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財經
-HUANSHICAIJING-
4月7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在廣州為億航智慧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頒發生產許可證,加上去年取得的型號合格證、標準適航證,這架無人機成為全球首架“三證齊全”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全球範圍內,各國正在爭相推進eVTOL研發及適航工作,電動飛行器以及其帶動的低空經濟已成當下最火熱賽道之一。
地面2小時,飛行20分鐘
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eVTOL也被稱為電動飛行汽車,是當前該領域飛行器的主流產品。摩根士丹利釋出的行業報告顯示,展望2040年,全球範圍內僅eVTOL機票收入就可能達6740億美元。eVTOL的潛在商業價值被認為是許多企業佈局電動飛行汽車的主要原因。
《環球時報》記者瞭解到,在國內,航空器從生產到商業化運營共需要三類證件,即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和單機適航證AC。其中,TC是用以證明民用航空產品的設計符合相應適航規章的證件,也是“三證”中最難攻克的。“三證齊全”意味著eVTOL飛行器已具備量產的資質,為全面開展規模化商業運營奠定了基礎。
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市場的不斷成熟,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其中,景區運營、快遞物流、醫療應急和商業地產等是eVTOL目前能夠運營並實現商業價值的主要領域。今年2月,由峰飛航空科技自主研製的eVTOL首次實現從深圳到珠海飛行,將兩地約2小時地面行駛時間縮短到20分鐘。
今年以來,廣州開發區推出首批10條高效物流低空航線,進一步拓展低空經濟常態化、商業化的運營新場景。這些產業的融合發展不僅提升了低空經濟的產業鏈水平,也為相關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在科技與創新的雙重驅動下,低空經濟持續火熱,吸引許多企業入局。截至今年2月,中國低空經濟領域企業超5.7萬家,從成立時間看,近五年新成立的企業近2萬家。
賽迪顧問釋出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稱,根據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
其中,低空經濟規模貢獻中低空飛行器製造和低空運營服務貢獻最大,接近55%,圍繞供應鏈、生產服務、消費、交通等經濟活動帶來的貢獻接近40%。
美歐也在發力
在國內eVOTL持續突破的同時,海外製造商也在加速佈局eVTOL市場。彭博社近日在報道中稱,美國eVTOL製造商正在積極爭取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認證。近日,美國eVTOL製造商Archer宣佈推出一款有人駕駛的四人座飛機,並計劃於明年年底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始其電動空中計程車的商業運營。
Archer將與美國本土另一家eVTOL製造商Joby展開激烈競爭。Joby稱,已與迪拜相關機構簽署協議,擁有在未來6年於該國運營空中“飛的”(飛行出租汽車)的獨家權利。
此外,英國《每日電訊報》在報道中稱,英國將於2026年首次測試飛行計程車,並將設立供垂直起飛的電動飛機使用的機場。英國航空和技術大臣安東尼·布朗稱,尖端電池技術將徹底改變交通運輸。
他於3月參觀了總部設立在英國布里斯托的一家eVTOL製造商Vertical。根據媒體報道,Vertical正在研發的五座的有人駕駛空中計程車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200英里(約合321.9公里)。
德國eVOTL製造商Volocopter執行長德克·霍克此前宣佈,他的空中計程車將出現在夏季的巴黎奧運會上。他還稱,應將“飛的”納入多式聯運概念:例如,在長途飛行後,人們應該乘坐“飛的”飛往市中心。霍克還預計,最終客戶的成本將會下降,未來的五座“飛的”每公里只需支付3歐元。
多個挑戰待克服
儘管前景被多方看好,但“飛的”從製造、認證到投入運營的過程仍然非常昂貴、充滿不確定性且競爭激烈。奧地利《標準報》3月在報道中稱,德國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計劃向德國eVTOL公司Volocopter投資1.5億歐元並推動商業航班的開通計劃。但包括普華永道等公司在內的審計企業卻認為其“風險很高”。
對此,霍克稱,挑戰之一是電池技術仍有短板,另一個原因是適航審批流程漫長且複雜。普華永道無人機主管克雷格·羅伯茨認為,“飛的”的最大障礙是“基礎設施和公眾認知”。
國內相關專業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由於空域管制和安全效能等的嚴格要求,目前低空出行的實際應用場景還較為有限。
《報告》稱,2023年eVTOL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整機企業普遍規模偏小。低空基礎設施和飛行保障的發展潛力尚未充分顯現。
《報告》同時也指出,未來,隨著低空飛行活動的日益增多,低空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成效也將逐步顯現,我國低空經濟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預計2024年eVTOL產業將迎來第一輪商業化爆發週期,觀光旅遊等特定場景將成為首選,隨著多機型適航認證的加速推進,行業將保持較高增長態勢。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報告中預測,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物質載體,2030年全球飛行汽車市場規模即可達到3000億美元,2040年驟增至1.5萬億美元。
來源 | 環球時報
稽核 | 楊沙沙
編輯 | 崔瑾月
校對 | 馬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