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削桐作琴
編輯|削桐作琴
2021年,陝西一位35歲的女博士回到老家渭南完成了一項振奮人心的工程,家裡廢棄的普通平房在她的改造下,搖身一變為了渾身充滿“黑科技”的低消耗節能住宅。
兩層樓的建築通體上下可以實現自主發電,滿足一家人需求,甚至全年都不用交電費,最終入選“A+國際建築大獎”。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整個房屋改造下來僅僅花費了40萬元。
40萬就能實現全年0電費?這位女博士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兒時的記憶
在陝西渭南的城郊地區,放眼望去一望無際都是農田,十月的陝西正是曬秋季節,然而就在緊挨著農田不遠處的省道108,一棟佔地270多平,充滿設計感的住宅吸引著大家注意。
這棟房屋的主人正是王怡瓊,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讀博士的她也是這棟房屋的設計者。
在她6歲的時候,王怡瓊跟隨父母從老家渭南搬遷到了西安居住,但說到小時候的記憶,王怡瓊幾乎全在渭南這裡。
王怡瓊自己所講,這棟房屋原本就是爸爸給年邁的奶奶早年建造的養老房,但後來因為一大家子都搬遷離開,所以就荒廢在這裡16年。
直到2021年,事業有成的王怡瓊想要將這棟房子翻新一下重新送給奶奶當做禮物,恰逢的當時王怡瓊聽說同門師兄高博向當地申請到了一項關於“綠色節能對鄉村既有民居的綠色營造”的課題。
再加上她自己所研究的領域正是關於建築新型材料的使用和節能方面,於是他主動向領導申請用自家的房子用作實驗物件。
40萬,廢棄農房變身“黑科技”
再說到這棟房屋的設計,王依瓊充滿著自豪,因為在房屋改造初期大家的預算原本定在了100萬。
但王怡瓊致力於節能使用,最終的總價也只花費了40萬,卻打造出了“風、熱、光、水、電”等等擁有多方位黑科技的節能房。
從外觀上來看,王怡瓊家的房子並不像傳統農村以“人”字形為機構的設計,反而設計成了“人”的一半。
實際上這種房屋的設計正是關中地區獨有的“廈子房”設計也叫“安間房”,節能房整個二層都是有右向左比偏斜的坡屋頂設計。
而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當地 獨特的地理原因,地處內陸氣候普遍乾燥,一到夏季風沙很大,為了更好的抵禦風沙人們也就建造這種形狀房屋。
在著來說,關中人十分注重風水,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屋頂朝裡傾斜一旦遇到雨季,這樣雨水也會流進自家院子澆灌蔬菜。
除此之外這樣的設計使得左右兩家鄰居牆面緊挨在一起,更加利於房屋的保暖性。
從外觀來看,整個牆身都用了玻璃和磚石相契而成,紅磚粗糙結實,與淡藍色的透明玻璃相結合在一起,隨著陽光直射磚石的影子到應在玻璃上看起來及傳統又充現代科技感。
除此之外,房屋的頂部也是由玻璃磚堆積而成,這樣光影可以直接照射進屋內看起來十分夢幻靈動。
王怡瓊講到,之所以這樣設計也是因為使用玻璃屋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房屋面積,使得整個屋子看起來更加通透敞亮,並且開放式的頂面更能接觸陽光。
傳統的房屋貼合“窄合院”,這樣不僅進深長,整個房屋的採光問題也達不到理想效果,甚至出現“夏熱冬冷”的情況,但用玻璃磚作為整體外砌牆就可以有效的避免。
到了冬天,由於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溫度最低能達到3至5度,但王怡瓊考慮 到了這點,在原有的房屋設計建築上增加了“南向C型腔體”。
如此一來就像給整個房屋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羽絨服,而王怡瓊也將其當成陽光房,一家人可以坐在這裡看書聊天,十分愜意。
