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沒地鐵的區縣挺多,比如青白江以及大部分三圈區縣,但是青白江有火車,不僅是成綿樂的節點城市,以及川青鐵路的起始站點。
沒火車的地方也有,比如溫江和崇州,但是溫江有地鐵,崇州沒水患。
在成都,沒地鐵沒火車卻還有水患的地方只有一個,那就是位於成都東北部的金堂縣。
金堂地域寬人口多,幅員面積1156平方公里,比相鄰的新都區和青白江區的面積之和還大。金堂總人口90.4萬人,也算是人口大縣。
金堂是千里沱江第一城,北河、中河、毗河穿城而過,匯聚成沱江,水域資源豐富,應該是具有交通優勢的地方。但是,是優勢也是劣勢,最近幾年,金堂縣城幾乎每年夏天都要受到暴雨的影響,每到夏天都要脫層皮,損失慘重。
經過認真分析,小雅認為:金堂至少存在3大失誤。
1、1950年將縣城從城廂鎮遷到趙鎮
1950年10月28日,金堂縣將縣城從城廂鎮遷往趙鎮,這是金堂在解放後做的最失誤的一件事情。
城廂是千年古鎮,縣治史就有1400年,一直是當時川西的文化中心,這裡有紀念辛亥英烈彭家珍的專祠,是文化名人流沙河的故居,還有金堂縣立中學校等革命遺址。
可以說,這是一塊寶地,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金堂的縣城,但是,1950年金堂解放將近1年的時候,將縣城遷往了趙家渡口,當時主要考慮治理匪患。
在那個時候,也不能說此決定有什麼大問題,但是,1981年,城廂也被划走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金堂人民才發現,將自己的文化丟了,而且趙鎮這個縣城水災頻繁。同時,因為遷縣城這件事,直接導致第二個問題:失去了金堂工業區這個機遇。
2、1958年失去了建設金堂工業區的機會。
緊挨金堂的青白江區是1960年成立的,其成立過程比較複雜,之前國家看中了新都和金堂交界的這塊平地,用於建設肥料廠等重大專案。有部分是金堂的,有部分是新都的。當時,打算在這裡建一個金堂工業區,但是後來因為壓縮基本建設專案,只保留了四川化工廠一個專案,所以撤銷了金堂工業區建設委員會。
試想一下,緊挨著城廂的這個地方,建設了四川化工廠和成都鋼鐵廠,如果在8年前,縣城沒有從城廂遷到趙鎮,後勤保障力量充足,說不定就沒有青白江啥事兒了,直接就是金堂工業區,也不用勞心費力重新建個青白江區,用於保障工廠的執行。
所以,正是遷移縣城的舉動,最後導致金堂工業區的專案脫離金堂,而且也導致1981年城廂和太平兩個片區劃給了青白江區。
3、2011年沒有爭取到天府國際機場落地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簡陽,並且已經執行一段時間了,但是,成都人都知道,這塊大餅本來應該是屬於金堂的。成都雙流機場在西南方向,金堂在東北方向,一南一北兩個方向修機場,是比較合理的。
當時成都新機場差點已經板上釘釘修在金堂了,所有人都以為金堂這次抓住機會要起飛,有一大批嗅覺靈敏的企業主投資落戶金堂。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落戶了本不屬於成都的簡陽,放棄了地理位置更合適、佈局更科學的金堂。
這個結果,雖有客觀原因,但是金堂沒有抓住機會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以上三大失誤,讓本可以原地起飛的金堂直接跌落到低谷,可謂一步錯,步步錯,如今這個千年老縣的存在感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