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區南部有個萬頃沙鎮,這裡面積約142平方千米,現有四五萬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萬頃沙鎮最初是東莞人在這圍墾形成的沙洲,當時這地方屬於東莞。後來這裡陸續劃給珠海、中山、番禺,最後才劃給了廣州市南沙區,成為南沙區的一部分。
現在的萬頃沙鎮實際上是一個島,但很難說這裡是海島還是江心沙洲,因為萬頃沙鎮剛好處在珠江下游入海口。在萬頃沙鎮東側有蕉門水道,入海口叫蕉門,在萬頃沙鎮西側有洪奇瀝水道,這是廣州與中山的界河,從洪奇門入海。不管是蕉門還是洪奇門,都屬於珠江入海水道之一,再往下就是伶仃洋了,那裡就是海。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發生的輪船撞斷的瀝心沙大橋,就在洪奇瀝水道下游,瀝心沙大橋和瀝心沙都屬於萬頃沙鎮管轄。瀝心沙是圍墾灘塗而形成的沙洲,面積有10平方千米,島上有幾千人,由於島上有民建村、民興村、民立村,所以當地人習慣叫這裡三民島。
在三民島,這裡的沙土地比較鬆軟,很適合種植香蕉,島上村民種香蕉早就遠近聞名了,三民島因此還有“十里蕉園十里香”的美譽。但以前這裡不通橋,出行只能坐船不太方便,種的香蕉不好運出去,一直到1994年才修通了瀝心沙大橋,至今剛滿三十年,沒想到這次被輪船撞斷了,島上村民進出交通又要依靠輪船了。
最近想來萬頃沙鎮的遊客,就別去瀝心沙那邊了。大家可以去萬頃沙鎮最南面看一看,剛好一路自北向南穿越萬頃沙鎮,看看這裡成為南沙新區之後的發展變化。
這一路上可以看到水稻田、香蕉園、木瓜園,還有一片片的魚塘,一直到頭就是萬頃沙十九湧。這不僅是萬頃沙鎮的最南端,也是廣州最南端,有廣州“南極”之稱。
萬頃沙十九湧南面是伶仃洋,那裡沒有海灘,只有石堤壩。這個位置可以看到正在建設的深中通道,周圍有候鳥自然保護區,有水果蔬菜種植基地,還有海鮮批發市場。
站在萬頃沙十九湧,遙想當年珠江水帶著泥沙在此聚沙成灘,孕育了萬頃沙洲。一代代沙田人在這圍墾耕種,靠勤勞的雙手把變滄海變成桑田,為了方便灌溉和用水,人們還在圍墾過程中留下一條條湧道,由北至南,一條一條平行的湧道依次排列,形成了現在的十九湧,這是勤勞與智慧創造出來的。
想去萬頃沙十九湧的遊客,在廣州坐地鐵就能去,乘坐地鐵四號線到蕉門站,出來再轉乘南沙G1路公交車,到十九湧站下車就到了,歡迎大家來萬頃沙十九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