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暫停上調醫保個人繳費標準
這個提案無疑是受到廣泛歡迎的,畢竟在醫保上節省開支是每個人都期望的。很多人可能並不完全理解醫保的深層意義或其社會作用,他們更關注的是直接的、可見的利益——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他們希望的是切實可感的好處,能夠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這種渴望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關乎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的安全感。醫保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公平和福祉的問題。它體現了一個社會對其成員的關懷和保障,特別是在面對疾病和不確定性時。因此,這樣的提案反映了人們對於更加公平和可持續醫療保障體系的期待。
尤其這幾年,老百姓表達了對醫保個人繳費上漲的擔憂。這不僅是幾個人的煩惱,而是一種普遍現象,連那些負責催繳的村幹部也感同身受。從2021年到2022年,城鄉居民醫保的參保人數減少了2517萬,這一數字背後,是農村居民對逐年增加的費用的真實反應。
曾經,新農合的10元繳費門檻讓許多人願意參與。然而,隨著繳費標準升至380元,許多人開始退出,因為這個數字對於普通農民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種變化反映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如何在保障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確保醫保制度的可持續性和公平性。這是一個需要政策制定者、社會各界和農民自身共同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醫保不僅關係到個人的健康,也關係到社會的整體福祉。在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農民的聲音和需求應當被充分聽取和重視。
2.明確支援"職業打假人"打假行為
在我們這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打擊那些假冒偽劣的產品,真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一場硬仗。咱們得鼓勵大家,包括那些專門打假的人,參與進來,用懲罰性賠償來給他們點動力,這不光是激勵,還能讓社會監督起來。這些職業打假人,就像是市場的清潔工,他們彌補了監管的空白,也讓大眾更願意站出來。
現在假貨到處都是,騙子也越來越猖狂,咱們只有零容忍,才能讓他們有所畏懼。法律得伸出它的長臂,公平地打擊所有的假貨,不管是誰揭露的,普通人還是專業的打假人。他們的努力,揭露那些不法之徒,這種行為值得咱們鼓勵和支援。
至於打假的初衷,是為了公共利益還是私人利益,這都不是咱們應該關心的。重要的是,打假能不能揭露事實真相,能不能幫助清理市場。那些生產和銷售假貨的行為,才是咱們應該關注的問題。打假,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只要是為了正義,就應該得到認可和尊重。這不僅是維護法治,也是堅守公平交易的原則。
3.增加年假,落實帶薪年假
帶薪休假理應成為一種真正的休息和恢復時間,而不是“隱形加班”的另一種形式。許多打工人的經歷是,他們期待的放鬆和自由常被工作的緊急呼喚所打斷。
如何確保員工在休假期間能夠完全脫離工作,享受到真正的休息。這不僅是關於個人的工作生活平衡,更是關於企業文化和勞動法規的反思。在這個問題上,社會、企業和立法者需要共同努力,尋找平衡點,以保護打工人的合法權益,讓帶薪休假成為一種真正的休息方式,而不是工作的延續。
此外,還需要明確勞動法實施中的一些關鍵問題。應該取消“自願加班”的概念、降低勞動仲裁門檻、增加企業違法成本,這些都是確保勞動法有效執行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增加企業違法成本,這可以大大提高法律的威懾力,促使企業遵守規定。
僅僅在政策上提出要求而不提供具體的執行方案,是難以實現預期效果的。全面落實8小時工作制和法定節假日放假,對於保障勞動者權益至關重要。
在基本的勞動權益都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下,討論其他福利措施確實顯得有些超前。這就像在基本的飢餓問題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去討論食物的多樣化和健康問題一樣,雖然正確,但並不切實際。
因此,任何關於勞動法的議案或提案,都應該首先確保能夠有效地解決勞動者最基本的工作和休息權益問題,然後再去考慮其他的改進措施。
4.對資不抵債的房企該破產就破產
房子沒造好就開始燒錢大戲,錢沒了,大家卻像玩兒熱土豆似的,誰也不願意承認包袱在自己手裡。企業玩的是有限責任的把戲,地方靠著無限信用卡,城投公司債轉股,債務變魔術,還能拿到銀行的VIP待遇。
可憐了那些掏錢的老百姓,一旦信用崩了,就血本無歸。
破產之後的兌付得有個先來後到。首先得保證交樓,畢竟居民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那是血汗錢啊!然後是供應商,人家墊資也是真金白銀。債權和股權,應該排在後頭,畢竟投資有風險。
每次破產清算,都得像打麻將一樣,大家圍一桌,公平博弈。用集體訴訟來解決爛尾樓問題,是個好辦法!
