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不斷深入,市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4月22日晚,崇明公安分局向化派出所接轄區村民求助稱,其家中闖進來一個“不速之客”,長得像貓頭鷹,初步檢視有傷,不能飛,擔心這個動物有生命危險,請民警救助。
圖說:警民救助起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 崇明公安供圖
民警到場後,看到這隻鳥已被報警人安放在紙箱中,與之前救助過的猴面鷹一模一樣,並非貓頭鷹,再細看,其頭部、腿部均有傷痕。感謝村民後,民警將猴面鷹連同紙箱帶回派出所。
林業站工作人員到派出所核實,該鳥確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學名草鴞,傷情可能是在捕食過程中發生的,好在傷勢不重,能治療。工作人員隨後將猴面鷹帶回林業站治療,待其達到野外放養條件後,再放歸自然。
猴頭鷹與貓頭鷹的區別
猴頭鷹即猴面鷹,是中型鳥類。體長33-39釐米,翼展85-93釐米,體重470-570克。頭大而圓,面盤明顯,呈心臟形,白色,四周皺領橙黃色,上體為斑駁的灰色及橙黃色,並具精細的黑色和白色斑點。下體白色,稍沾淡黃色,具暗褐色斑點。
貓頭鷹大部分的種為夜行性肉食性動物。該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雙目的分佈,面盤和耳羽使本目鳥類的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俗稱貓頭鷹。
警方提示:市民遇到受傷野生鳥類進入宅院時,應報警或向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求助,幫助他們得到及時救治。
新民晚報記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