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組委會反覆強調不能離身的‘救命神器’、GPS上的SOS按鈕在關鍵時刻卻毫無反應。”有著13年馬拉松、7年越野賽“跑齡”的廖洪濤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近日,他和另外48名參賽者在電閃雷鳴的雨夜,被困在沒有訊號的山谷中7小時才等到救援一事,在跑圈內外引發關注。
這項4月13日至15日在浙江寧波奉化區舉行的2024雪竇山江南百英里越野賽,是“江南100系列賽”之一。賽事設168、110、85、60、35公里五個組別,而被困的49人都是168公里組的選手。
廖洪濤跑過國內外大大小小几十次比賽,雖然也曾聽聞2021年的白銀越野跑事故,但親身經歷這樣“求救無門”的意外還是第一次。
4月23日,廖洪濤等人發出《給江南一百賽事組委會、主辦方及相關主管機構的公開信》,要求賽事組委會回應質疑,向被困暴雨中的選手及家屬公開道歉。
“救命神器”失靈
4月14日凌晨1點左右,細細的霧雨下了起來。此時距離頭一天早上8點發槍已過去了17個小時,一些168公里組別的選手陸陸續續來到了CP6(Check Point的縮寫,即打卡點,運動員必須在此站點打卡,有最晚透過時間即關門時間的要求)。
對他們來說,賽程已經近半。168公里組需要完成167.2公里的越野跑,累計爬升7600米,經過40個村落、37座山峰,48小時關門,共有15個CP點。
被暴雨困在伏龍寺的越野跑參賽選手們。圖/受訪者提供
霧雨在他們的預期之中。組委會前一晚已傳送了天氣預報,4月13日後半夜至14日上午會出現一次雷雨或陣雨。廖洪濤和其他選手都沒有多想,繼續在賽道上向前。
離開CP6、向CP7進發的過程中,凌晨2點半,廖洪濤到了三尖山山頂,頭頂的雨越來越大,滾滾閃電也離自己越來越近。
從CP6到CP7,是一段13.5公里的路程,需要爬升900米,並翻過兩座山。雷雨交加下,他進退兩難。退回CP6,或許面臨滑墜風險;而前行至CP7,還需兩個多小時。他想起組委會的天氣資訊通知,以及至今沒有傳送更新的天氣預警。他想,雨應該很快會停下,短暫分析後他決定繼續趕赴CP7。
下到了三尖山腳下,廖洪濤明白,這場雨絕非預報中“一次或陣雨”那麼簡單。雷持續在頭頂炸開,“挺恐怖的,你都不知道往哪躲”;雨如瓢潑般傾瀉在山谷之間,沒有任何減弱跡象,他甚至擔心會暴發山洪。他換上了衝鋒衣取暖,往常禦寒防風的衝鋒衣像一件薄薄的絲綢貼在身上,無力抵擋風雨。
根據以往的經驗,這樣惡劣的天氣狀況下,組委會會發出天氣惡劣或緊急災害預報,甚至警報。廖洪濤也在等待。
但資訊一直沒有來。將近凌晨3點,一路向下的他到了一個黑漆漆的寺廟,屋簷下站著十多個戴著頭燈照明的選手。他也停了下來。
震耳欲聾的雷聲持續響徹在寺廟前方,從山上衝下來的雨水如瀑布般湍急。接下來的兩三個小時裡,不斷有人跑進廟裡躲避,之後統計得知,一共有49人。“49個人都是在CP6與CP7之間的168公里組別選手,因為這段路線只有168公里組別的參賽者才會經過。”
這座他們後來才知道叫作伏龍寺的廟宇,成為了選手們接下來7個小時滯留和免於失溫的“避難所”。
被困此間的參賽者的共同心願是和組委會取得聯絡。因手機沒有通訊訊號,被組委會反覆強調的GPS被他們視作“救命神器”。雨一直下,按動GPS上的SOS按鈕的動作也沒有停下,但他們沒有等到組委會的任何回應。
SOS求救訊號到底發出了嗎?
