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早的人類來自祖國大陸,他們帶去了華南的原始文化。可是當時尚未發明水上交通工具,而在海峽中南部橫亙著一條淺灘帶,由臺灣淺灘、南澎湖淺灘、北澎湖淺灘和臺西淺灘組成,稱為“東山陸橋”,一般水深不超過40米。原始人類就是透過“東山陸橋”去到臺灣的。
首先,地球史證明海平面存在升降交替的狀況。地球有冰期與間冰期頻繁交替出現的演變規律,相對應的是冷暖氣候的交替變化。冰期到來,氣候變冷,海平面下降;間冰期到來,氣溫回升,海平面也上升。在臺灣最高的玉山一帶發現的貝類與魚類的化石,說明間冰期時這裡曾是一片汪洋。
其次,臺灣海峽水深較淺,海平面只要下降40米,淺灘帶就能露出海面。現在臺灣海峽水深均小於100米,有3/4海域水深小於60米。
以現實的海平面為準,結合全球性冰川活動和氣候波動研究,冰期以來臺灣海峽海平面有3次下降幅度可能超過40米,說明了東山陸橋的存在。
另外,左鎮人很可能是“山頂洞人”的一支。儘管周口店龍骨山距離臺灣十分遙遠,但是,由於生活習性和索取食物的方式所致,古人類是非常擅長奔走的。山頂洞人遺存中的海蚶殼,說明當時他們的活動範圍已遠及海邊,並且極富開拓精神。
這些都說明了,至遲在距今兩三萬年以前,臺灣島上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了。“左鎮人”是西部“長濱文化”的主人。
長濱文化是臺灣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代表性文化,因此,左鎮人可能也是使用石片器、礫石器和骨角器、以漁獵維生的舊石器時代人類。
回答:最早的臺灣人主要的少數民族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臺灣,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
漢族方言主要有閩南民系使用的閩南語(臺語、臺灣話)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語。此外馬祖地區通行福州話(閩東語),金門縣烏丘鄉通行莆田話。臺灣少數民族(高山族)使用臺灣南島語群,但會使用母語的人口逐漸下降。
最早的臺灣人主要來自最早的臺灣人主要來自本土的少數民族,和顏思齊在漳州泉州招募的移民。臺灣的原住民,包含阿美族,泰雅族,魯凱族,太魯閣族等14個少數民族。1621年,顏思齊,鄭芝龍等人,率領閩南人由笨港登陸。顏思齊與當地土著商定疆界互不侵擾。並派楊天生率船隊赴漳州,泉州顧裡招募移民,前後共計3000餘眾
臺灣人素有“河洛郎”的自稱。“河洛”即指中原地帶。很多福建人和臺灣人供奉著相同的遠祖——“開漳聖王”陳元光。公元657年陳元光出生於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唐高宗年間陳元光隨父親陳政入閩平定當地山越部族的叛亂。陳元光在入閩的第14年上書奏請朝廷設定州郡,兩年後武則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間設定漳州,而陳元光就被任命為漳州歷史上的首位刺史。陳元光擔任漳州刺史期間對山越人恩威並用而以招撫為主,從而促進了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的融合。
臺灣本省人是指從明末清初以來陸續遷入臺灣的漢族居民。
本省人族群內部又分為閩南人和客家人兩大群體:閩南人自然是從福建南部地區遷入的,他們約佔全臺總人口的70%;客家人主要是從廣東東部地區遷入,約佔全臺總人口的14%。當然閩南人群體內部又可以根據具體的祖籍地細分為漳州系、泉州系等不同群體。所謂臺灣外省人是指1945年後從中國大陸各省隨國民黨政權遷移來臺的人士,這些人的後代如今大約佔全臺總人口的14%。
臺灣人是中國人,這是毫無疑問的。臺灣現在有2300萬人,這些人的大部分是從我國福建省漂洋過海搬到臺灣的閩南人的後代,還有一部分是1949年從大陸敗退到臺灣的原中華民國的“國軍”官兵的後代,另外還有少量當地的原住居民,其中就包括高山族的臺灣人。
大部分是閩南地區過去的移民,還有解放時跑過去的國民黨,和臺灣原住民,當然是中國人啦,歷史上就是中國的版圖麼。
臺灣人有些是當地原住民,有些是來自中國大陸.臺灣是屬於中國的領土,所以臺灣人是中國人。
臺灣人大部分從福建遷過去的,還有蔣界石逃到臺灣去時帶過去的一部分人。
臺灣人怎麼不是中國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