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呂蒙
對你沒有看錯,就是“東吳鼠輩”,呂蒙!
在唐宋兩代的武廟中,呂蒙的名字榮耀地鐫刻在名將的名單上,這是對他成就的極高認可。
儘管呂蒙的前半生並未展現出令人矚目的智謀或戰績,甚至因識字不多而受人輕視。
然而他在孫權的提拔之下,卻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勤奮攻讀兵法,終於脫胎換骨,成為一代威震四方的戰將。(作者史書凌軒閣)
建安二十二年,歷史的洪流將呂蒙推向了戰爭的前沿。
在濡須塢的激戰中,呂蒙率領東吳士卒,如磐石般屹立,率領部下頑強地擋住了曹操的凌厲攻勢,此戰充分展現了他的堅韌與智勇。
而後,呂蒙更是策劃並執行了著名的白衣渡江之計。(作者史書凌軒閣)
這一神來之筆使得戰局瞬息萬變,關羽因此敗走麥城,這一戰呂蒙雖然打得不光彩,但呂蒙畢竟是贏了。
9、魏延
魏延,這位蜀漢後期的璀璨將星,他的離世,對蜀漢而言,不啻為一場巨大的損失。
以至於後世流傳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悲嘆。(作者史書凌軒閣)
蜀漢之所以陷入這樣的困境,與諸葛亮的用人觀念不無關係。
諸葛亮雖為一代智者,但在用人上卻偏向於文人,如馬謖、姜維、楊儀等。
這些文人雖各有才華,但終究缺乏武將的勇猛與果決。
魏延,這位能征善戰的將軍,深得劉備賞識,被劉備提拔為漢中太守,北御曹魏!
在鎮守漢中的十幾年間,魏延屢次擊退曹魏的虎狼之師,其功績在蜀漢軍中可謂屈指可數。
想當年,馬超、趙雲等名將雖勇冠三軍。
但在面對曹魏大軍的壓境時,他倆也未必能做到像魏延那般守土有責、屢建奇功。(作者史書凌軒閣)
魏延的去世,無疑讓蜀漢失去了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使得蜀漢的軍事力量大為削弱。
這也是蜀漢後期軍事上乏善可陳的重要原因之一。
8、7:姜維、鄧艾
在後三國時期,姜維與鄧艾,這兩位當世的傑出將領,如同宿命的對手,相互輝映。
鄧艾曾讚譽姜維為一代的豪傑,而鍾會更是將姜維比作無人能及的中原名士。
兩人可以說是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作者史書凌軒閣)
當曹魏吞併蜀漢時,鄧艾的功績無疑是首屈一指的。
陰平,這一戰略要地,並非姜維的視線之外,而是他力所不及的痛點。
若蜀漢能再添一萬精兵,即便是十個鄧艾也難以逾越這天塹。
但是,蜀漢就是兵力不足!!!!
然而,歷史的轉折點在於劉禪的選擇。
面對鄧艾的偷渡陰平,他選擇了投降,這使得姜維的努力化為泡影。(作者史書凌軒閣)
儘管如此,姜維的堅韌並未因此而消磨。
當鍾會率領十萬大軍在劍閣與他對峙時,姜維依然堅守陣地,讓對方束手無策。
他是在看到劉禪的投降命令後,才選擇了放下武器。
但即便是投降,姜維也並未放棄希望,他策劃了假投降的計策,企圖扭轉乾坤。
這位蜀漢的最後支柱,用他的智慧和勇氣,詮釋了何為九死不悔,何為真正的英雄。
6、張飛
張飛,跟關羽齊名的“萬人敵”!
在許多人心中,張飛或許被定格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形象,甚至有人將他與《水滸傳》中的李逵相提並論。
然而,歷史的真相遠非如此。(作者史書凌軒閣)
在正史的記載中,張飛被讚譽為“雄壯威猛”,他的勇武甚至讓魏國的臣子程昱等人都不得不承認,他與關羽一同被譽為“萬人之敵”。
這樣的讚譽,豈是李逵那黑廝所能比肩的?
在古代武將的榮耀殿堂——武廟中,蜀漢僅有兩位將領入選,那便是關羽和張飛。
而馬超、趙雲等雖然英勇善戰,但在這個最高榮譽的評選中卻未能佔得一席之地。(作者史書凌軒閣)
張飛的巔峰之戰,是他成功擊敗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
張郃在歷史中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用地形”而著稱。
然而在這場對決中,張郃卻被張飛巧妙地利用地形所擊敗。
這一戰例不僅彰顯了張飛的智勇雙全,也證明了他絕非人們口中的“頭腦簡單”之輩。
5、張遼
公平而論,張遼作為一位傑出的將領,幾乎無懈可擊,他沒有缺點。
張遼的戰績多數是作為團隊的一員或合作伙伴而達成的,張遼作為全軍主將的情況相對較少。
即使在張遼最為人稱道的合肥之戰中,也就是威震逍遙津,張遼也並非孤膽英雄。
樂進、李典等將領與他平起平坐,共同構建了那場防禦戰的堅固陣線。(作者史書凌軒閣)
張遼在曹魏的地位並不高,一直到威震逍遙津之後才得到大幅度提拔。
之前的時候,五子良將裡地位最高的一直都是于禁!
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正史中的張遼形象,會發現他與我們在文藝作品中常見的形象有所不同。
正史中的張遼,其勇猛果敢更接近於張飛。(作者史書凌軒閣)
張遼敢打敢拼,悍不畏死,關鍵時刻敢於玩命!