GPS是參賽者們交了500元押金後拿到的。廖洪濤說,組委會非常重視GPS的功能,在起跑前,主持人多次告知大家,後臺能看到GPS資料,可以監測參賽者的位置。另外,如果參賽者長時間停留在同一位置,組委會也能根據所處位置判斷其是否遇到危險。
“還有1000人沒開啟,還有500,還有200。”開賽前,主持人宣佈著GPS沒有開啟的情況,並提醒大家,這“關係到每個人的性命”。
GPS確實曾作為這場賽事的一個亮點被宣傳。根據當地媒體報道,賽事開始前,江南100賽事總監葛海標曾表示,採用了衛星定位系統對所有參賽運動員和賽事醫療救援人員進行實時定位追蹤。還啟用有運動軌跡偏離報警、衛星定位訊號丟失報警、長時間運動靜止報警、運動員SOS一鍵報警等越野賽事前沿功能。
組委會也明確告訴大家,遇到緊急情況時,長按GPS的SOS按鈕5秒即可。“但是到了真的需要救援的時候,幾十個人從3點多到6點多反覆按SOS鍵,一直毫無反應。”廖洪濤不知道組委會究竟有沒有收到大家請求救援的資訊。
“狼崽”有著12年馬拉松和7年越野跑經驗,也曾組織過小型賽事,他也是此次168公里組的選手。他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在手機沒有訊號的地方,不管是求救還是定位資訊都發不出去,定位就停留在某個點上靜止不動。
“但如果一個人長時間不移動,或者一群人聚在一個點不移動,那肯定是有問題的,要麼是訊號問題,要麼是出現了突發情況。”“狼崽”說,按照他組織賽事的經驗,這個時候一般需派至少一個小分隊去現場瞭解情況,救援資源也應準備好。
馬拉松、越野跑圈垂直媒體跑野大爆炸的創始人孫瑞一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在比賽之前,組委會的人一般會提前把線路來回跑幾遍,因此他十分不解,“如果知道這個地方沒有訊號,為什麼還要在這個地方安排賽道?如果是臨時出現狀況,為什麼不及時安排巡視人員查明情況並安排救援?”
《中國新聞週刊》數次對江南100賽事總監葛海標發出採訪邀請,均未獲回應。
遲遲未來的救援
求助無果後,伏龍寺中,自救成了當時唯一的選擇。
此次比賽的強制裝備所要求的配置包括急救毯、保暖長袖(美麗奴羊毛或羊毛混紡)等,這成為49人的“救命神器”。“幸好這些裝備能保暖,也好在氣溫不算低,否則大部分人都會失溫。”廖洪濤說。
大約同一時間,凌晨3點多,85公里組選手林清(化名)剛剛到達他們組別的CP18,因雷雨太大,他決定退賽。CP18附近有一個類似村食堂的建築,此時已有五六位選手躲避在其中。
這裡有通訊訊號,但林清也沒有收到任何組委會的資訊通知。房間裡的人越來越多,共有30多人。凌晨4點到5點多,有數位在場選手多次撥打組委會提供的急救電話,但從未被接通。可他們都注意到,賽事通知裡明確指出,若參賽選手在賽道上需要急救,請務必撥打號碼簿下方的電話聯絡賽事工作人員。
而在早上5點,寧波市奉化紅十字紅海應急救援隊接到了應急局指令,“因為極端天氣原因,江南百英里越野賽緊急熔斷,有46名運動員被困嵊州撞天崗,9名運動員被困奉化明溪村”。該救援隊在5點20分派遣了先遣隊,在公安指揮下進行協調救援。
根據公開資訊,撞天崗位於CP11,明溪村位於CP9。但弔詭的是,在CP6和CP7之間的伏龍寺以及CP18附近的村食堂,他們遲遲沒有等來救援。
“熔斷”晚了嗎?
4月14日早上6點多,村民路過伏龍寺,發現了其中避雨的選手,帶著他們到一處有訊號的山崗上,後者又反覆撥打組委會的電話,終於聯絡上了組委會。
7點左右,組委會的工作人員來到了伏龍寺,表示還在瞭解情況,並讓他們等候安排。9點多,在與組委會取得聯絡的3小時後,廖洪濤一行人坐上了組委會安排的2輛中巴下撤。
手機終於有訊號了,四條組委會發的通知簡訊湧了進來:5:16,禁止所有選手出CP站;6:25,熔斷168公里組的CP7和CP8;6:49,熔斷賽事;8:12,終止賽事。
“狼崽”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熔斷CP點,常規理解是指沒到站點的選手就不能再跑,過了CP點的人則可以繼續跑;而熔斷賽事和終止賽事是同一個意思,都是指整個賽事停止。
數位選手都認為,兩三點的時候,雷雨已經很大了,組委會卻在6點多才傳送兩個CP點和比賽熔斷的簡訊,是否太晚了?畢竟,在此之前,CP7到CP8中間有路段由於暴雨河水上漲,已經造成封堵。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釐清,在越野跑中,組委會應該在什麼情況下喊停?
