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泥沙連續22年向渤海輸送,已達32億多噸!山東領土每天都在增加,渤海會被填平嗎?
中國填海造陸最強機器是哪個?許多人想不到,不是天鯤號,而是我國的黃河!
自2002年起,中國針對黃河——這條被譽為中華民族母親河,啟動了一系列宏大的水利工程建設。這些工程不僅旨在保障沿岸數百萬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更致力於維護黃河生態的健康與穩定,確保這條古老的河流能夠繼續滋養中華大地。
歷經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黃河水利工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黃河向渤海輸沙的成果尤為顯著。據權威統計,截至2023年,黃河向渤海輸送的泥沙量已高達32.5億噸。這一龐大的數字不僅彰顯了中國在黃河治理方面的堅定決心,更體現了治理的顯著成效。
輸沙工程在緩解黃河下游河床淤積問題、降低洪水災害發生頻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泥沙的減少,黃河的水質得到了顯著改善,為兩岸居民和工業用水提供了更加潔淨的水源。這不僅為黃河下游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積極影響,也為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隨之浮現:黃河攜帶的泥沙是否會將渤海填平?
要解答這一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渤海的基本情況。渤海作為中國的一個內海,其面積相對較小,僅相當於河北省的一半左右。
此外,渤海的水深相對較淺,平均水深僅為18米,最深處也不過70米。因此,在理論上,黃河的泥沙輸送確實有可能對渤海造成填平的影響。據我國海洋環境觀測部門的調查資料顯示,渤海黃河入口的海岸線每年向前推進約176米,這意味著每年可以為山東省新增約30平方公里的土地。
實際情況遠比上面複雜。專家指出,渤海底部地殼正在經歷緩慢下沉的過程,這意味著渤海在不斷變深,這種地殼下沉的現象與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達到了一種動態平衡狀態。
此外,渤海內的海流對泥沙起到了重要的搬運作用。海洋底部的強大海流會將泥沙帶離渤海,從而減少了淤積的可能性。
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氣候變暖對渤海的影響。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加劇,海平面不斷上升。渤海作為與太平洋相連的內海,其海平面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海平面上漲將抵消一部分黃河造陸的效果。
這裡要補充的是,黃河的泥沙把渤海填平了,我國領土面積就增加了,其實這樣說是不準確的。渤海算領土還是領海在相關學術上一直有爭議,如果算是內水的話,那麼它和青海湖差不多是算在領土之內的,按照這種計算方式,即便把渤海填平,我國領土面積還是和原來一樣。當然,填平渤海後山東、遼寧、天津這些省級行政區和直轄市又可以多蓋一些房子了,經濟效益還是很可觀的。
我國為什麼要大費周章把黃河泥沙排到渤海呢?
黃河九曲十八彎,在陝西地區穿越廣袤的黃土高原,這裡的土壤結構疏鬆,極易受到風化和侵蝕。因此,當黃河的波濤洶湧而過,它會裹挾著大量的黃沙和泥土,形成了那特有的“一碗水半碗沙”的壯觀景象。
在黃河的上游區域,由於巨大的水位落差,水流變得極為湍急,這些泥沙在強勁水流的帶動下,被一路衝向下游。然而,當黃河水抵達下游時,流速逐漸減緩,泥沙開始沉積在河底,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下游的河床不斷被抬高。
桃花峪至黃河入海口這一段長達700多公里的路程,是泥沙淤積的重災區。據統計,每年上游輸送的16億噸泥沙中,至少有1/4會在這個區域內沉澱下來,這種長期的沉積過程,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800裡“地上懸河”景觀。
目前,黃河下游的河床已經比河南地區的平均海拔高出了數米,特別是在鄭州至開封這一段,河床底部比地面高出了約7米。要是兩岸河壩被沖毀,那麼這段地上懸河就非常危險,整個開封都會被黃河水淹沒。
古時為了防範黃河水外溢帶來的災害,人們不得不修建堅固的堤壩,然而河床持續抬高,河堤也必須隨之加高。這種方法顯然是不可持續的。歷史上黃河改道就是因為河壩太高,用這種方式低於黃河洪水,最終是治標不治本。
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做減法,現在黃河治沙沿用的還是古代先民們總結出來的經驗——“束水衝沙”,只不過我們現代有大型工程機械,有鋼筋混凝土,可以修築大型重力壩,古人沒有這個條件。
其實現在黃河水已經變清了不少,黃土高原的植被也正在恢復,不過每年黃河衝入渤海的泥沙並沒有降低,是福還是禍只能交給時間去判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