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小夥伴說,“那麼明顯的一個原因”你為啥不說,這不明擺著嘛,明顯卻不說,只能說不能說嘛。我的原則是,假話不說,真話挑著說,
這兩年最熱門的話題,無疑就是生育率、房地產和債務。
關於債務,有個一直以來的問題困擾大家,直覺上覺得債務太高對未來不好,可是又覺得國家控制著印鈔機,直接印就得了,哪來的那麼多事。
今天咱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
首先要說,借新還舊這個操作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在極端情況下,政府完全可以說今後的債不還了,只還利息。這個不單是可以的,歷史上也是存在過的。
比如荷蘭,荷蘭是現代金融的祖師爺。他們之前一直借新還舊,後來煩了,說是要發一種不還本金的債券,只付利息。啥意思呢,你借給政府一萬塊,政府給你張借條,今後每年憑這張借條給你500塊,5%的收益率。相當於你買了個5%且無風險的理財產品,也湊合。
當時有很多老財,就把自己的錢借給荷蘭,每年利息給孩子,自己安心去死,有效避免了孩子想證明自己不是個廢物把錢給證明沒了。
這時候就有個問題,如果你不是老財,你一開始準備今後慢慢吃利息,哪天后悔了,怎麼辦?
荷蘭人早就想好了,他們有國債的二級市場,你要是不想要這張債券了,完全可以去二級市場裡賣給有需要的人。
如果全社會的賺錢機會多,大家可能看不上這5%的收益,你這張債券想賣掉比較費勁,可能得降價才能賣掉。如果賺錢機會少,整個市場大家都想要你這個5%的理財產品,你還可以漲價賣出去。現在的美債也是這樣的,那個債券的價格也是實時波動的。
當然了,後來發現這麼幹沒必要,如果不想還錢只還利息,借新還舊一樣能達到“永續債”的目的。但是永續債賣出去就不好回收了。
但是,這裡有個最最關鍵的問題,如何讓大家持續把錢借給你呢?
答案呼之欲出,就是“信用”。
大家敢買你的債券,你得承諾大家不能偷摸“大規模印錢還債”,畢竟那樣做一時痛快了,大家都不是傻子,將來再也不借給你了。比如你的債券承諾收益率是5%,你一年多印了100%的錢,這種情況下,腦子有問題才會買你的債券,甚至腦子有問題才持有你的貨幣。
注意,不是不能印,理論上沒有一個政府能剋制住印錢的衝動,但是負責的政府會考慮長遠一些,儘量少印,儘量剋制。
政府足夠剋制,老百姓就會把閒錢拿出來借給政府,既可以解政府當下燃眉之急,也可以穩定幣值。
後來荷蘭人跑去英國做首腦,成立了英格蘭銀行,英國人又跑去美洲大陸,搞出來了美國。
“政府借錢+債券市場”這個操作慢慢擴散到了全世界,咱們國家如今也在使用這套玩法。
不過在後來實際執行的時候,差別很大。
比如荷蘭英國美國這三個國家,他們的貨幣在過去百年裡也都貶值了90%以上,看著是很垃圾的。
不過關鍵是同行更垃圾,現在能挺上百年的貨幣並不多,百年貶值90%的貨幣就更少了。絕大部分國家在十幾年內就貶值這麼多,反倒襯托他們仨屬於矬子裡的大個兒。
我國其實也算相對剋制的。這一點估計很多人不接受,不過確實是現實。
中國在這幾十年裡貨幣存量增幅很大,主要是外貿和外商投資中國的美元換成了人民幣流通,一下子把人民幣推高好多倍。
其次就是老百姓的房貸,政府的國債,地方政府的城投債,都從銀行貸出來天量的錢。真印的錢並不多。
現在大部分國家也都是在借新還舊,包括日本和美國。
而且大家注意下,在乎政府債務、把債務當成個事的國家,一般都挺靠譜。那些不靠譜的國家,政府需要錢直接印錢就得了,還借啥債?
比如前段時間熱議的阿根廷。阿根廷就是那種根本沒有任何信譽的國家,政府需要錢就隨便印,導致老百姓手裡有了比索就要拋掉,拋晚了就會貶值,如果能換成美元就趕緊換。以至於阿根廷民間本幣和美元並行使用,老百姓存美元、拋本幣。
現在大家懂了為啥他們那個新總統要把自己的貨幣廢掉換成美元了吧,因為沒啥經濟學知識的阿根廷老百姓也意識到那個比索是純垃圾,就是不斷印錢洗劫老百姓的,不如趕緊廢掉。這種對自己國家貨幣深深的失望,咱們體會不到的,也就理解不了他們的魔幻行為。
還有土耳其,也是個奇葩,他們的年利率比俄羅斯都高,45%,可是貨幣依舊在瘋狂貶值。去年五月的時候,100美元能換1800里拉,現在能換3000了,大家想想貶值了多少?他們的老百姓對本國貨幣失去了信任,瘋狂存美元、歐元,甚至存人民幣,拿到自己的貨幣就趕緊拋掉,拋晚了又貶值了。
大家看出來了吧,國債是個穩定器,是一種承諾,政府透過“借錢”這個行為向老百姓保證將來會透過財政收入還錢,而不是印錢,保持大家對貨幣的信仰。
這時候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國家是一個個人,它欠了一大筆錢,還不上,想借新還舊,什麼條件下才是安全的。
首先這個人是向前發展的,將來的收入得比現在高,這樣借了更多的錢,將來也是能還得上的。
其次他得還得上越來越高的利息。
那我們國家的債務怎樣了呢?
