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豔
家風,是家庭的精神核心,也是家庭的外在形象。好家風可分為四個標尺:孝親、齊家、積善、明禮。父母如何按照這四把標尺去營造良好的家風,創造幸福的家庭?
孝親: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在古代“孝”被認為是一切道德的基礎。《論語》就把“孝、悌”作為“仁”的根本。這是因為基於親人之間血緣的“孝”,相比其他道德品質更具有本源性。父母是生養和照顧孩子長大的人。從牙牙學語到長大成人,孩子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和教育。所以,感恩父母、善待父母應是一個人的應有品德。
小徐是一戶普通的工薪家庭的女主人,平時性格較為粗獷,但她對老人非常細心。婆婆來她家小住時,她每天早上都會為婆婆準備豐富的早餐,並在完成菜市場買菜等家庭工作後才去上班。下班回家後,小徐會主動幫婆婆分擔家務,讓婆婆有時間與孫子共享天倫之樂。除工作時間外,小徐還會利用週末跟丈夫一起帶著婆婆和兒子到城市周邊旅遊,品嚐特色美食。當婆婆不舒服時,小徐會主動照顧,及時帶婆婆到醫院看病。婆婆住在小徐家的這段時間過得非常開心。小徐的兒子耳濡目染,從父母對奶奶的態度中明白了孝敬老人的方式方法。兒子每天晚上都幫媽媽小徐按摩,這讓小徐倍感欣慰。小徐透過言傳身教,成功構建起了一個以孝親為核心的和諧家庭氛圍。
齊家:以寬容之心與家人共處
“齊家”的概念出自《大學》,即家族成員的齊心與和睦。如果一個人不能與家人和睦相處。那麼,即使他獲得再多成就,也是孤獨的。幸福需要與家人和諧相處,只有對家人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體諒才能收穫寬容和諧的家庭氛圍。以嘉言懿行與家人和睦共處應為齊家的指導思想。
楊絳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她同時也是丈夫錢鍾書的賢內助。為支援丈夫出國留學,她中斷自己在清華的學業。留學期間,楊絳幾乎包攬所有家務,並在家務之餘去錢鍾書所在學校旁聽。錢鍾書不擅長家務,在楊絳懷孕生產期間,他對於家庭工作常常力有不逮,楊絳總是對他表示“不要緊”。而錢鍾書感情細膩,對待妻子和女兒寬和溫柔,把最大的寬容留給家人。雖然他們一家人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但那些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日子同樣動人,因為和諧親密的家庭帶來的幸福感,是其他事物無法比擬的。
積善:以善良之行幫助身邊人
積善最初出自《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的意思是:常做善事的人家一定會有很多值得慶賀的事,經常作惡的人家會有許多災禍發生。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積善家風的重要性。
100餘年前,有一英國農民在田野勞作時,忽聞一少年落水求救,農民將其救起後得知該少年是一名貴族之子。此後,該少年的父親攜厚禮登門致謝,但農民認為救人只是自己的良心使然,並不是貪圖對方的謝禮,更不是因為對方的貴族身份。貴族少年的父親很佩服農民的高尚品格,於是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接受高等教育。農民的兒子得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多年後他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並在194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後來還被英國王室授予爵位。這個農民的兒子叫做亞歷山大·弗萊明,也是青黴素的發現者。雖然該故事中有部分戲劇性巧合,但是它展示出了行善者自有人相助的樸素道理。如果一個家庭有“積善”的家風,那麼這個家庭的家風一定是和諧而快樂的,成長於這個家庭的孩子也一定是善良、有德行的人。
明禮:以教養之行體現好家風
中國是“禮儀之邦”,過去“禮”是一種社會政治制度,現在“禮”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儀式。“禮”的形式有千萬種,但它的核心主旨只有一個,即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就要明禮、學禮、知禮、守禮,把禮儀與尊重刻進骨子裡,讓教養體現在一言一行之中。
比如,在自助餐廳的行為就可以體現不同的家風。有的家庭在自助餐廳拿取食物過程中出現了過度索取、擠佔插隊等不文明行為;有的家庭只是簡單拿取幾樣食物,並精心擺放整齊。從上述行為對比中不難發現,一個人的行為可以反映他的教養,而教養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風。
孝親、齊家、積善、明禮,這四把構建家風建設的“標尺”,將為父母構建良好家庭教育環境、營造新時代特色家風、創造幸福家庭氛圍提供參考,也為推進我國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事業提供理論依據。
本文為2021年度湖南省婦女研究會課題《向警予馬克思主義女學思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編輯:依依
二審:詩韻
三審:歐陽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