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免費領養的真相原來是貸款買貓”詞條衝上微博熱搜。“遇到過此類寵物店,簡直誤導大眾”“讓領養代替購買變了味”,網友直呼“套路太深”。
伴隨著寵物經濟快速發展,“免費領養”的寵物售賣模式興起。不少寵物店、寵物醫院、救助自媒體博主透過線上宣傳線下領養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轉變消費理念,以領養代替購買。但某些“免費領養”的背後卻帶有各種附加條款,如每月支付固定金額用於購買該店鋪的寵物用品,停止購買將面臨高昂違約金等等,這與消費者“領養代替購買”的初心相去甚遠。
這場商業遊戲不僅傷害了消費者,也影響了領養寵物的體驗。何況,對養寵、愛寵的人來說,寵物不是一件商品,而是自家“毛孩子”“情感支持者”。將“免費領養”寵物操作為捆綁銷售的套路,屬於虛假廣告,對消費者構成了欺詐和誤導,也消弭了社會誠信。
事實上,隨著“養寵大軍”壯大,寵物用品質量及相關服務標準不明確、違約責任難認定等問題層出不窮,消費糾紛也一併增加。更有甚者,某些黑心商家在合同上“挖坑”,給消費者徵信系統埋下隱患。消費者在選擇領養時,要擦亮眼睛、做足功課,仔細核對領養資訊,簽訂合同時仔細閱讀條款,避免誤入“消費陷阱”。此外,監管部門要做好“管”與“放”的平衡,既要給新業態觀察期,又要當好“守門員”,開展日常性抽查,同時與時俱進制定可行的實施細則,倒逼不良商家上好誠信守法經營這門必修課。
“領養代替購買”,不僅是一種經濟化、人性化的養寵方式,更是責任和愛心的傳遞,無論如何不應該、不能夠淪為傷人的套路。
(實習生 曹穎 蘇報融媒評論員 王嘉言)
編輯 趙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