此次賽後,有多位參賽者在社交平臺分享,雖然暴雨如注、雷電轟鳴,但仍有不少人在溼滑的賽道上冒著失溫的風險前行,想衝一把。
在該比賽一度排名第三,但在距離終點約23公里的CP14主動停下的黃威事後回憶,凌晨5點抵達CP14時,工作人員告知所有站內選手禁止出站,但仍有選手在門口打完卡就繼續向前。有工作人員上前阻攔,也有工作人員稱他們接到的訊息是不讓補給站內的選手出站,至於沒進站的選手他們無權干涉。
“爭執半晌後還是由他去了,有人為我感到不平,讓我馬上出站去追他。想到這麼大的雨,此刻大家都這麼艱難,如果我在這個時候衝出去和他卷,將會大大增加風險機率。”黃威在個人自媒體寫道。
這些年來,有關於極限運動中,選手究竟是挑戰極限還是以身犯險,一直是爭議的焦點。“我國開展越野跑運動的時間太短,不像國外越野跑發源地,不少國際選手都瞭解曾經發生過的慘痛經驗和教訓,也系統地學習過安全知識,每參加一個賽事,都會仔細閱讀賽事的安全手冊和條例,花精力瞭解賽事的救援機制、物資排布。”曾擔任西部某越野賽事賽事總監王鵬(化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另一個需要指出的問題是,選手退賽和組委會熔斷,在最終的比賽結果呈現上是不同的。多位受訪者說,此次賽事中,選手主動退賽,最終顯示沒有成績;而在組委會宣佈熔斷時仍沒有退賽的選手,最終仍有成績。而成績對精英選手來說,意味著積分和國內、國際的排名。
2021年5月,白銀越野跑賽發生慘痛事故,172人參賽,21人遇難,其中包括多名經驗豐富的國內越野跑頂尖選手。賽事組委會的強制裝備要求、應急預案是否充分以及終止比賽是否及時都受到了廣泛質疑。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國內越野跑都停賽了。
2022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釋出的《關於建立健全體育賽事活動“熔斷”機制的通知》中指出,參與人數較多、人身危險性較高或專業技術性較強的體育賽事活動,遇有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或其他可能導致不再具備辦賽條件的情形時,體育賽事活動組織者應當啟動“熔斷”機制。
但此次雪竇山江南百英里越野賽,因其熔斷機制啟動是否及時等問題,再次把越野賽的安全性這一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可以參照的是,同期舉行且也因雷雨進行熔斷的黃山徽州古城百公里賽事總監“小太陽”在賽後接受自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的熔斷時間為13日晚上11點左右。“整個團隊從討論到最終決定,差不多半個小時。我們的一致意見是必須熔斷,分歧在於是部分熔斷還是全部熔斷。根據天氣情況,以及各個站點工作人員反饋,最終決定必須全部熔斷。”
“小太陽”說,他們當時考量的因素主要包括雷雨和強對流天氣的影響、選手本身能力、賽事的救援力量及救援和接駁轉運的能力。
而葛海標在賽後也接受了上述自媒體的採訪,他評價,從熔斷到救援,“節奏應該是很精準的”,“山上有1500名選手和志願者,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救援力量部署上去,確保了所有人的安全”。
微妙的時間點
除了熔斷時間較晚引發爭議,主辦方發出的四條與熔斷相關通知的時間點,也被一部分選手質疑。
根據多方面資訊來看,這場賽事最終只有四名選手跑完了全程,分別是男子前三名和女子第一名。
4月14日,手機訊號恢復後,參賽選手收到組委會發的通知簡訊。圖/受訪者提供
6:49,開賽後的22小時49分鐘,賽事熔斷。根據當時工作人員在影片直播間所說,這個點已透過最後一個補給站(CP15)的參賽者可以繼續完成比賽,其餘人員就近進入補給站,等待組委會通知。
巧合的是,6:49也恰好是男子第三名打卡CP15的時間。據《中國新聞週刊》獲得的資訊,第三名之後的選手,特別是排名較前的選手,要麼選擇了主動停下,之後等來了賽事熔斷的資訊,比如上文所述的黃威;要麼選擇了主動退賽,比如黃威自述中那個沒有進CP14補給站、超過他繼續向前的選手,後來退賽了。
而在更後面的梯隊裡,當時仍有其他選手還在堅持跑,只是遠沒有到達CP15。比如,有大約7名選手正在從CP11跑向CP12,最終,他們按照熔斷的通知,到了CP12就停止向前。他們的完賽公里數按照CP12的128.9公里計算,其中最長耗時24小時12分鐘。
換句話說,第三名選手打卡CP15,身後選手的差距是斷崖式的。組委會在這一時間宣佈比賽熔斷,“狼崽”覺得有些微妙。
《中國新聞週刊》還注意到另一個細節,女子第一名打卡CP15的時間是7:32,已經超過了賽事熔斷通知發出的時間43分鐘。但最終她的成績仍然有效,併成為唯一一名跑完全程的女子運動員。
東北一個越野俱樂部的賽事總監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熔斷賽事對於無法完賽的參賽者的成績和榮譽會產生影響,而主辦和承辦單位也會面臨聲譽、經濟的損失,並且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進行後續善後工作,“要給贊助商一個交代”。
