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馬俑主要有9個館,分別是館史陳列、秦陵(麗山園)、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銅車馬展廳、K0006陪葬坑(文官坑俑)、K9901陪葬坑(百戲俑坑)、驪山遺珍。
一號坑
1974年3月,臨潼區西楊村的農民打井時偶然發現了一些陶俑的殘片。後經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勘探和試掘,確認它是一座大型的俑坑,即一號兵馬俑坑。一號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距現地表深4.5~6.5米,面積為14260平方米。根據試掘已出土陶俑、陶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號兵馬俑坑內約埋藏陶俑、陶馬6000件,同時還有大量的青銅兵器。
二號坑
1976年4月,在一號俑坑的東端北側20米處,又發現了二號兵馬俑坑。二號俑坑的平面呈曲尺形,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據現地表深gq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從試掘的情況推斷,二號兵馬俑坑內埋藏陶俑、陶馬1300餘件。二號俑坑較一號俑坑的內容更豐富,兵種更齊全,是兵馬俑坑中的精華。
三號坑
1976年5月,在一號俑坑的西端北側25米處,又發現了三號兵馬俑坑。三號俑坑的規模較小,平面呈“凹”字形。東邊有斜坡門道,東西長28.8米,南北寬24.57米,距現地表深5.2~5.4米,面積520平方米。坑內埋藏陶俑、陶馬72件。有學者認為,它是統帥一、二號兵馬俑坑的指揮部,古代稱為“軍幕”。
秦陵(麗山園)
秦始皇帝陵位於驪山北麓由這一道道河流形成的洪積扇上,佔地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埋藏最為豐富的一座大型陵園。
銅車馬展廳
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側20米、距現地表7.8米深的地下發掘出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兩乘銅車馬一前一後放置在一個木槨內,因木槨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銅車馬出土時均已被壓碎,但由於未被盜擾,原位沒有大的變動,車馬的構件基本齊全。這是我國考古史上發現最早、體形最大、儲存最完整的青銅車馬,對研究我國秦代冶煉與青銅製造技術、車輛結構等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銅車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徵著秦始皇鑾駕的一部分。銅車馬的形制是模仿實實在在真車的形狀。以前考古發現的車都是木質的,出土時已腐朽,銅車馬的出土使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古代御用車駕的真實面貌。銅車馬是按秦始皇御用車隊中屬車二分之一的比例縮小製成的,車蓋以及車輿內外彩繪著精美的紋樣;兩乘銅車馬上的金銀飾品重達14公斤,顯示了銅車馬高貴的等級。
K0006陪葬坑(文官俑坑)
K0006陪葬坑是2000年秦始皇帝陵園勘探發現的一座陪葬坑,該坑位於秦始皇帝陵園內城以內、陵墓封土的西南角,東西向,略呈“中”字的地下坑道式全木結構建築,總面積約410平方米,由斜坡門道、前室和後室三部分組成,前室、後室東西錯位,形成兩個擁有不同埋藏物的相對獨立單元,前室主要埋藏陶俑,後室埋藏馬骨。此坑是秦始皇帝陵園中少見的未被焚燒過的陪葬坑,因而木結構遺蹟較為完整,經清理發現有棚木、廂板、鋪地木、封門木等。
K0006陪葬坑前室長10.6米、寬4.05米,在南壁有一長3.8米、寬2.9米的廂房,前室內出土陶俑12件,可分為袖手俑(8件)和御手俑(4件)兩類,出土時陶俑已殘破為碎塊,與一號兵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相比,較顯文弱,上身穿單層或雙層交領右衽齊膝長襦,腰束革帶,下著長褲,足蹬齊頭方口淺履。陶俑身上原有紅、綠、黑、粉、白色等彩繪,因地下水侵蝕及坑體倒塌,出土時僅面部保留較多彩色殘跡。這12件陶俑頭戴長冠,擁有一定的爵位。
K9901陪葬坑(百戲俑坑)
K9901陪葬坑位於秦始皇帝陵封土東南部內外城垣之間,總面積約700平方米,試掘出土一件青銅鼎和11件陶俑。這些陶俑上體裸露,下著彩色短裙,與真人一般大小,姿態各異,是秦陵出土陶俑的新型別。根據這些陶俑的姿態,此坑暫定名為〖百戲俑坑〗。
兵馬俑有五大展廳,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四號坑,銅車馬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