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17日八國聯軍(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攻佔大沽炮臺;7月14日攻陷天津。
8月2日集兵兩萬從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在廊坊受義和團圍攻(史稱廊坊大捷),兵敗後加大兵力一舉佔領廊坊。
8月14日凌晨來到北京城外向北京發起總攻;至16日晚基本佔領北京全城。
慈禧太后、光緒帝和親貴大臣逃往西安,派奕劻和李鴻章與聯軍議和。
9月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
聯軍陸續增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內。
此間,俄國又單獨調集步騎兵十七萬,分六路侵佔中國東北。12月聯軍提出《議和大綱》,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並於1901年9月7日簽署了《辛丑條約》。
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分常駐京津、津榆兩線外,其餘撤兵回國。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清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表面上向列強各國“宣戰”,暗地裡卻破壞義和團運動,向侵略軍妥協投降。
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後,清政府於8月7日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正式向外國列強乞和。
列強各國本想以武力瓜分中國,在中國人民的反抗下,沒能得逞;同時,各國各有打算,互不相讓,矛盾重重,使得它們需要繼續利用和維護清政府,透過清政府間接統治中國。
1900年12月,列強各國(除了出兵的八國外,又加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三國)向清政府提出《議和大綱》,後又訂立詳細條款,於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簽訂《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有:(1)懲辦“得罪”列強的官員;
(2)派親王、大臣到德國、日本賠罪;
(3)清政府明令禁止中國人建立、參加抵抗侵略軍的各種組織;
(4)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分三十九年付清,本息九億八千萬兩白銀;
(5)在北京東交民巷一帶設使館區,各國可在使館區駐兵,中國人不準在區內居住;
(6)摧毀大沽炮臺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炮臺;
(7)各國可以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駐兵。《辛丑條約》簽訂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以後,繼續進攻了保定、易縣、永清、張家口、山海關、娘子關等地,沙皇俄國出動17萬軍隊侵佔了東北,八國聯軍在各地燒殺搶掠,把城市鄉村變成一片廢墟。
八國聯軍分別為:英、美、俄、德、法、奧、意、日
北京,天津,青島,威海,大連,旅順,秦皇島,瀋陽
八國聯軍先戰領天津,後戰領北京,慈溪跑路了
香港,山東,東北,廣東,廣西,雲南,臺灣,澎湖列島,福建