《中國新聞週刊》梳理發現,2024年是江南100第9次舉辦百英里(168公里)越野賽,也是首次以熔斷告終。事實上,完賽率高、容易出Oneday跑將(即24小時完成168公里的跑者)正是這個賽事的重點宣傳內容。
一篇宣傳文章說,該賽的目標是不設限,“成為一場近乎所有人皆可完賽的越野跑賽事”。比如,曾有一位80歲的老人前後嘗試了三年,最終用50小時在江南100完賽百英里。2018和2019年的江南100,分別創下了國內百英里完賽人次最多和國內百英里最高完賽率的紀錄。
也正是因為賽道可跑性強,賽道紀錄不斷被重新整理。目前,江南100的賽道紀錄是18小時24分23秒,這也是國內百英里最快紀錄。江南100曾宣傳說,30位Oneday跑將的中國跑者中,江南百英里獨佔11人,成為國內之最,其中10位在江南百英里創造了個人最好成績。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一個看重以上內容的賽事來說,熔斷確實不是輕易能作出的選擇。
如何保障安全?
在江南100賽後一週,4月20日,肇慶鼎湖山100越野賽也上演了“荒野求生”。早上7點發槍,途中出現強降雨,多名選手在大雨和山洪中或緊抱樹木求生,或身披保溫毯手拉手成人鏈、互助跨越水量暴漲溪溝的影片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開。參賽者也多次使用GPS發出求救訊號,同樣無人回應。後來,這場有著1250名選手的賽事在大雨滂沱中宣告熔斷。
組委會有熔斷賽事的責任,但究竟什麼時候應該熔斷,救援又應該多久到位?《中國新聞週刊》採訪的多位賽事組織者都表示,上述問題並無明文規定,不同的組委會有不同的預判,取決於賽事組織者對賽事的認知和風險評判。
他們坦言,最近這幾年,有不少非專業人士躋身行業內。當賽事組織者出於商業利益或擴大參賽規模的考量放低報名門檻,而參賽的選手又缺乏基本的越野跑常識,遇上極端天氣,再加上安全保障不到位,就會出問題。
“標準”和“運氣”是多位受訪者總結業內現狀和困境時提到的關鍵詞,當標準缺失,行業無序發展,如何保障賽事萬無一失,運氣就變得舉足輕重。
第一作者為湖北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付群的《越野跑賽事安全保障規範化的現實成因及應對思考——基於2021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事災難事故的調查》指出,賽事氾濫、粗放運營、安全保障水平參差不齊、政府責任不明、行業秩序混亂、標準規範性差等突出問題給越野跑賽事的組織帶來了巨大安全隱患。
白銀事件後,國家體育局先後釋出了多個通知,《體育法》和《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修訂,希望能透過法律法規進一步規範這個行業。
但孫瑞一直言,標準不清、規範不明的情況仍然存在。如《體育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戶外運動專案賽事活動監督管理的通知》中指出,應“制定包括醫療、救援、消防等在內的安全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預案”,但醫療、消防應配備多少力量,救援又應多久到場,目前並無明確規定。
根據最新檔案的要求,體育賽事活動組織者猶豫不決或拒不採納啟動“熔斷”機制建議的,競賽組織工作負責人或技術代表有權直接向所在地體育部門報告。緊急情況下,體育賽事活動組織者或地方體育部門應當即時啟動“熔斷”機制,並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
上述東北某越野俱樂部的賽事總監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也表示,熔斷機制的稽核主體通常包括組委會、相關政府部門如體育部門、安全監管部門等以及專業風險評估機構。
這裡涉及了各方權責劃分的問題。正如上述論文所說,政府、運營方、參賽選手,任何一方失守,就會釀成安全事故。極端天氣只是客觀因素,是“天災”,組織不力、管理無方、安全保障準備不足確是實實在在的“人禍”。應明確各方的責、權、利。
事發五日後,浙江省登山協會發布《關於全面加強山地戶外賽事安全監管的重要通知》,指出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審批程式,按照規定的條件標準逐項稽核。組織者要根據賽事活動特點和相關要求,落實相關保障措施,細化安全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預案,完善醫療保障及救援方案、賽事活動“熔斷”機制。
發於2024.4.29總第1138期《中國新聞週刊》雜誌
雜誌標題:“求救無門”的越野跑
記者:解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