不僅如此,房屋的門窗設計王怡瓊也摻了不少“小心思”,整個門窗都是採用斷橋鋁合金和中空玻璃,這些都能極大程度上隔絕室內外溫度傳導,保暖同時進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屋子的牆面上掛著幾幅繪畫,這些畫的背面也大有來頭,他們都採用了可以調節溫度的“相變蓄熱材料”製成,如此一來,當陽光照射到畫作上,達到17度以上,便可以自動吸熱。
然這樣可以透過畫作本身達到供暖,整個房屋牆壁都不會出現冰冷的情況。
除了這些,整個房屋更神奇的地方還在屋頂。
電費為零?實現用電自由
傳統的房屋設計,較平的屋頂上並不利於雨水排放,但在王怡瓊的住宅上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且王怡瓊在房屋頂鋪了18塊“光伏太陽能板”,這些板子利用太陽將光能量轉化為電能,陽光越大轉化的電量就越多。
王怡瓊家裡的太陽能板一天平均下來可以發18度的電,她想到用這些光能板儲存電量,然後在將轉化後的電賣給國家電網。
之後再從國家電網平行換算購買用於自家用電,這樣的好處就是一年下來折算在一起,賺的錢和買電的錢基本上差不多,基本上不花費額外的電費。
除了這些,王一清和團隊還從村裡找來不少廢棄的米缸,將其改造成“三缸汙水處理器”排放在房屋面前。
這樣的好處就是收集雨水或者生活中的廢水排放,經過處理淨化後比較乾淨的可以用作日常洗手澆花等,沒有淨化雜質較多的水可以用作農田的灌溉。
如此一來整個房屋就達到了水迴圈系統,對於的當地較為乾旱的氣候也十分有效。
除了這些,王怡瓊秉持著“節能”的理念能剩就剩,家裡每一處空間都被合理利用,家裡的傢俱大多數都是她“撿漏”來的。
搭建傢俱的磚石她也選擇了黏土磚,用大理石膠、AB膠等和學生們一起一塊塊粘連起來。
說到磚石的選擇,王怡瓊也十分大方的表示當時還鬧了不少笑話,最開始王怡瓊選擇了紅磚,因為從外形或質地上,紅磚的都比較有質感。
但紅磚的價格比黏土磚要貴的多,因此王怡瓊將紅磚都退了又全部換成了黏土磚,整個下來只用了4000塊錢,並且黏土磚排水透氣效果非常好。
除了磚石,剩下的傢俱基都是她去淘來的,臥室門是用其他建築材料剩下的製作而成,餐桌是去鄰居家購買的二手桌面。
牆上的畫作都是學生用石英砂和現場一留下來的材料、顏料等自己DIY的,像一些花瓶、擺件、椅子什麼的,都是王怡瓊從姥姥家撿來不要的。
一座房一家人的記憶
整整兩年時間,王怡瓊又當設計師又當建工的和一家人一起打造了屬於他們的溫馨港灣,就像她自己所講,這個家的建造不只是她一個人的付出。
王怡瓊自己本身就是設計師,他的丈夫是結構師,父親是岩土工程師,可以說為了這個充滿黑科技的節能房,王怡瓊一家人都付出了很多。
也正是如此,當一家人搬進去住的時候會感覺格外溫馨幸福,這棟充滿科技感的房子承載著一家人的期望和幸福生活。
2023年,這棟房子更是入圍了擁有有著建築界奧斯卡榮譽的“A+國際建築大獎”,這與王怡瓊來說更是肯定和榮譽。
但就像她自己所講,這棟房子並不是結束,更像是一個想你的起點,她希望透過自己的房屋讓更多的人瞭解到關於節能、綠色建築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在追求房屋舒適的同時確保環境。
與此同時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透過她的實踐多多關注綠色鄉村發展,也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獨屬於我們自己的高科技帶來的便利生活。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陝西女博士造節能房,0碳取暖,不花一分錢電費》2023-12-19
2.中華網:《陝西女博士40萬造節能房一草一木都精心設計 引領性鄉村綠色建築風潮》20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