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鳥鶴7系列在去年就以較低的價格、不錯的配置以及較好的畫質,獲得了不少使用者的青睞。而在進入2024年後,雷鳥又連續推出了包括鶴7 24版的幾款新品,不但將整體配置拉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同時在價格上也非常有競爭力。像鶴7 24這款產品,可以說是同價位檔次上,配置最高的Mini LED電視,所以這款電視才上市就引起了市場和使用者的極大關注。
我們在春節前就拿到了65英寸的鶴7 24,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體驗和測試後,對這款電視有了一個相對全面的瞭解。在我們看來,鶴7 24在硬體方面和其他同檔產品相比有不小的優勢,搭配較低的價格,看起來的確很有價效比,但在系統和畫面最佳化方案上,我們得實事求是地說,鶴7 24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款電視的具體表現。
外觀設計中規中矩,壁掛介面空隙偏小
在外觀部分,雷鳥鶴7 24實際上基本保持著和去年類似的設計,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當然由於本身價格便宜,在用料設計部分,其實我們還是能發現雷鳥和TCL之間的一些區別。比如十多顆螺絲集中在電視下方,和之前我們測試的一些TCL、海信電視相比,顯得相對差一些,但是和去年小米S Pro相比,則要好不少。
背部的低音單元設計方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的TCL Q10G Pro,不過在背部設計部分,為了更好的貼牆,鶴7 24沒有類似弧形的小書包。但如果採用通用壁掛配件安裝的話,那麼在介面處的開口還是略顯得緊窄了一些。我們自己測試了一下,壁掛安裝後,再想接駁電視的HDMI介面和USB介面,空間還是小了點,需要將電視抬起來一些才行,或者自己買個伸縮式的壁掛配件,不過常見的厚度就要大一些了。
介面部分,鶴7擁有兩個HDMI 2.1以及兩個HDMI 2.0介面,同時還有一個USB 3.0和一個USB 2.0介面,其他包括同軸介面、百兆網口、3.5mm介面以及AV介面,屬於TCL旗下眾多采用MT9653晶片電視的標準配置。不過鶴7 24將eARC功能放到了HDMI 2.1介面,而不是像其他TCL機型那樣放到HDMI 2.0介面上。這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如果有HDMI 2.1的功放,那用起來就很方便,壞處是如果接HDMI 2.0的迴音壁,那等同於佔用了一個HDMI 2.1的介面,如果電視要接PC、PS5或者Xbox Series X這樣的裝置,介面就顯得不夠了。
遙控器部分基本也和去年的TCL機型類似,側面有亮度調節按鍵,用起來比較方便,而且不需要很明確的指向性就能方便操作,功能也比較齊全。總體來說,鶴7 24的設計中規中矩,沒有什麼問題,也不會像去年小米S Pro那樣明顯呈現出一種設計和做工上的廉價感。
靈控桌面進一步升級,但有一些系統BUG
和TCL的其他機型一樣,雷鳥鶴7 24版當然也採用的是靈控桌面,關於這個系統我們其實之前已經說了不少,這裡就不再贅言了,肯定還是國內電視系統上比較出色的一款。鶴7 24採用的是靈控桌面追光版,在功能上有一些提升,特別是左邊的使用者中心,會讓整個電視用起來更為簡單方便。另外這次雷鳥和極空間有合作,所以系統預設就有極空間的TV版APP,如果擁有極空間的產品,那麼使用起來會相對省心一些。