一般來講,衡量債務規模的大小,要比較債務和GDP的比值,就好像普通人欠三百萬崩潰了,億萬富翁欠這麼多錢卻不是個事。
日本是260%,美國是126%,中國比較複雜,因為地方政府透過城投債到底欠了多少債可能誰都說不清。不過按照Wind的統計,中國大概是117%,有些資料說是中國77%,這就是沒算城投債。
由此可見我國的債務不算離譜,不過之前那種“借債發展”的模式肯定是玩不下去了,而且債務這東西跟“雪球”似的,滾起來非常可怕,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快就翻倍了,經常擼貸的小夥伴都懂。
前幾天國家也暫停了幾個省的基建專案,他們幾個就是那種還不上利息的。接下來中央大機率要替他們還,但是不讓他們自己折騰了。
說到現在,再看我們國家的債務就很清楚了。
債務可以不斷借新還舊嗎?
當然可以。
前提是欠的債要認,最起碼的,要把利息還上,本金將來慢慢還。
這也是為啥很多人一看日本那個巨大無比的債務,就下意識覺得日本藥丸,其實日本的利息非常低,還利息壓力非常小,也就苟住了。
現在大家懂了為啥咱們國家也要降息了吧,咱們地方政府透過城投債欠了大量的錢,每年的利息支出就非常非常大,地方政府沒錢,很多公共服務也就跟不上,甚至要打破一部分鐵飯碗。如果降點息,壓力也就不那麼大了。今年大機率會連續降息。
政府和個人最大的差別是,咱們老百姓欠再多錢也不可能印錢,政府是可以的。如果政府最終走了印錢的路線,不是說不可以,那必將破壞整個環境,因為代價總得有人承擔的,你用通脹來還債,其實就是那些努力存錢的人承擔了代價。
如果政府印錢還債,到時候的結果就是“阿根廷化”和“土耳其化”,大家堅決不存款,因為誰存款誰就是代價。錢到手就花,通脹會進一步被推高,整個環境也會一天天爛下去,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恢復正常,得不償失。信用這東西一旦丟了,重建非常非常難。
所以說,只要經濟發展,將來的收入能夠覆蓋債務的利息,政府是可以一直借的。咱們國家那個債務規模,確實有點大,但是也不至於大的離譜,只要將來剋制點,少借點,先把利息還上,慢慢還本金,也沒啥問題。
比較麻煩的是居民部門。
那些前幾年順風順水時期借了大量房貸的人,這兩年碰上職業和大環境的瓶頸,他們壓力是非常非常大的,只好節衣縮食還貸款。
最慘的是,可能當初買房貸款一百萬,如今房價下跌後,房子都不值這個數了。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咬牙還下去,不然做了老賴這輩子就毀了,不僅自己毀了,孩子大機率也毀了,以中國人的脾性,肯定不會隨便斷供。
我見過的斷供人,幾乎都是窮途末路真還不上的,確實沒見過單純因為房價跌了就不還錢的。
按理說他們也可以借新還舊,這時候他們也會碰上利息越來越高的問題,最後收入可能連利息都還不上,更別說本金了。
所以他們如果是守法的老百姓,那肯定會節衣縮食攢錢還貸,這種節衣縮食會對整個社會的消費產生巨大的衝擊。
現在咱們社會非常大的一個不確定性,就是這種“節衣縮食還貸款”規模到底有多大、到底會持續多久。
悲觀的人說可能跟日本似的,持續還債二十年。樂觀的人說沒啥事,畢竟這兩年汽車銷量說明老百姓還有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就不瞎猜了。
那如果“不是很規矩的老百姓”欠錢呢?
這兩年很多跑到國外的那群人,有不少就是欠的錢還不上了,乾脆遠走他鄉。那些跑非洲的,去拉美的,不少就是這種。他們離婚自己背了房子和債務,有人臨走的時候乾脆擼一堆小貸。
這也是為啥政府要降息,給大家降一降壓力,也給政府自己降一降壓力,畢竟政府自己也沒少借錢,日本當初乾脆降成了零利率。
最近日本不是說成功走出了通縮了嘛,咱們國家很可能要學習日本的策略,其實已經有了徵兆了,比如低息,擴大政府開支,在海外大規律建廠等等。日本一開始政府開支主要是基建,後來基建專案賠錢太厲害,轉向民生領域。
那降息的代價誰承擔了呢?當然是往銀行存款的那些人。大家也注意到了吧,每次貸款利息下降前,肯定存款利息要先降。前幾年存銀行利率能到4%,前年降成了3%,現在只剩下2%多點了,目測還得降。
說到這裡,結論已經很清楚了。
面對巨大的債務,借新還舊也是個辦法。
不過前提是利息得還得上。如果利息都還不上了,偷摸印錢還利息,這時候貨幣存量增長會非常非常快。
一開始有錢人會發現,選擇拋掉本幣換別的貨幣。然後中產也會發現,最後普通人也會發現,到時候就會發生阿根廷那種惡性通脹。我國在民國發生過這種事,所以政府一直以來非常警惕。
但是不管怎麼還債,這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借錢的時候有多爽,還錢的時候就有多苦,而且這些苦一點都少不了,只是可能承擔的不是同一批人。
反正吧,現在處於一個十字路口,很多事都沒確定下來,政府到底會怎樣還債,怎樣迎接出生率下跌,怎樣解決通縮趨勢。
這個時候作為老百姓,其實沒多少操作空間,不然很容易出問題。前段時間周圍就有人在大盤2900的時候高調抄底,因為按照以往規律,2900是很安全的,隨後發現以往的規律也失效了,現在啥情況大家估計也猜到了。
所以保持健康,保持心態穩定,心理上樂觀,行為上保守,度過這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