他並非只是策略家,而是一位敢於直面敵人、勇往直前的戰士。
無論是白狼山之戰中斬殺踏頓,還是合肥之戰中以八百勇士衝破敵軍陣型,都充分展現了他這種不畏強敵、死磕到底的戰鬥精神。
4、曹仁
曹操麾下猛將如雲,然曹仁之勇,實乃翹楚。
想當年,曹操揮師濮陽,與呂布鏖戰之際,曹仁另率一軍,直取句陽劉何。
此舉不僅為曹操穩固了後方,更彰顯其智勇雙全之本色。
後曹操與袁紹對峙,曹仁再度出擊,將劉備、韓荀打得落花流水,確保糧道暢通無阻。
此舉對曹操戰勝袁紹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及至曹操與馬超激戰之時,曹仁又迅速平定響應馬超的田銀之亂,使曹操得以全神貫注於潼關之戰。
其雷厲風行之手段,令人歎為觀止。(作者史書凌軒閣)
最值得一提的是,曹操赤壁戰敗後,曹仁奉命死守南郡。
面對周瑜的猛攻,曹仁堅守城池長達一年之久,竟使周瑜束手無策、無功而返。
此舉不僅為曹操挽回了部分敗局,更讓曹仁的威名遠揚天下。
3、周瑜
撇開《三國演義》的文藝渲染,正史中的周瑜,實乃一代天縱英才。
周瑜文武雙全,還通曉音律,可謂是風流倜儻,萬人之英!
撕去“儒將”“周郎”“小喬”這些文化標籤,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性格雄烈、膽識過人的傑出將領。
赤壁之戰,是周瑜人生中的輝煌篇章。
這場戰爭不僅決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更是曹操一統天下的夢想的終結。
而在這場決定歷史走向的大戰中,周瑜作為東吳主將,以其超凡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意志,引領東吳將士取得了輝煌勝利。(作者史書凌軒閣)
戰前,周瑜為孫權和東吳群臣深入剖析局勢,他敏銳地指出曹操後方有馬超、韓遂等強敵環伺,同時曹魏兵馬在水戰方面的劣勢也是致命的。
這番分析,成功說服了孫權下定決心抗擊曹操。(作者史書凌軒閣)
戰場上,周瑜展現了出色的指揮才能和戰術眼光。
他採納了黃蓋的火攻之計,讓黃蓋詐降接近曹軍,然後點燃火船衝向敵陣。
熊熊烈火瞬間吞噬了曹操的龐大艦隊,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瑜的這一戰術佈局,不僅體現了他的智勇雙全,也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2、陸遜
奪取荊州時,陸遜以謙卑之辭致書關羽,巧妙地掩藏了真正的意圖,使關羽陷入了麻痺大意的陷阱,全神貫注於樊城之戰。
關羽本來就有點傲氣,陸遜再這麼一裝孫子,關羽徹底就不再考慮背後了。
可惜,陸遜不太講究,果斷在背後偷襲盟友!(作者史書凌軒閣)
儘管這場勝利被一些人指責為背信棄義,但不可否認的是,陸遜為東吳贏得了關鍵的勝利。
在夷陵之戰中,陸遜再次展現了他的戰略耐心和深思熟慮。
面對劉備率領的十萬大軍,他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採取了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後發制人的戰術。
陸遜不顧手下的質疑和非議,毅然放棄了大片戰略要地,靜待戰機的到來。(作者史書凌軒閣)
當天氣炎熱、蜀軍士氣低落之時,陸遜看準了時機,果斷採取了火攻戰術,最終大獲全勝。
這場勝利不僅體現了陸遜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能力,更彰顯了他善於審時度勢、忍辱負重、準確捕捉戰機的卓越品質。
1、關羽
關羽,這位蜀漢的虎將,在歷史的洪流中以其非凡的武勇和戰績,堪稱三國第一猛將。
關羽在千軍萬馬中陣斬顏良的壯舉,不僅被正史所記載,更是三國時期獨一無二斬殺敵軍大將的輝煌戰績。(作者史書凌軒閣)
相較於《三國演義》中虛構的呂布虎牢關戰三英、單挑曹魏六猛將的傳奇故事,正史中的關羽,其武力值可謂碾壓呂布。
呂布在歷史舞臺上雖也曾威震一時,但卻兩次敗於李榷、郭汜之手。
而關羽則曾擊敗曹魏內姓第一將曹仁和外姓第一將於禁,甚至在襄樊之戰中打得曹操兩度打算遷都以避其鋒芒。
《三國志》更是用“威震華夏”來形容關羽的威猛之勢。
關羽的“兵絕北道”之戰績,雖然歷來被人忽視,但卻是一段極其精彩的篇章。
建安十四年,曹操大敗之後,周瑜北上攻打曹仁所守的南郡。
在這場長達一年的激戰中,南郡附近的曹魏猛將竟然無一前來救援。
滿寵、文聘、樂進、徐晃等名將為何不來支援曹仁呢?
原來他們都被關羽巧妙地攔截在了路上,這就是著名的“兵絕北道”。(作者史書凌軒閣)
儘管關羽最終兵敗荊州,但這一戰卻充分展現了他的英勇與不屈。
面對魏吳聯軍的豪華陣容——曹魏的曹仁、于禁、龐德、徐晃、滿寵以及張遼(在途中),孫吳的呂蒙、陸遜、朱然、蔣欽、潘璋以及蜀漢叛將糜芳、傅士仁、劉封、孟達等人。
關羽依然奮勇抵抗,直至最後一刻。這樣的陣容和戰況,在三國曆史上堪稱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