硬體部分當然還是MT9653晶片,也就是聯發科的Pentonic 700,儲存規格為4GB+64GB,系統用起來很流暢,極少出現卡頓的情況。官方表示支援WiFi 6雙頻,最高可以達到700Mbps的網速,我們簡單測試了一下,在2000Mbps寬頻下,普通測速軟體大概還是在300Mbps左右,用雷鳥自己內建的網速軟體測試,同樣最高也是300Mbps左右,當然這個速度流媒體或者無線看本地超高畫質影片都是沒有問題的。
說幾個雷鳥鶴7 24版在系統方面讓我們覺得省心的地方,首先是CEC功能非常完善,控制各種帶CEC功能的裝置毫無壓力,大多數時候我們只需要用雷鳥的遙控器就能控制所有裝置了;其次是安裝第三方軟體比過去TCL的機型更為輕鬆,都不需要再進入某個軟體去控制優盤,且使用沒有太多限制(除了海外一些需要認證的流媒體軟體),不像某些品牌即使可以安裝一些軟體也不允許直接執行。在HDR支援格式上,雷鳥鶴7依然是HDR10、HLG、杜比視界以及HDR10+全支援,這裡就不考慮那個在國際上實際沒什麼意義的HDR VIVID了。
另外去年我們對TCL曾建議過能否在杜比視界IQ中對MEMC進行選擇,之前這部分是鎖死的,只要選擇杜比視界IQ,那百分之百會加入MEMC插幀功能。而現在我們已經看到雷鳥鶴7 24即使在杜比視界IQ下,也可以關閉MEMC功能了,這顯然是一個功能上的進步,而且新的韌體會有杜比視界精確細節等功能,TCL系的電視在畫質功能選項上,已經趨於完善。
然後再說一些雷鳥鶴7 24版在系統層面明顯的BUG。首先是外接回音壁時,當電視開機後一直要提示使用者確認採用外接音訊裝置,如果不確認或者在出現提示的時候,開始播放影片音訊,那麼此時連接回音壁將無效,聲音將預設採用電視本身的喇叭;其次是使用內建播放器播放影片,在播放某些HDR內容時會出現破圖的情況,這並非必然但我們多次遇到,當然內建播放器還有對特效字幕和一些音訊格式支援不好的情況。
還有一個讓人無語的BUG,我們在去年Q10H測試的時候曾經遇到過。那就是當電視直接接駁PC的時候,會將電視的畫面模式鎖定在“遊戲模式”上,而無法調整到其他模式上。按照TCL的說法,這是電視檢測到HDMI介面傳輸的ALLM訊號後自動鎖定,這個要是接駁遊戲機當然沒問題,但在接駁PC的時候顯然不合理。之前TCL更新韌體後這個問題在Q10H等機型上已經解決,但是現在又出現在了雷鳥鶴7 24款上。
我們按照過去的一些經驗,採用了雷電轉HDMI 2.1的轉接頭來讓PC和電視連線,結果有的時候能切換畫面模式,但大多數時候依然被鎖死在遊戲模式。最後我們發現只能透過其他裝置的HDMI介面多一層連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是將PC接駁到迴音壁上的HDMI輸入介面上,迴音壁再透過HDMI輸出介面連線到鶴7 24上,這才搞定了畫面模式的切換。
這些BUG在一些特定場景會讓使用者有一些煩惱,或者即使可以用一些方法來解決,但是步驟也會顯得有點繁瑣。我們希望雷鳥在後續韌體更新中,能儘快解決這些問題。下面我們進入鶴7 24實際的面板素質和畫質部分。
基礎面板素質比較出色,背光及亮度水準較高
鶴7 24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人關注,和它的背光配置是分不開的。這款產品一共有三個尺寸分別是65英寸、75英寸以及85英寸,背光分割槽數量達到了960、1248以及1536個,考慮到鶴7 24起售價為4999元,上市時還有一定優惠,所以同價格檔次下的Mini LED電視,它無疑在背光配置部分是最強的,我們認為鶴7 24顯然是針對小米S Pro的一款產品,至於和去年的鶴7 Pro系列比,顯然已經拉開了距離。
在面板部分,顯然還是華星光電的8Domian高階VA面板,經過測試這款鶴7 24的螢幕原生對比度在6000:1左右,如果將區域控光開至最高,實際對比度超過了20000:1。在色域覆蓋部分,DCI-P3我們實際測試在93%左右,很顯然沒有像高階TCL電視那樣採用量子點技術,而是使用了普通熒光粉。
