隻名叫“小葡萄”的紅猩猩幼崽——是上海野生動物園內出生的第一隻紅猩猩。因為“小葡萄”的媽媽要帶剛出生5個月的弟弟,所以照顧“小葡萄”的重任就落到了張淑雯的身上。
張淑雯最開始和“小葡萄”接觸時,“小葡萄”有些害怕,不敢靠近。隨著接觸增多,“小葡萄”發現張淑雯並沒有危險,便逐漸熟悉起來。
照顧猩猩幼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不管遇到什麼東西它都會去接觸,比如在花壇中亂吃東西,在草裡挖東西。這種行為習慣可能是與生俱來的。”為此,張淑雯通常會用一些“小葡萄”喜歡的東西吸引它的注意力,同時趁它不在時,提前把那一塊區域存在危險的東西清理掉。
“猩猩幼崽跟小孩差不多,很貪玩,所以我們會給它一些毛絨玩具或者木頭。到一定年齡後,它的活動量需要增加,我們會新增一些爬梯等玩具。”在上海野生動物園的紅猩猩廣場上,就有專門為猩猩製作的雲梯和蹦床。
張淑雯介紹,她和其他工作人員會在每個階段對紅猩猩的飲食種類進行調整,以確保幼崽在成長的各階段補充所需營養。“每天會透過觀察它們的攝入量、糞便、精神活動等檢查它們是否存在問題,而且猩猩幼崽對環境的溫度也非常敏感,我們會不時為它們調節溫度,每天都會做好相應記錄。面對幼崽,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有更強的責任心去照顧它們。”張淑雯說。
“大自然裡有很多不確定性、驚喜、挑戰,動物不會被圍觀,行動也不會受約束,時間也自由支配,命運自己去掌控。動物園很難做到這一點,只能在模仿自然方面做得更好一些。”紅山動物園副園長李梅榮說。
李梅榮介紹,紅山動物園在“丰容”方面投入了很多,分為環境丰容、食物丰容、社群丰容等很多層面。場地和籠舍建設就屬於環境丰容的一部分。紅山動物園有個本土動物保育區,裡面生活著獐。動物園為獐營造了一片沼澤地,種滿了蘆葦、菖蒲還有荇菜等植物,獐就常常在水生蘆葦中出沒。
李梅榮說,獐的神經非常敏感,過去,獐會在動物園的籠舍裡瘋狂跑,經常撞傷,“在營造了沼澤的環境後,獐的行為變得自然了很多”。紅山動物園給金錢豹打造了一個栽滿灌木的小山頭,豹子在小山上曬太陽,還會在落葉裡藏食物。
沈志軍說,雖然紅山動物園的飼養員在絞盡腦汁每天給動物換著花樣做玩具、做丰容,但也會出現動物偶爾發生刻板行為(動物的一種行為,一般會發生在被關了很久之後,比如圍著籠子一直走——記者注)的時候。“每每在後臺看到這些留言的時候,我們都感覺到內疚和羞愧。只有我們去花更多精力,努力提升動物福利,減少刻板行為,我們才能對得起公眾,對得起這些動物。”
“動物福利永遠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天花板’。”沈志軍說。
做好動物保護、救助、科研和科普至關重要
今年1月23日,當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聯絡上齊新章時,他正在青海湖北岸附近的一個山頭,放歸一隻被成功救護的高山兀鷲。
放歸前,救護人員給它戴上了衛星定位裝置。“這或許是國內首個救護後佩戴定位裝置放歸的高山兀鷲。”齊新章介紹,如果這隻高山兀鷲在野外遇到什麼意外情況,救護人員能及時進行二次救護,同時也希望透過裝置,掌握更多的高山兀鷲野外生活的習性。
對於西野而言,野生動物救護工作是常態。該動物園還有另一個名字——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近年來,西野前後救護了約1800只野生動物,許多被救助的野生動物經過評估後符合放歸條件,回到了大自然。
“動物被觀賞”,並不是動物園的唯一功能。做好動物保護、救助、科研和科普工作,是大眾往往看不到、卻至關重要的部分。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是親子游的熱門選擇之地。但其實,長隆長期致力於做好科研工作。長隆成立了長隆動植物研創院,推進全球珍稀物種保育研究工作。學院下設長隆鳥類研究中心、長隆靈長類研究中心等15個分支研究中心,同時構建了認知科普、研學科普、保育科普體系,開發了100多門課程,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知識,並推動科普進校園。
2019年,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突破繁育難題,科莫多龍成功交配。2020年,經過兩個月的妊娠期和長達8個月的孵化期,9條科莫多龍被成功孵化。目前,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已繁育有25只科莫多龍後代,是全國最大的科莫多龍繁育基地。有人說,“龍年去長隆一睹真‘龍’了”。
做好動物保護,至少有兩點,一是救護,二是繁育。“這是動物園的本分。”齊新章說,“要保護野生動物,遇到受傷的、病弱的個體,就去把它們救活,努力幫助具備條件的個體重回野外;有一些個體沒辦法迴歸野外,就在動物園裡養好它們,甚至透過人工繁育來擴大種群數量,這也是一種保護;還有一些極端個體既沒辦法放歸野外,也沒辦法人工繁育。在這種情況下,透過飼養展示,讓更多人開始知道、瞭解這個物種,關注、關心這個物種,對於它們也是一種幫助。”
理想的動物園是什麼模式的?
在齊新章看來,動物園要完美踐行自己的宗旨,做好保護和教育。
“理想的動物園,可能在野生動物救護方面做得非常好,有非常完善的醫療救護條件,能夠救護大量野生動物。在繁育上,能攻克一個又一個的珍稀瀕危物種的人工繁育難題,甚至在人工繁育的種群擴大到足夠規模之後,能去野外進行放歸,重建野外種群。除此之外,它要能夠開展很好的保護教育,引導公眾正確看待自然、對待自然,共同參與到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中。”
齊新章說,還有更多細節值得重視,比如生活在動物園的每一個動物的福利都得到了保障,它們生活得既健康又開心;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有非常高的專業素質和水平,能夠照顧好這些野生動物、開展科普教育;遊客來到動物園也有非常高的覺悟,能夠自覺地學習野生動物保護的知識和理念。
在西野入園處,第一塊科普牌上寫著珍妮·古道爾的名言:“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才有希望。”齊新章始終堅信,只有關注的人足夠多、影響力足夠大,物種才能獲得更多的保護資源,對於保護野外種群才會更有幫助。
沈志軍說:“現在,公眾對動物園關注度越來越高,動物園也常常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但是,因為被關注而改變始終是被動的,一個動物園進步的原動力應當來自動物園從領導到員工整個群體對動物園核心價值理念的統一認知,需要團隊一起走下去。對於我們來講,這條路永遠沒有盡頭。”
對於動物成為明星的現象,沈志軍認為,動物園傳遞資訊時需要“有趣”,這樣可以吸引人來看,但是需要保證科學專業,把握好尺度,避免把動物宣傳得過於“萌寵化”。動物園應該引導遊客理解“什麼是正確的野生動物保護”,並進行改變。(沈傑群 餘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