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鞋子的款式不多,最流行的只有那幾款,“撞鞋”的機率奇高。
耐克和阿迪達斯還是不少長輩口中的“洋玩意兒”,昂貴,卻遠沒有回力鞋好穿。
剛上架的一款鞋子,只要班裡有人穿,很快就會火起來。
小白鞋,女生們當時幾乎是一人一雙,搭配帶有蕾絲的小白襪穿,鞋底比較軟,跑步和跳皮筋的時候都可以穿。
下雨天是捨不得穿的。
鞋面弄髒後,我們會從講桌上的粉筆盒裡偷偷拿出一截粉筆頭,把沾有灰漬的地方塗白。
只有這雙鞋,洗刷的頻率最高,泛黃最快,回購率也是相當的高。
被男生偏愛的一款鞋子,一雙可以穿三季。
彩色的塑膠涼鞋,帶有細閃,在陽光下非常漂亮。
因為這雙鞋,我們知道了“燒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因為這雙鞋,我們體驗到了鞋底卡石子的感覺。
因為這雙鞋,我們進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水管衝腳丫。
還是因為這雙鞋,我們總是不能很快得到最喜歡的新涼鞋。
因為它實在是太耐穿了,帶子斷了,用火鉗粘好後還能繼續穿。
這款鞋在當時的校園裡也著實火熱了一段時間,很多愛好踢球的男生喜歡穿著它進校園。
底部有圓球,被稱為“疙瘩鞋”。
只要不在有水的光滑地面上行走,“疙瘩鞋”穿在腳上還是挺舒服的。
不知道有沒有夥伴體會過“呲溜”、“呲溜”在地上走,完全站不穩的感覺。
這也是當年的爆款球鞋。
青島的雙星、上海的回力、北京的京子牌球鞋在當年並不遜色於耐克、阿迪達斯。
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容易臭腳。
看到這雙鞋子,也許你會想到抗美援朝。
解放鞋最初是軍鞋,在建國的初期開始批次生產。
但因為物資匱乏等原因,第一代解放鞋的產量供給不足,沒有實現軍鞋統一的目標,以至於在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穿的鞋子依然以布鞋為主。
55式軍服推出後,才算正式整體地配備了第一代解放鞋。
三球牌足球鞋,牛筋底,男生比較喜歡穿,有紅、綠兩種顏色。
舒服是真舒服,滑也是真滑。
下雨天,走在大理石地面上,“pia ji”的一聲......
大頭涼鞋,泡沫底,剛穿上的時候很舒服。
古早雪地棉,外形和奶奶為我們做的棉鞋有些像,保暖效果四星半。
小時候的我們愛跑愛跳,整天閒不下來,等到換春鞋的時候才發現這雙鞋的後跟已經歪了。
男生和女生都可以穿的塑膠涼鞋。
泡沫底的紅涼鞋,鞋子中的鋼鐵俠,樣子雖然不好看,卻特別結實。
其實它和菠蘿衣才是靈魂伴侶,志同道合。
此處放一張菠蘿衣的圖片,如下圖。
這雙鞋可以從夏天穿到秋天,如果儲存得當,第二年還可以繼續穿,完全讓我們斷了試穿新鞋子的念想。
基本每天都在盼望它game over。
然而,它從始至終都特別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