色準部分有點奇怪,我們測試了多次,發現手頭這臺65英寸的鶴7 Pro在遊戲模式下色準最佳,ΔE數值在1以下,但是其他模式的色準則有不小的差距,包括電影模式的色準ΔE都偏高,當然這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問題。亮度部分,鶴7 24官方號稱峰值亮度達到了2400nits,而經過我們測試,在標準以及HDR鮮豔模式下,鶴7 24可以在10%視窗下獲得超過2400nits的峰值亮度,這沒有問題。
我們測試了一下鶴7 24在電影模式下各視窗的亮度,大家可以相對參考一下,最高1988nits的峰值亮度表現已經很不錯了,在全屏下也能達到545nits的穩定亮度。SDR我們雖然也測試了,但因為一些原因,我們在自己長期使用中會將其調整到固定120nits左右,所以我們這裡就沒有列出SDR不同視窗亮度的資料,具體之後會說明。
可視角度部分雷鳥鶴7 24和之前一些採用華星光電VA面板的機型,沒有太大區別。8Domain VA面板比以前的VA面板在可視角度上有加強,但和IPS/ADS面板相比,還是有一些不如,如果不加廣視角膜的話,這部分始終有一些偏差。在光暈部分,和其他TCL機型一樣,鶴7 24基本正面看不到什麼光暈,但是側面則相對明顯一些。
從基本螢幕的表現來說,至少從我們的測試來看,鶴7 24沒有什麼問題,面板素質依然較高,峰值亮度和可穩定亮度也很出色。不過在這麼高的背光分割槽數量上,我們認為在開啟最高區域控光後,實際對比度偏低了一些,不過這和其他硬體設計有關,這裡我們不展開討論,直接進入大家最關心的畫質部分。
畫質部分一言難盡,全屏提亮是利是弊?
我們先測了一下鶴7 24在一些畫質部分基礎的表現,包括控光表現、HDR對映以及EQ ETOF曲線。在HDR對映部分,雷鳥鶴7 24延續了其他TCL機型的表現,在高於自己峰值亮度的訊號下,能表現出很好的高亮細節,當然代價是犧牲了部分色彩,即使是將HDR對映的選項開至“亮度優先”也是如此,這部分其實所有電視都有類似的傾向,要在超高亮度訊號上(比如4000nits或者10000nits)下做好高光對映,色彩準確性都會損失;一些電視為了減少色彩的損失,則會在高光細節上做出妥協。
在控光部分,鶴7的表現不錯,不會像小米S Pro以及部分其他Mini LED機型,會在一些嚴苛場景下出現失控的情況。儘管在像濱崎步的MV和《馬戲之王》這種明暗差異非常大的畫面下,依然有少許較淡的暈染,但這個表現其實已經比同檔次甚至很多價格更高的Mini LED電視要強了。另外我們強調一下,這依然是我們在SDR設為120nits固定亮度時所測試的畫面。
而在EQ ETOF曲線上,鶴7 24至少在視窗測試上的表現是非常理想的,基本上視窗顯示的亮度符合實際訊號的亮度,而到了最高亮度之後會有一個滾降,用於對映高於自己亮度的訊號。如果只從我們的測試來看,鶴7 24應該是一款在實際亮度上和HDR影片訊號亮度非常吻合的產品,但電視的實際表現卻讓我們覺得有些一言難盡。
我們在實際觀看鶴7 24的時候,無論是HDR還是SDR,我們都發現了畫面的亮度要遠遠高於實際訊號亮度的情況。在SDR下,我們將全屏亮度固定到120nits,但是在HDR下,原本亮度在不手動調整的情況下應該符合訊號規範,讓亮的地方亮起來,暗的地方暗下去,但實際上鶴7 24卻展示出一種全屏提亮的既視感。
我們用目前手頭的三款電視進行了同一畫面的對比,都使用了電影模式。包括鶴7 24、飛利浦OLED 908以及海信E8K,所有的對比畫面都發現鶴7 24在影片播放時,會在畫面任何部分進行過分的提亮,無論是高光部分還是暗部,鶴7 24都自己加大了亮度,這種情況發生在任何HDR格式下,包括HDR10、HDR10+、杜比視界以及HLG,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我們的畫面對比。
