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近期寶馬賓士都對新能源車開炮了。
最近寶馬董事長齊普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汽車是不是先進,不是看你採用了多大的螢幕。有些車輛的螢幕又大又麻煩,極大影響了司機的注意力,沒啥安全性。
而無獨有偶,北京賓士CEO也在亞布力論壇年會上放話,有些車企為了迅速佔領市場份額和吸引投資,採取了違背商業規律的堆料競爭策略,違背商業規律。
我們知道,今天的新能源汽車,不管是配大螢幕還是堆料,國產新能源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但大屏與堆料的表象背後,是智慧化技術的發展把功能都集中在了螢幕上,一個基本事實是,德系車在電車技術上的發展目前處於追趕態勢。
從寶馬賓士吐槽新能源的大螢幕堆料來看,這背後是一個重要方面是,在油車時代,德系技術不如日本,但德系卻牢牢站穩高階市場,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技術第一性成為決戰的關鍵因素了。
燃油車技術最強的不是德系,是日系車
在燃油車陣營,說到技術最強,當屬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車,而不是德系車。
燃油車核心技術離不開發動機,說起燃油車發動機的技術與熱效率,豐田全球第一。
有過用車體驗的消費者許多人會有一個認知是,日系車經濟省油,可靠性高、後期維護費用低。
而德系車行駛品質好,跑高速穩,德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不限速的高速公路,從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車輛在高速行駛的穩定性。因此,德系車後來轉向渦輪增壓發動機,AT以及雙離合變速箱的應用,只為更好滿足車輛高速行駛的效能表現,其次是,為了滿足高速行駛的工況,德系車的底盤也做的非常紮實。
在跑高速上,德系車擁有較高的舒適性體驗,但是開個幾年之後,小毛病要相對日系車多一些。論油耗,可靠性、穩定性,維修成本,日系表現反而要比德系更出色。
日系經濟省油、可靠性高,開不壞的背後,其實是技術在支撐這一切——日系在玩渦輪增壓的時候,德系在玩自吸,日系在玩提升熱效率的時候,德系在玩渦輪增壓,日系在玩氫動力、電池技術的時候,也把德系甩在身後。
在變速箱領域,賓士、寶馬過去用的也是日本愛信變速箱。豐田本田都10AT了,其AT變速箱基本沒曝出過什麼問題。渦輪增壓器,世界前三甲渦輪生產商兩家是日本——IHI、三菱重工、一家是美國博格華納。
自吸熱效率最高的是豐田、本田、馬自達,豐田更是以41%的熱效率冠絕全球,更不用說現在的可變壓縮比技術了。美國消費者報告,燒機油投訴排行榜中,寶馬奧迪幾乎霸榜,自吸佔了燒機油的一半。
從自吸、渦輪到氫動力、混合動力等諸多技術領域,德國不是日本的對手。從發動機、底盤到變速箱再到眾多汽車零部件,幾乎全球所有車企都離不開豐田為代表的的日本製造的“技術”。
無論是賓士、寶馬、奧迪還是保時捷,也要依賴日本的零部件,尤其是在電子控制元件、電子控制模組以及自動變速器三大關鍵零部件領域,全球幾乎都被豐田等日本車企壟斷。
技術打不過日系的德系車,為何能坐穩高階市場?
但是技術上明明是領先的,日系車卻做不好高階車。在高階市場,被BBA保時捷等一眾德系車牢牢佔據,日系雷克薩斯、謳歌、英菲尼迪,各有特點,但是跟德系豪華品牌比,在品牌認可度上存在差距。
這源於,日系車一直以來的打法都是市場份額優先而非利潤優先,因此這反映到產品本身上,日系善於節省成本,把價效比做好,而非在做工、材料上做到最好。這方面德系恰恰相反,德系的高階車,都是更大化的堆砌高階材料、各種高階配置。
此外是設計與審美層面,德系車給人的感覺就是直覺上的豪華感要更好,審美設計逼格更高,這點上,歐洲過去的貴族文化以及上流社會經過“文藝復興”薰陶,在繪畫,建築,工藝品等方面突破,對汽車豪華審美感有一定的影響,整體審美水平的提升,也反過來推動了設計界對於汽車豪華感的設計水平。
當然,日本的設計水平也不弱,但是整體設計更偏家庭與現代感,畢竟日系車設計的某些習慣總是偏向成本,效能,空間,功能多維度考慮,這些設計習慣影響了日系車整體的豪華感。
而從汽車品牌沉澱與文化沉澱上,日本更打不過了。賓士寶馬奧迪都是百年品牌,一系列經典轎跑車款式令人稱道。汽車文化品牌沉澱上佔據很大優勢,這一百年來一直以來都在文化輸出。
做品牌與逼格營銷,整個歐洲都擅長,義大利服裝、法國香水、瑞士手錶等,即便是這些歐洲傳統產業,都要用到日本技術。比如義大利的服裝用的是日本島津的電腦橫機編制,瑞士手錶離不開日本的冷鐓機。
德國汽車發展歷史悠久,也是汽車產業的發源地,德國做豪華車,做了100年了,這種品牌的沉澱,是高階溢價的來源,歷史底蘊奠定了德國在汽車文化中的品牌力與逼格。
而日本80年代才做豪華車,日系豪華車雷克薩斯做了不到20年的時間,如今的成績也不錯了,近幾年在北美銷量都是第一。但總的來說,日本車輸在汽車歷史文化。
寶馬賓士高管炮轟新能源背後
綜上可以知道,在油車領域做好高階,技術更強的日系車根本打不過德系,因為德系的品牌沉澱、汽車文化,豪華設計審美能力很強,做好高階不是有技術就行。
而日系與德系的比拼,總體還是處於油車陣營同一能力維度上的比拼,畢竟,德系的燃油車技術也不弱,整體質量標準也很高,並沒有拉開差距,用車體驗差不多的情況下,審美逼格以及品牌力、文化決定了高階市場的影響力。但在新能源時代,換了賽道,技術差距拉開的時候,賣品牌、文化與設計的路子可能就走不通了。
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汽車品牌文化與設計依然有溢價,但溢價在變弱,技術的溢價變高了,智慧座艙、智慧駕駛等產品迭代在加速,三五年時間,產品技術差距往往就很大了,如果技術沒有跟上,產品本身的落伍感是無法依靠豪華設計去遮掩的。
在這個時代,技術強的車企,其產品往往也有較高的品牌溢價。華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無論是手機還是汽車,大家都能接受華為產品較高的溢價。這反映到產品上,就是智駕能力的表現非常直觀。
這也是為什麼德系車開始炮轟新能源車,因為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高階品牌走豪華設計感路線、文化與品牌加持的路子效果沒有油車時代好了。這個時候,技術更加重要了。
日系車在油車時代技術最強,但是高階市場做不過德系,在電動汽車時代,國產新能源技術最強,在高階市場打敗BBA的機率可能要比日系車大一點。
這或許就是寶馬賓士炮轟新能源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油車做高階其實不靠技術頂尖,但是如果換了賽道且隨著智駕技術發展,智慧化能力逐漸成為核心能力,會導致技術對品牌溢價的影響力變大,這樣BBA原來維持品牌溢價的路子就走不通了,這或許是BBA擔心的問題所在。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