總之,這市場得有規矩和秩序,不然誰還敢玩兒啊?給弱者反制的能力,讓市場健康發展,這才是硬道理!
5.調整法定結婚年齡最低至18週歲
說到全球的法定結婚年齡,這事兒可真是五花八門。俄羅斯那邊14歲就能結婚,聽著都覺得小呢。法國人得等到18歲,穩重多了。韓國和日本也差不多,男的得18歲,女的16歲才行。巴西和咱們中國的香港、臺灣都是16歲起步。但咱大陸這邊,男的得22歲,女的20歲才能領證。
不過呢,現在的情況是,中國人的平均初婚年齡已經上漲到了28.67歲,男性是29.38歲,女性是27.95歲。看來,法定年齡並不是大家晚結婚的主要原因。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學習、工作、掙錢或者是個人的選擇,都願意晚點結婚。這些社會因素綜合起來,比那個法定年齡影響大多了。所以說,結婚這事兒,還是得看個人的準備和選擇,不是嗎?
6.加大投入,讓年輕人養育成本更低
降低養育成本的核心目標確實簡單明瞭:
讓養育孩子成為一件既經濟上可承受又情感上滿足的事情。
當前中國的出生率下降確實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它關係到未來的人口結構和國家的長期發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綜合考慮社會政策、經濟支援、教育資源等多方面因素,以創造一個更有利於年輕家庭成長和孩子養育的環境。
為了激勵更多的家庭願意生育,我們必須創造一個環境,那就是,養育下一代能夠帶來經濟上的回報。同時,我們應當致力於打造一個更加寬鬆和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成長。
7.開設養老照護專業,應對"人才荒"
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養老護理專業的設定已經成為許多高等教育機構的標配。然而,這些課程與傳統的護理專業在內容上差異不大,主要側重於基礎護理技能的培養。高校層面的養老護理教育似乎更注重管理和研究,涵蓋了政策研究、養老規章制度以及養老機構建設指標等領域。
從就業市場的角度來看,養老護理專業的畢業生似乎面臨著一定的侷限性。他們主要被限定在康復、養老和護理等相關領域的工作中,而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則可以較容易地進入這一行業。這一現象反映出養老行業的門檻相對較低,且行業內部的職業發展空間和薪資增長潛力有限。
在薪資方面,技校畢業的養老護理員通常面臨著較低的起薪,而本科畢業生的薪資水平雖然略高,但整體增長緩慢。這對於那些期待在養老行業中實現職業發展和薪資提升的畢業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所以總的來說,雖然養老護理教育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但其在實際就業市場中的價值和效果仍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最佳化。
8.放寬35歲就業年齡限制
目前的就業市場上,"35歲職業門檻"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現象。這一現象源於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設定的年齡限制,通常要求應聘者年齡在35歲以下。
許多職場人士表示,他們因為這一年齡限制而面臨職業發展的困境。儘管他們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在尋找新工作時仍然感到困難重重。
在國際上,大多數國家並沒有設定類似的就業年齡限制。在這些國家,只要求職者符合職位要求,他們就有機會獲得工作,無論年齡大小。這種開放的就業環境有助於充分利用各個年齡段的勞動力資源。
中國的企業可以考慮借鑑國際上的做法,透過放寬年齡限制來促進勞動力市場的活力。這不僅能夠為更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還能夠幫助企業發掘和利用更多有經驗的職場人士的潛力。政府和企業可以共同努力,透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提供職業培訓,來支援所有年齡段的勞動者,從而推動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