我們這裡不說具體畫質的區別,主要看看亮度和色彩部分的不同。這是採用杜比視界的一個影片畫面,飛利浦OLED 908在亮度部分基本遵循影片訊號亮度,在明暗部分上有明顯的縱深,使得畫面層次豐富,同時也能很好地展現暗部細節;海信E8K有一定的提亮,但是相對比較剋制,畫面整體亮度更高,顏色更為豔麗一些,同時依然保持了明暗之間的視覺差異和整個畫面的深度。
但是雷鳥鶴7 24則不同,我們可以看到雷鳥鶴7 24全屏大幅提升了亮度,但是這種提升亮度由於幅度過大,遠遠超越了影片本身的亮度訊號,這不但使得明暗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整個畫面也是趨於平淡,同時顏色部分因為過度拉高亮度,已經和原有的影片有著很大的不同。透過這種拉亮手段,似乎暗部細節都很清晰了,但實際上這種方式使得電視可以說沒有所謂的暗部了,這個時候談暗部細節也就沒意義了。
在上面的HDR10+影片畫面中,雷鳥鶴7 24依然是全屏提升亮度,海信和飛利浦在膚色部分表現一致,當然海信的亮度依然要略高於飛利浦,雷鳥鶴7 24拉伸亮度很高,黑人小孩的臉部的確更清楚了,但因為整體畫面亮度過高,而蔓延出一種鐵青色,包括海水的顏色也從藍色變成偏綠,黑人小孩的臉是更清晰,但膚色卻呈現出青白感,同時其他部分的顏色也因為亮度拉高而變得寡淡。
我們其實很不理解雷鳥鶴7 24這種全屏拉伸亮度的做法,而且這種畫面表現也和我們自己測試的資料完全不同。所以我們抱著探索的心態,在全屏下進行了一次HDR EOTF的曲線測試,而在全屏下,鶴7 24的曲線和視窗模式有極大的區別。在全屏下,我們發現從最低亮度開始雷鳥就開始主動拉伸亮度,在100nits和400nits之間,雷鳥最高可以直接將亮度提升到訊號的一倍以上,當然隨著亮度的提升,由於電視全屏亮度有限,拉伸亮度的比例會逐漸減少。簡單來說,從測試資料可以看出來,在雷鳥鶴7 24這款電視上,原影片訊號亮度越低時,電視主動拉伸的亮度比例也就越大。
我們做了兩個電視同一個畫面之間,雷鳥在不同區域亮度提升比例的測試。結果是非常驚人的,一般來說,很多HDR影片畫面最暗處可以低到零點零幾尼特的亮度,而高亮一些的畫面如果不是特意為了展示超高亮度,正常差不多幾百尼特。在我們的測試中,雷鳥在暗部提升的亮度可以達到八至十倍以上,而在高亮部分也在儘可能的提升亮度。
這種情況我們不瞭解是TCL今年電視有意如此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的確,我們承認目前HDR很多影片的亮度其實偏低,無法達到HDR高亮的效果。但是我們一直表示,HDR並不只是超高的亮度,即使要展示電視的亮度水準,也可以更為科學的提升亮度,比如研究演算法讓畫面明亮的地方更亮(前提是不破壞畫面本身,比如出現過曝的問題),但我們認為這絕不應該是拉伸整個畫面亮度這麼簡單,
按鶴7 24這種提升亮度的表現來看,首先暗部亮度過高之後,導致明暗畫面邊界模糊,失去了畫面應有的縱深,整個畫面看起來顯得過“平”;其次這種單純提升亮度,但沒有考慮到色彩適配的問題,會使得畫面原有的顏色表現遭到破壞,失去色彩的深度,給人視覺以錯誤的顏色;另外這種拉伸亮度的模式,會很大程度放大畫面的噪點,同時也失去了不少在暗部才能體現出來的畫面質感。此外,這種提升亮度還會破壞原有畫面的顏色過渡,甚至出現不必要的畫面色階化,不但沒有起到提升畫面的意義,反而對畫質產生了劣化(如下圖)……這種讓電視實際上失去了暗部的提亮方案,在我們看來並不可取。
