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件網購75寸大屏電視卻收到50寸商品的消費糾紛,再次引發人們對網購過程中的潛在風險的關注。
事件反映出電商平臺存在“型號門”等隱藏資訊的現象,不法商家利用文字遊戲欺騙消費者,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事發於浙江一市民李先生,在某電商平臺以1380元價格購買了一臺標註為“75英寸”的大屏電視。
李先生原以為可以以超低價格獲得大尺寸商品,殊不知該“75英寸”並非指顯示屏尺寸,而是商家自行設定的商品型號,實際發貨的電視尺寸僅為50英寸,與描述嚴重不符。
李先生聯絡商家投訴無果後,還因電視屬於易碎品無法寄回而無法獲得退貨退款,感到權益受損。
分析此事,可見不法商家透過故意模糊商品資訊的手段來造成消費者誤解和上當受騙。
所謂“75英寸”標識根本無法反映實際尺寸,其目的就是誤導消費者以為可以獲得大尺寸商品,而實際發貨卻是縮水版,可以獲得差價獲利。
這種“型號門”手段已經屢見不鮮,不只出現在電視商品,各類數位產品也曾多次爆出類似事件。之所以這種手段屢禁不止,與監管存在漏洞也有很大關係。
根據《電子商務法》,電商平臺和第三方賣家都應向消費者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商品資訊,不得以隱蔽、含糊方式隱瞞關鍵交易資訊。
但在執行層面,許多地方監管部門對“型號門”等灰色地帶監管不力,導致不法商家可以輕易透過文字遊戲逃脫法律責任。
消費者的防範意識不強也是導致此類問題屢禁不止的原因。類似李先生一樣,許多消費者面對低價商品時往往會放鬆警惕,不去仔細甄別商品資訊的真實性,最後才發現上當受騙。
其實,任何在正常價格基礎上大幅下調的商品都需要保持足夠警惕,謹防垃圾商品和商家的套路。
針對這一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整治:電商平臺要加強自律,嚴格稽核第三方賣家的商品資訊,一旦發現隱瞞真實資訊的行為立即下架處理,並對賣家採取處罰措施。
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對電商平臺的專項檢查力度,重點針對易引發消費者誤解的灰色區域資訊進行整改,嚴厲打擊各類“型號門”現象。
加強消費者教育,提高權益意識。透過報道類似案例,讓消費者意識到網購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學會分辨商家的套路,理性消費。
完善消費者維護正當權利機制,讓消費者遇到問題可以獲得便捷的維護正當權利途徑,既可以制裁不法商家,也能促使電商平臺重視規範管理。
但我們也要看到,隨著監管力度加強、消費者意識提高,電商行業整體誠信水平正在不斷提升。
相信透過各方共同努力,網購市場會變得更加透明、規範,消費者可以安心享受網購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