如果覺得對比還不夠強烈,我們還使用了Macbook Pro的螢幕來和雷鳥鶴7 24做了一個實拍的對比,在設定為近似色溫下,大家可以看看兩者的區別,以及什麼畫面更好!如果這樣還覺得鶴7 24這種提升亮度的做法沒有問題的話,那麼我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另外,這種拉亮度還容易引起一些明亮畫面下的過曝可能,比如在足球比賽中,像曼城那種明亮的藍色衣服配白色號碼,就容易出現號碼過曝的畫面。
在畫質部分,我們無法給鶴7 24一個結論,但是我們想說的是,所謂的提升畫質並不是一味讓大家感受到電視的亮度!我們希望看到明亮充滿活力的畫面,但如果無腦提升亮度反而無法體現原有畫面的質量,甚至讓很多畫面失去了活力,那這種做法是不是就顯得欠妥了呢?我們希望廠商自己能重新評估一下這種方案,至於未來會不會改變,那我們就不知道了。
此外,平心而論鶴7 24也不是在每個場景都顯得很糟糕,我們發現如果本身畫面非常明亮且亮度較高的時候,鶴7這種提亮方案就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本身提亮的空間就不大了)。比如說我們看春晚時就用的鶴7 24,由於基本沒有陰暗場景,而且春晚本身就有較高亮度,所以用鶴7來看就不會有畫面明顯不對的既視感。但要記得,我們日常看的內容,絕大多數不是春晚那種型別的,我們也不可能要求鶴7 24的使用者每天都只看春晚吧?
我們自己的一些調整方案:絕不完美僅供參考
本來電視做到這個份上也就差不多了,但是我們遇到了不少之前購買鶴7 24的使用者,也談到這個問題,本著沒事就試試的心態,我們嘗試著對鶴7 24進行一些調整。當然調整得不是那麼精細,也不想費事去拉LUT曲線,同時時間有限之際(春節還是出去浪了好幾天),也沒去調整黑電平和伽馬值,所以我們簡單就採用了降低亮度的方式,順帶做了相應的測試。
SDR不用說,我們將鶴7 24全屏調整到120nits的亮度,基本上就比較正常了,事實上這個亮度也是我們建議大家日常觀看SDR內容的亮度,開燈關燈都無所謂。而在HDR部分,我們則進行了較多的嘗試,畢竟本應該遵循HDR訊號亮度的鶴7 24,現在這樣拉亮度,使得我們只能每次降亮度後,都要測試一下具體效果以及曲線和色準。
我們的目標是在顏色相對準確的時候,將鶴7 24的畫面降到一個畫面看起來正常的標準。這其實涉及到幾方面的問題,因為鶴7 24這個拉伸亮度的機制不會因為使用者主動降低電視亮度而消失,所以我們會讓鶴7 24因為全屏亮度降下去,從而限制了它拉亮度的強度,使其儘可能的看著正常。
最後我們發現在HDR下,無論是什麼格式的HDR,將鶴7 24的亮度降到15-25的時候,這個時候白點色準可以保持較高的精準度,同時也能讓畫面保持質感和深度,整體顏色部分也達到了可接受的程度。但這樣做的缺點是,降低了亮度,意味著全屏亮度和峰值亮度都會隨之下降,如果畫面出現較高峰值亮度的時候,鶴7 24就無法達到應有的高度,所幸的是這種場景大多出現在演示片以及少量影片內容中,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寫在最後
這次鶴7 24的測試,的確給讓我們有一些意外,因為我們沒有想到廠商會使用全屏提升亮度的方式來演繹實際的畫面,我們得承認鶴7 24的基礎條件很好,無論是面板、峰值亮度、色域、控光部分,我們都覺得它在現有價格下,能成為今年電視行業的一大卷王,但這種拉伸亮度的方式,我們的確感到無法接受,這至少不是我們想象中提升畫質的方案。
在截稿之前,鶴7 24已經發布了最新的韌體,對介面UI做出了改善,並且加入了杜比視界精確細節以及遊戲欄功能,但我們更希望雷鳥能在韌體中解決現有的BUG,同時對現在的畫質方案做出變化。我們願意看到電視廠商在畫面上展現出和友商不同的特點和優勢,但前提是真正有益於畫質,而不是為了突出一個特點反而對電視畫面進行了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